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青花瓷缠枝纹的内容与形式 *

2021-08-26 01:10
陶瓷 2021年7期
关键词:元青花青花瓷青花

金 楠 钟 艺 张 晨

(1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2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在中国传统纹样中,缠枝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纹样,以青花为表现形式的装饰最为丰富。缠枝纹是卷草纹的延续,也是在佛教的兴盛中不断发展演变出各式各样的内容与形式,大多呈波浪形二方连续或地方连续的藤蔓状扭曲缠绕,它的延绵不断有着生生不息之意,所以也称作万寿藤。

1 元青花瓷缠枝纹的装饰形式

元青花瓷中的装饰也融入着深厚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离形得似”的艺术表达,缠枝花纹也是如此。这种蓝与白的结合,既迎合了草原民族对长生天的崇拜,又体现出华夏民族崇尚天青色的民族心理。元青花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品,尤其是那些精美的至正形元青花作品,价值已难以再估量。

以元青花瓷中较为经典的作品来看,出土于南京市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见图1)、鬼谷子下山图罐(见图2)、首都博物馆馆藏的青花缠枝花卉纹盏(见图3)和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青花莲池游鱼纹盘(见图4),可以发现无论器形大小、是何用途,缠枝花纹在元青花瓷器中的装饰都较为普遍,它能够与器物的造形有着紧密的联系,让装饰纹样主次分明。而且用途也非常的广泛,既能作为主体纹饰进行装饰,也常以二方连续的形式作为边饰。在青花绘制中,一般以特质的狼毫笔用细线勾勒轮廓,再用质地较软的鸡头笔进行分水填色,在花瓣或是其他面积较大的设色中,注重浓淡深浅的变化,看似平面又有立体之感。缠枝花卉通常为一正一反穿插排列,花瓣留白具有立体感。枝叶均填满色,叶子肥大似未开的花苞,表现形式常以叶压枝,而不见枝压叶,讲究画面优美流畅和生生不息之意。常见的缠枝纹有:缠枝莲纹、牡丹、缠枝菊、缠枝宝相花等,也有与鸟兽、人物进行结合的缠枝纹样。

装饰中缠枝纹的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这三种形式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也很常用,分别为:(1)具象题材的抽象概括化处理。这种处理手法在于对现实生活中的植物形象进行抽象与概括,图像化和平面化地提炼出植物的茎与叶,把无规律的植物形象处理成优美明快而又有规律可循的图案。(2)对称、平衡的构图手法。在构图形式上呈“S”形对称延伸,气势连贯,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对称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方式,或是中心对称或是旋转180°上下对称,在视觉上达到平衡,稳重端庄。但在对称中也不会一板一眼地表现,在纹饰的细节处理上也有轻微的变化,能够让装饰纹样很好地与陶瓷器物进行融合,呈现出主次分明的装饰内容。(3)繁复、充满韵律感的造形特点。虽然缠枝纹乍一看或许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但仔细观察下能够发现这种繁复是有序而又充满律动感的,它在细节处理上言简意赅,波浪状的曲线律动流畅。青花瓷的器形与纹样装饰往往都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并且主次分明。如元青花打盘从内而外圆形分隔成几层画面,以盘心为视觉中心和主题到盘壁、盘沿向外扩散。缠枝纹一般作为主体纹饰或辅助纹饰装饰在盘心或盘壁。盘心的纹饰常与动物、人物相结合,构成一个带有主题性的适合纹样,而盘壁的纹饰基本都只与花卉结合,构成辅助纹样,占画面例较少,盘沿次之。而罐、瓶、壶、杯的装饰至上而下分层以腹部为视觉中心点,因此通常作为主体纹饰,纹饰面积较大。

图1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元青花瓷的绘画工艺是研究元青花缠枝纹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元青花瓷的解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散布在全球各地和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元青花瓷来看,“满工”是它艺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基本方式,画满装饰纹样且较少留白(见图5),这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留白有着很大的区别。元青花瓷上的纹饰,特别是大形器物一般都绘满纹饰图案,缠枝纹作为辅助装饰出现频率极高。这种繁而不乱、密而不杂的装饰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典形元青花的纹饰布局繁密,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层次多而不乱,并未给人琐碎、堆砌的感觉(见图6)。缠枝纹在浓淡的分布上也有所讲究。青花墨分五色,由浓至淡分为头浓、正浓、浓水、淡水、影水,在茎、叶和花绘中先以重色选取小块面进行分水;再以浅色选取大块面进行分水,在大块面的分水中又讲究块面的浓淡变化,让装饰更耐看考究;最后把剩余未分水的部分浓淡穿插着分水上色。从浓至淡的分水过程是由于在上青花料时青花的颜色并不是成瓷后的青蓝色,而是接近墨色,浓淡变化在泥坯上难以辨别,需要凭借对装饰纹样黑白灰分布的感觉逐一上色。

图2 鬼谷子下山图罐

图3 青花缠枝花卉纹盏

图4 青花莲池游鱼纹盘

2 元青花瓷缠枝纹的审美意趣

缠枝纹由藤蔓卷草炼化而成,因其结构连绵不断,生生不息,又称为“万寿藤”,与不同花卉组合又能延伸出不同的寓意。缠枝莲纹,寓意连年有余,故常结合鱼类纹样进行主体装饰;缠枝牡丹,寓意幸福富贵不到头,吉庆有余;缠枝宝相花,是四季花卉的一种变形,中间镶嵌不同形状的花瓣和大小不一的圆珠,让花卉看起来珍贵华丽故名宝相花,寓意吉庆美满不停息,这三种花卉是元青花瓷中最常见的缠枝花卉纹饰。它们都大同小异地寓意着美好永不停息,是吉祥图案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在家具、刺绣、年画、剪纸中多有出现,运用十分广泛,含蓄而直观地表达,诉说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与心境,在华夏文明中不断散发迷人的光芒。

图5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局部

图6 缠枝花纹梅瓶

不同时期的缠枝纹也记录着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趣。春秋战国时期缠枝纹开始出现,植物纹样也越来越多,但内容与形式都较为单一。魏晋南北朝忍冬纹盛行,到了隋唐时期植物纹样越来越丰富,缠枝纹日趋丰满华丽。宋代,人们崇尚文人精神的审美意趣,较唐代更为精致严谨。元代由于蒙古游牧民族的统治,缠枝纹更具民族风格,活泼豪放,这一时期的缠枝纹以卷草纹与花卉进行融合,逐渐成为缠枝纹的一种典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明清时期的缠枝纹则以传承元代的表现形式为主,但越来越趋于程式化。

元代战乱频发、国库空虚导致青花瓷大量外销中东与西亚地区,外来伊斯兰文化随之涌入,缠枝纹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下,把异域风格本土化,繁复卷曲但整体统一明了的艺术效果与伊斯兰装饰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种审美取向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同。元青花中大量纹饰大多都与佛教相关,如缠枝莲纹、缠枝宝相花等,禅宗的根本是生命的超越,这与缠枝纹的生生不息也不谋而合。

缠枝纹呈曲线状跳跃在器物上,以“静”制“动”把静态的花与叶展现出律动之感,又很好地把握了装饰的“形”与“意”,把自然界中的植物灵活明快地随性搭配,与器形进行完美的结合,给人带来浪漫、欢快之感,仔细琢磨耐人寻味。

3 结语

时至今日,元青花仍举世瞩目并走出中国古陶瓷学术研究与艺术收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重视,逐步走向艺术创作和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元代以前多是“有贡则烧,无贡则止”,而“华夏之美”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我们需要回溯青花瓷的发展之源,了解曾经的辉煌历史,重拾文化自信,昂首挺胸地立足于源远流长、优美博大的华夏文明之中吸取养分进行艺术创作。希望在浅谈元青花瓷中的缠枝花纹的装饰内容与形式之余,华夏之美能够再次觉醒,以融古创新的人文精神再次向世界展现东方艺术的瑰丽色彩。

猜你喜欢
元青花青花瓷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青花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纯净的青花瓷
青花瓷
水墨青花
从考古发现看元青花在海内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