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

2021-08-25 13:41史健欣黄媛霞周庆兰耿晓林张志昌徐海斌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髋臼入路假体

史健欣 黄媛霞 周庆兰 耿晓林 张志昌 徐海斌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一病区 新乡 453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因具有能缓解患髋疼痛、改善患髋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势,已成为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的一种标准化术式[1]。通过更小的切口完成THA符合微创外科的理念,也是目前关节外科医生的关注焦点[2]。本研究通过对24例(26髋)行THA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直接上入路(Direct superior approach,DSA)行THA的短期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12—2020-05我院骨外科一病区行THA的24例(26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髋关节功能下降及持续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的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患者[3]。(2)初次进行THA的患者。排除标准:(1) 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2)有精神疾病史、依从性差,以及BMI>30 kg/m2的患者。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DSA组和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A)组(PA组),每组12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手术方法术前测量相关数据,选择合适的人工髋关节假体(Stryker公司)。全身麻醉,健侧卧位。DSA组:将患者置于手术台上尽可能前位,体位限制柱固定。取大转子后上角向近端延伸的8~10 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劈开臀大肌后钝性分离。由臀中肌与臀小肌间隙进入,沿止点处切开联合腱,将分离后的肌腱缝合到后皮瓣的皮下组织,将坐骨神经包绕并远离手术区域。从前远端向后近端倒“L” 形打开关节囊,松解组织。于适当位置截骨并取出股骨头。使用加长髋臼锉依次打磨髋臼至髋臼软骨下骨质,安装合适型号臼杯及内衬。显露股骨近端,开髓后依次扩髓至合适大小,安装股骨假体及试模。复位后术中透视位置良好,植入股骨假体及对应股骨头,复位后充分止血并冲洗,逐层关闭切口。PA组:以大粗隆为中心做一弧形切口,依次切开各层组织,沿止点处切断部分臀中肌,切开前方关节囊,显露股骨头,内旋患肢将股骨头脱位,于适当位置截骨。余操作同DSA组。2组患者术后72 h内使用静脉药物镇痛, 72 h后改为口服镇痛药,常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DSA组术后第一天行双髋关节正位X线,确认无异常后,指导其使用助行器下地活动,不限制外旋。PA组患者术后需穿防旋鞋固定,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1)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2)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依据Harris评分(HHS)标准[4]评价髋关节功能:总分100分,>90分为优,<70分为差。分值愈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愈好。

2 结果

DSA组手术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短(少)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时,DSA组患者的HHS评分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THA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标准方法。PA手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优点是可保留外展肌[5]。但该术式对关节周围肌肉及软组织损伤大,术后脱位率较高[6]。DSA作为对PA的改良,保留了髂胫束和外旋肌,对关节囊周围软组织损伤小,有助于减少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和防止术后髋关节脱位[7]。此外,手术中对坐骨神经进行着重保护,降低了坐骨神经损伤概率。DSA入路THA较短的皮肤切口、较少的肌肉损伤和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在增加肌肉锻炼的同时,也促进了血液循环,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8]。患者术后不需要穿防旋鞋,睡觉时也不需要夹衬垫,可独立完成盘腿、穿袜子等动作,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使患者对于术后功能恢复更有信心[9]。此外,由于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在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

假体定位的准确性影响髋关节生物力学、外展肌功能、步态和假体寿命[10]。髋臼假体安放角度不当是THA患者术后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之一。DSA入路与PA入路手术体位同为侧卧位,对于熟练掌握后入路的关节外科医生,能够有效降低假体安放过程中的位错率,避免了学习曲线过程中发生术后假体松动、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病例数有限,且没有采用盲法对照,随访时间较短,而且所选择的病例具有不同的原发病,均可能对于术后功能评分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作为对PA的改良,采用DSA行THA,切口短、术中出血少、术后Harris评分高,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可作为THA的一种常用的微创入路。

猜你喜欢
髋臼入路假体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