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获得感与成就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

2021-08-23 02:21谢华凌镜
职教通讯 2021年7期
关键词:成就感获得感心理资本

谢华 凌镜

摘 要: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是影响其创新创业获得感和成就感的关键变量。在心理资本视域下聚焦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获得感与成就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这一核心问题,可为当前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支撑。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某高职院校16名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等核心要素是实现其创新创业获得感与成就感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开发学生心理资本,提升学生个体创新创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心理资本;创新创业;高职学生;获得感;成就感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9年项目“基于浙江精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得感和成就感研究”(项目编号:19GXSZ52YB)

作者简介:谢华,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巡察办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凌镜,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副研究员,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7-0092-06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强调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1]。获得感提升成为各行各业逐渐关注的话题,教育界也不例外。高等教育改革机制的不断优化要求高校将增强学生获得感作为重要突破方向,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标。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的日益明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获得感与成就感的提升有助于实现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推動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心理资本作为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之一,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获得感、成就感的满足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开发心理资本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获得感与成就感,可为当前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支撑。

一、概念分析

通过对心理资本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对心理资本的概念界定、核心要素等方面,较少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资本在创新创业中的指导和应用价值。笔者认为,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可以理解为其学习、生活中起到正向激励作用的个性品质和人格特征。根据目前学术界对心理资本的核心要素阐述,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核心内涵包含四个方面:(1)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它不仅仅是个体对即将执行活动时自身状态的一种事先预估,还会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时的心理过程[2]。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就是促使其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一个学习、工作任务的内在驱动力。(2)希望。Snyder将希望定义为“在功的动因与路径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3]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希望是无论在遭受了何种挫折、打击之后仍然能够憧憬未来、明确目标的内在信念。(3)乐观。赛林格曼是美国乐观心理学之父,他将乐观定义为一种积极的归因方式和结果预期,一种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做出积极解释的心理倾向[4]。乐观的人倾向于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的事情,习惯将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而将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对个体身心健康、成就取向、行为动机产生正面影响。(4)韧性。美国学者Masten和Reed认为韧性作为一种动态的、有延展性的、可开发的心理能力或者心理优势[5],能够帮助个人在面对逆境、挫折、失败、创伤、威胁等破坏性生活事件时持之以恒、迅速恢复、超越障碍并取得成功,有助于个体应对各种负面情境。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特指其个性品质中相信自己、满怀希望、坚强执着等积极的心理特征。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应然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不仅取决于高职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关爱等也会从不同层面对个体创新创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某高职院校16名高职学生的跟踪调查,深入探析学生所处环境和状态的呈现模式,明确他们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获得感与成就感受到了何种心理资本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发生作用的机制如何,在此基础上,又可以通过何种手段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二、研究过程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确定之后,本研究选取浙江省金华市某高职院校16名高职学生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参与式”观察、材料分析总结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由于心理发展往往容易出现性别上的差异,因此,笔者选取了8名男性创业学生、8名女性创业学生,而这两组8名学生分别包括了2名具有创新想法准备创业的学生、2名创业初期的学生、2名创业中期业绩比较稳定的学生及2名完成阶段性创业的学生。为了保护受访者隐私以及分析统计的便利性,本研究对采访对象做了编号处理,以“M—CX—1”为例,其中M代表了受访者的性别(M为男性,W为女性),CX 则代表创业程度(CX代表具有创新思维预备创业阶段,CQ代表创业初期,ZQ代表创业中期,JS代表创业阶段结束),后缀的数字代表了同种类型受访者的编号。研究资料采集过程中笔者做好了编号处理、归类和总结,最后对回收资料进行分析和定义。在后期资料的分析中发现,性别因素在学生个体心理资本核心要素作用机制上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差异无关内容,主要体现在程度上,比如虽然创业初期男性表现出比女性更多的“乐观”和“自我效能”,但是不管程度如何,该种心理资本要素对学生个体的获得感与成就感的提升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下文分析中性别差异不会带来研究结果和方向的差异,在此预先说明。

三、影响因素分析和价值优化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是指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满足了自身的学习、心理需求,在获得了实践机会,外界认同以及一定创业成就之后的积极心理感受,包括参与感、认同程度、成就水平和满足状况等各方面的综合感受,既包含精神层面,也包含物质层面。因此,探索影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优化,能够提升其获得感和成就感。

(一)影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获得感和成就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创新创业获得感和成就感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从物质层面来说,主要是指创业者在创业实际中的现实能力和最终绩效,从精神层面来说主要指对创业活动的认知和创业过程中的驱动力。

1.创业绩效。“对于创业者而言最大的快乐便是最终获得可观的回报和利润,这能够一下子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情绪”(M—ZQ—1)。创业绩效是创业者“是否成功”最直接和最直观的评价依据,因此,创业者一般比较重视。一方面,如果绩效较好,创业者对得到的物质回馈满意,其获得感和成就感便会得到快速提升,这是影响创业者获得感与成就感最现实和便捷的途径。另一方面,创业绩效还会让创业者从主观上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个体的精神满足,“第一次听到支付宝进账的声音,我觉得我的大学圆满了”(W—CQ—1)。因此,创业绩效能够影响创业学生对创业所得的物质和精神感知,通过获得物质利益以及外界的认同、心理满足和参与感、成就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2.创业能力。“成功的创业者还伴随着能力的获得和体现,这对创业者来说也是一种满足和提高” (W—ZQ—2)。如果说创业绩效指向创业的结果,那创业能力则指向创业的过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创业能力包含了创业起步后经营发展的能力、遇到问题后创新坚持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中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方面。如果学生个体对所创事业经营发展能力较强、面对困境时能够积极创新解决问题、社会交往中面对合作伙伴“游刃有余”,能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创业,那么,这种能力则会有效地激发个体的自我价值感。“随着困难的解决,我发现原来我这么棒” (M—ZQ—2),一位创业成功的男同学在访谈中开心地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悅。因此,创业能力的获取提高了个体的创业激情,有助于增强创新创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3.认知水平。前面所提到的“主观预期”和“能说会道”的具体价值界定,其实都体现着创业个体对创业过程中种种“可能对象”的认知,比如对自我的认知,对事件认知等等。“如果创业学生自我认知不当、缺乏信心,就会导致他创业动力不足,行动不积极”(W—CX—2)。“自我认知模糊,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或者盲目跟风,对未来没有合理规划,会导致创业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影响创业成果的获得,从而影响创业获得感、成就感的提升”(M—CQ—2)。除此之外,“这个结果是否符合我的要求”“这个事情是否正当合理”等等,都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认知水平,影响个体的获得感、成就感水平。

4.驱动力量。有了积极正向的内部认知之后,创业者还需要内在驱动力的“鞭策”。高职学生确定了创业目标之后,需要将这些目标内化为驱动力,让自己时刻保持行动的激情,能够客观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积极解决,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保证创业活动的积极开展并实现创业成果的突破。这种“驱动力”是根源于个体内部的,是不会轻易被现实结果“打败”的,将持续作用于个体创业的整个过程。“如果创业者拥有不可改变的创业信念和目标,无论遇到何种难题都决不放弃,坚信自己可以成功,这种内在力量会让他时刻拥有幸福、积极的心理感受”(W—JS—2)。

(二)影响因素的价值优化

创业绩效和创业能力对创新创业成就感和获得感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比如同样起点的创业绩效,M—CQ—1比M—CQ—2表现得更加满意,因为对于前者而言,这个绩效已经超过预期,其带来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便比较高;而后者由于预期较高,相同的绩效反而挫伤了个体的主观价值感,降低了获得感、成就感水平。再比如,M—ZQ—2和M—JS—1在创业过程中都获得了“能说会道”的本领,但是前者觉得这是一项“值得骄傲”的生存技能,他的获得感、成就感得到了提高;而另一位创业者内心深处却否定了“能说会道”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创业能力带来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便大大降低。因此,创业绩效和创业能力对个体获得感、成就感的影响可能会受到内部认知和内部驱动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创业绩效、创业能力、内部认知、内部驱动等影响因素和学生心理资本核心要素的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等息息相关,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并以“同在”的方式对创业活动产生推动作用,帮助高职学生取得获得感和成就感。高职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将各类因素进行融合,推进目标的实现。

1.优化内部认知,“认同”创业能力。“自我效能”有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提高个体确立创业目标的可能性和起点,让创业想法变成创业现实。对比分析中发现,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对实现创业目标充满信心,启动创业计划之后也能积极地看待创业过程中能力的获得,认为这是自己的价值体现。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不愿轻易启动创业计划,即使启动了也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积极的认知。同时,“乐观”也能促使个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积极正向的观念,对创业目标的启动和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功能。对于创业能力的获得,乐观者习惯做内部性归因,比如自身能力和努力水平,而且乐观者还倾向于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的事情,因此他们习惯将创业过程中的能力获得归为积极有益的部分,认为这种能力必将有助于自己创业过程的发展,也有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2.强化内部驱动,“放大”创业绩效。“希望”可以帮助创业个体“稳固”创业过程中的意志力,提高创业者追求成功的动机和信念。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发现,创业个体的希望强度对创业目标的实施、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绩效的获得、创业成就感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呈现正相关。创业个体的希望强度越高,实现创新创业获得感与成就感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心理资本中的韧性要素也能够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持之以恒、超越障碍并取得成功,有效地抵御逆境、挫折、失败、创伤、威胁等破坏性生活事件的发生,高韧性的创业学生更富有持久性和成效性。创业学生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和失败教训,一旦在创业中遭遇难题很可能“止步不前”。然而,韧性强的学生不但不会因此消沉,反而会促使其更加努力、积极地行动。因此,充满“希望”和拥有强大“韧性”的高职学生拥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哪怕是一点点绩效也会增强其创业动力,让其在创业之路上走得更远。

四、心理资本开发:“主”“客”联动,携手探索“双感”提升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心理资本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此,充开发心理资本成为提升创业学生获得感与成就感的有效路径。具体来说,对于创新创业的高职学生而言,可以从主体和客体两个层面开发心理资本。

(一)主体层面:深入挖掘,提高理论应用水平

从主体层面来说,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影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获得感与成就感的影响因素,结合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四个核心要素,提炼出合理认知、坚定意志、明确目标三个方面的开发重点。

1.合理认知,引领创业目标。为了提高创新创业获得感、成就感,高职学生需要根据创业意向和自身特点合理确定创业目标。“由于缺乏经验且对自身特点的认知不足,虽然有创业想法,但是一想到那些可能的困难还是会‘望而却步”(W—CX—2)。个体启动创业计划时需要更全面的认知自我,确定合理、有效的创业初期目标,之后通过任务分解法细化目标,让创业者体会成功,从而激发其自我效能。创业目标确定初期,高职学生难免会出现挫折和不顺,这时候除了运用任务分解法等策略之外,个体还需要激发自己的乐观品质,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确立合理、有效的创业目标。

2.坚定意志,提高创业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是充满挑战的,学生主体在创业过程中要坚定想法,学习创业本领。面对种种创业困难,高职学生需要的是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努力,这些都需要心理资本中“韧性”的积极参与。“如果一定要给学弟学妹提一个意见的话,我希望他们不要轻言放弃,平常可以参加一些艰苦的训练提高自己‘抗挫力”(M—JS—1)。一位即将毕业的创业学长在访谈中提到了“韧性”的重要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潜能开发培训,比如通过远足、爬山、素质拓展、极限挑战等方式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情景化的挫折教育训练来锻炼创业者的心智和承受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加创业者对可能性挫折的预期,进一步提高创业能力。

3.明确目标,获取创业绩效。“创业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目标清晰且不曾忘记”(W—ZQ—1)。确定了合理的创业想法,克服了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创业者便开始憧憬自己的创业目标。无论是目标的确立,困难的解决,还是结果的期待,都源于一种共同的心理资本要素——希望。“希望”让创业者更加高效地实施创业计划,推动着创业目标的实现,指向创业成果的获得,帮助个体在创业过程中体会获得感和成就感。创业过程是一项历时长久且具有明确目标的长期性活动,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为什么而开始”,只有时刻怀抱希望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其他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创业目标。

(二)客体层面:全面开发,优化实践应用效果

从客体层面来说,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1.依托学校主阵地,畅通开发渠道。首先,探索实践育人新方式,搭建创业平台。“很庆幸学校给创业者提供了免费的创业店铺,这是每个创业者的天堂”(W—JS—1)。实践出真知,亲自体验方能学习成长。高职院校要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店铺,通过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和合作性,培养希望、乐观等积极品质。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为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创业尝试活动,如校内快递、创意制作等各类创业项目。其次,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实现课程渗透。通过创业创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渗透,开发创新创业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形成正向的创业心理,夯实创业学生的心理资本。即将入驻校创业园的一位女学生说:“非常感谢学校的扶持政策,但是仍然希望学校能够针对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开设专门的讲座、培训以及课程等,帮助创业者提高心理素质”(W—CX—2) 。 学校需要重视心理资本开发建设,发挥专业人才力量,依托骨干教学团队,组建专业的创业心理资本开发人才队伍,可建立由教学管理部门牵头,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心理资本开发研讨室,督促和管理创业心理资本开发进程。

2.体现家庭参与感,加强家校联系 。“刚开始的那几天每天都要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因为真的‘太难了”(W—CQ—2)。高职学生基本上依然成年,但是生理成熟的表面下是心理发展的滞后性。处于创业阶段的高职学生心理上存在不确定性,他们既想“独立自主”,又希望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家庭对创业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在学生创业初期,家庭可以根据现实情况给予个体必要的资金支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创业者的压力,提高“希望”强度。其次,当学生面临创业困难的时候,家庭需要给予及时的“力量”输送,一句简单的宽慰和开导可以有效地激发个体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等核心要素,帮助其渡过难关。再次,学校在发挥家庭参与作用的过程中需要扮演中介和桥梁的角色,根据家长需求和学生创业情况和家长建立长期联系。

3.提高社会关注度,寻求政府扶持。除了家庭关爱和学校引导之外,社会也应该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首先,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关注,发挥心理资本对高职学生创业的正向引领功能,完善政策支持,将高职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高职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提供制度和资金保障,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心理资本开发体系。其次,加强心理资本内涵建设及科学研究的引导,完善心理资本应用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使廣大公民充分认识到心理资本的重要性。最后,联合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高职学生创业者心理培训活动,培育和开发高职学生创业者的心理资本。

心理資本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着“春风化雨”的作用。立足于主体、客体两个维度的心理资本开发策略将会有效促进高职学生创业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5-02-28(1).

[2]楚啸原,曾攀,许俏,等.朋友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与社会比较倾向的调节[J].心理科学,2021,44(2):426-432.

[3]陈海卿,赵士军,刘哲.心理资本理论研究展望[J].企业经济,2011(1):73-75.

[4]沈晓梅.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90-93.

[5]安世民,张祯.心理资本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隐性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J].技术经济,2020,39(11):97-105.

[责任编辑   王文静]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quisition and

Achie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XIE Hua, LING Jing

Abstract: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key variable that affects their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focusing on the core issue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and achieve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follow-up survey of 16 students in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e element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self-efficacy", "optimism", "hope" and "resilience", are the key to realize their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quisition and achievement. Therefore,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develop the function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individuals, schools, families and society,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individu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fulfillment

猜你喜欢
成就感获得感心理资本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新课改中英语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让数学学习焕发活力和光彩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