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点“睛”,助力中国档案事业迈上新台阶

2021-08-30 02:32周林兴徐承来
档案与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

周林兴 徐承来

摘 要:科学规划和有序部署是中国档案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首次以工程项目形式明确未来五年我国档案工作任务重点和突破口,推动档案工作加紧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助力中国档案事业加速迈上新台阶。结合各项工程提出原因、背景,深入解析七项工程分别蕴含的目标指向,为《“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深入贯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中国档案事业;工程项目;高质量发展

分类号:G273

Draw A Blue print with Crucial Point,to Help Chinese Archival Undertaking Reach A New Level

——Analysis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Archival Undertaking

Zhou Linxing,Xu Cheng lai

(School of Library,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of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

Abstract:Scientific planning and sequential deployment are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ival undetaking.It is the first time to clarify the priorities and break throughs of Chinese archives work in the form of projects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Archival Undertaking,that will promotes our archives work to move towards lawbased governance,openness and modernization,and also accelerates Chinese archival undertaking to a new level.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well parse the target of the seprojects respectively contain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Archival Undertaking.

Keywords:The 14thFive-Year Plan;Chinese Archival Undertaking;Projects;High-qualityDevelopment

1 引 言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2021年6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展现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的同时,生动描绘未来五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蓝图[2]。相较《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此次《规划》最大亮点为在“主要任务”版块设置专栏,以工程项目形式明确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档案信息化、档案科技创新、档案人才培养、档案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便于真正将档案事业建设落到实处,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思想引领和具体行动指南,助力中国档案事业加速迈上新台阶。

2 加强档案制度规范建设,奠定档案治理基础

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新《档案法》),进一步激发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3],开启依法治档的崭新篇章。之后又相继颁布《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GB/T39362-2020《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规范》、GB/ T39784-2021《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等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适应不同类型、不同载体档案管理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然而,除了《档案法实施办法》曾于2017年3月1日做过修订以外,其他与新《档案法》相配套的档案管理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详见表1、表2)至今还未修订或出台。

《规划》充分意识到该问题的紧迫性,提出“档案制度规范建设工程”,旨在优化档案治理秩序,增强档案治理实效,奠定档案治理社会基础。首先,健全档案法规制度,优化档案治理秩序。档案治理并非无原则进行、无条件参与和无差别运转,必须坚持党对档案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统一,坚持“元治”与“多元共治”相结合,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在指导档案工作整体方面的权威性以巩固档案部门的主导地位,提升档案法律法规处理档案业务具体问题的专业性以深化参与主体协作程度,优化档案治理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彻底激活档案治理协同、整合和创新效应[4],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便捷地参与档案治理过程。其次,完善档案标准规范,增强档案治理实效。档案标准规范是开展档案业务的行动指南,直接影响档案治理实际效果。必须坚持普遍和特定需求相结合,扩大档案工作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供给。既不断充实关乎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标准规范,又加紧填补具体领域档案标准规范“空白”,并及时加以解读和宣贯,推动档案标准规范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

3 构建新型国家集体记忆,优化档案资源结构

档案如实记载社会发展历程,是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与见证,承载着国家记忆和社会记忆。[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通向伟大梦想的征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承载广大人民群众集体记忆的珍贵档案,如脱贫攻坚档案、疫情防控档案等。“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需要汇聚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以构筑新型国家记忆和社会记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助力。

《规划》准确把握档案在塑造国家、集体记忆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新时代国家记忆工程”,旨在促进档案资源高度整合,推动档案资源科学配置,优化档案资源整体结构。首先,确立国家记忆建构主线,促进档案资源高度整合。只有在遵循历史真相的档案资源中才能形成国民共同的国家记忆[6],也只有在刻下时代烙印的国家记忆中才能促进档案资源的高度整合。以新成就为主线建构国家记忆更易唤醒民众心灵深处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档案公众教育的引导下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自觉增强电子文件管理能力和归档意识,助力档案部门开展与图文博、数据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深度合作,减少档案资源收集整理和质量管控障碍,加快档案资源数字化、数据化进程,真正实现档案资源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高度整合。其次,创新国家记忆展演形式,推动档案资源科学配置。以充分展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为价值追求,以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再生产[7]为现实契机,赋予静态档案编研成果更多动态势能,利用电子传媒和网络媒体充分释放档案记忆能量,在国家记忆内容的提取、存储、加工和重组过程中推动档案资源的科学配置。

4 促进重点档案保护开发,深化档案共享利用

“十二五”时期,我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抢救档案224万卷。[8]“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持续推进,建成6家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完成国家重点档案文件级目录著录8800余万条,组织实施档案开发项目近400个,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分量的档案开发成果[9],如国家档案局组织编纂的“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丛书,江苏省档案部门汇编的《中国共产党在江苏》系统编研成果,南通市档案部门编著的的“张謇与大生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系列成果,江西省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红旗漫卷江西——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展”[10]、陕西省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史料选编”[11]、浙江省金华市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婺州鱼鳞图册”[12]等,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和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规划》科学预见国家重点档案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维护国家核心利益[13]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旨在以国家重点档案为牵引,强化档案开放共享能力,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首先,增强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组织性,强化档案开放共享能力。有序开展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立项工作,通过比较筛选、专业评估加强项目质量控制,加强优质或代表性项目成果宣传推广,密切国家重点档案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充分发挥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辐射作用,建立国家重点档案开放协调机制和共享调度机制,强化档案开放共享能力。其次,延展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功能性,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夯实国家重点档案收集整理、编目著录和数字化等基础工作,延伸和拓展国家重点档案在服务国家信息化和大数据发展战略、传承民族精神和红色基因、促进档案文创产业发展、增强社会公众档案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

5 筑牢基础设施建设本位,加速档案管理升级

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总建筑面积达1164.6万平方米。其中,中央级10.4万平方米,省(区、市)级95.1万平方米,副省级38.5万平方米,地(市、州、盟)级272.3万平方米,县(区、旗、市)级748.3万平方米。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库房建筑面积436.1万平方米,对外服务用房建筑面积128.4万平方米,通过省级及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证的数字档案馆325个。[14]“十三五”期间,共有40家档案馆达到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标准,15家机关档案室通过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评估,35家中央企业开展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浙江、山东、云南3家省级档案馆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浙江省地级市以上档案馆全部建成国家级以上数字档案馆,上海市16个区中有12家档案馆建成国家级以上数字档案馆,其中长宁区档案馆成为全国首家基于自主可控设施设备建成的国家级数字档案馆。[15]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16]、档案信息共享利用不通畅[17]、电子档案安全备份缺乏专业化环境[18]等问题。

《规划》超前研判未来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主攻方向,提出“档案信息化强基工程”,旨在增添档案管理转型动力,引领档案管理发展方向,加速档案管理升级。首先,平衡区域发展水平,增添档案管理转型动力。档案信息化区域协调发展是档案资源跨空间调配的前提条件,也是档案管理方式转型的重要动力。提升中西部地区档案信息化水平,扩大该地区档案信息资源社会需求,加速数字档案资源的形成,推进高水平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催生更多带有地方特色的档案管理模式和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新型档案管理方式贡献中西部智慧。其次,强化国家统筹能力,引领档案管理发展方向。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为抓手,统筹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档案信息共享利用,加快档案数据标准化开放和互联互通;以国家电子档案战略备份中心为支點,统筹重要电子档案异地异质在线备份和离线备份,保障档案数据分布式存储和管理安全,引导档案管理朝着电子文件管理与数据管理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6 增加科技力量贡献比例,推进档案科技创新

科技与档案工作的结合不仅催生诸多档案科技成果,还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十二五”时期国家档案局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达457个。[19]“十三五”时期,国家档案局继续积极发挥科技对档案工作的支撑作用,实施483项科技项目,评选出147项优秀科技成果。[20]国家档案局还形成每年召开优秀成果推广会议惯例,选择约10项成果进行重点推广,如2017年国家档案局召开年度全国档案科技管理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议,重点推广和展示“感光影像档案修复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海量数字档案安全存储监控平台研究”“大数据挖掘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挖掘策略与方法研究”等9项优秀档案科技成果和1项档案行业标准[21],并通过编辑出版介绍档案科技成果文集,在杂志、网站上开辟专栏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22],推动档案科技成果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中国档案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规划》深刻认识科技对我国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和档案事业迈向一流的长远关键作用,提出“科技兴档工程”,旨在培育专业化档案科技创新环境,打造高水平档案科技创新团队,加快档案科技创新。首先,强化论证意识,培育专业化档案科技创新环境。档案实验室是论证档案科技理论成果正确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平台,是培养档案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备场所。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资源和力量,建立不同类型的档案实验室,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方向档案科研攻关所需物质、技术条件,培育更加专业的档案科技创新环境,使档案科技成果得以顺利应用和推广。其次,发挥集聚效应,打造高水平档案科技创新团队。筹建档案事业发展战略智库,充分激发高质量科研平台对档案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聚集一大批档案科技创新尖端人才,鼓励其就电子文件实时归档技术、档案数据管理技术研发等关系档案事业创新的现实问题展开深入合作,组建高水平档案科技创新团队。

7 优化人才队伍梯队结构,增强档案智力支撑

2018年首批全国档案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确定全国档案专家106名、全国档案领军人才31名[23],为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树立标杆和典范,迈出中国档案人才智库建设第一步。然而,仅有26名“全国档案专家”和10名“全国档案领军人才”来自高等教育系统,占比分别为24.5%和32.3%,学术领域后备青年人才力量有待充分挖掘。2019年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现有专职人员中,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的有26520、987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3.9%和23.8%,合计占比87.7%;博士、硕士和研究生班研究生有74、2142、106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0.2%、5.2%、2.6%,合计占比8%。档案专业程度方面,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博士、硕士和研究生班研究生的有13、427、16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0.03%、1.0%和0.4%,合计占比仅为1.43%[24],实践领域高层次人才依然紧缺。

《规划》精准洞察档案人才队伍蕴含的巨大潜力,提出“人才强档工程”,旨在稳固档案智力输出“基本盘”,拓展档案治理输出“辐射面”,增强档案智力支撑。首先,扩充复合型人才体量,稳固档案智力输出“基本盘”。以档案人才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基地和教育平台为媒介,衔接高等院校档案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部门档案职业素养培训,改进授课形式和培训方式,减轻档案学专业学生就业压力,相向而行培育更多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储备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档案人才,保障档案智力输出基本强度。其次,选拔专深型人才,拓展档案智力输出“覆盖面”。改进档案人才评价机制,增加科研成果质量和工作任务完成度在职称考评和评奖评优中的权重,通过学术争鸣、学科竞赛、技能比武等方式选拔出更多具有真才实学和钻研精神、工匠精神的档案专家和业务骨干,提高专深型人才话语权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行业领军作用,拓展档案智力输出覆盖范围。

8 提升档案遗产社会影响,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批142组档案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中国国家名录》(又称《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所涉档案文献遗产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可谓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瑰宝,但仅有13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国际影响力依然较为有限。其中有122项是由档案馆申报,8项为档案馆联合其他机构申报,仅12项为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非档案馆机构申报,档案文献遗产申报文化部门参与度有待提高。[25]且自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实施以来,除档案领域及相关人员外,知晓和了解该工程的人较少,直接新闻报道也不多,普通民众对遗产工程及《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缺乏基本认知,有些甚至连工程名称都未听过,仅知个别档案文献遗产,地方省市级档案文献遗產名录更是如此。[26]综合来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际和国内影响力亟待提升。

《规划》客观针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影响力现状,提出“档案文献遗产影响力提升工程”,旨在提高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竞争力,增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传播力,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影响力提升过程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首先,保证内在品质,提高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竞争力。健全项目申报评审、项目过程监督和结项审核机制,保证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内在品质,与世界记忆项目申报、管理机制相接轨,提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际竞争力。其次,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传播力。充分利用国内良好的群众基础,举办全国巡展和网络展播活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层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内知名度;充分发挥中国地区世界记忆项目学术中心资源和科研优势,吸引更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学术交流增进与国外地区的文化互动,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实现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增值,为世界范围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和开发提供更多中国样本、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增加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际贡献力。

“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27]以工程项目为支点建设档案事业,是档案工作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不仅有利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接续传承,更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如期实现。相信在《“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指导下,在全体档案人的不懈努力下,在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下,中国档案事业将完成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取得令国人自豪、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档案馆社会影响力建构及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BTQ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王文.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J].红旗文稿,2020(23):16-18.

[2]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蓝图绘就奋向前 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谱新篇——《“十四五”全国档案事業发展规划》解读[EB/OL].[2020-06-22].http://www.zgdazxw.com.cn/ news/2021-06/16/content_321935.htm.

[3]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解读[EB/OL].[2021-06-10].http://www.zgdazxw.com.cn/news/2020-07/02/content_307487.htm.

[4]徐拥军.“十四五”时期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的内涵解析[J].档案与建设,2021(6):15-16+29.

[5]明平英.学思践悟“三个走向”奋力谱写新的篇章[EB/OL].[2021-06-24].http://www.zgdazxw.com.cn/ news/2020-07/06/content_307687.htm.

[6]郑婷,陆阳.基于强化国家认同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探析[J].北京档案,2019(3):14-17.

[7]丁华东,张燕.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创建的构想[J].档案学通讯,2020(4):12-19.

[8]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2021-06-12]. https://www.saac.gov.cn/daj/xxgk/ 201604/4596bddd364641129d7c878a80d 0f800.shtml.

[9][20]陆国强.推动档案事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迈出坚实步伐——在2020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报告[EB/OL].[2021-06-12].https:// www.saac.gov.cn/daj/yaow/202101/2d00d 00de2c54e9b87bd429843ba98b2.shtml.

[10]吴丛.峥嵘岁月铸丰碑 红色基因永传承——江西省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红旗漫卷江西——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展”纪实[J].中国档案,2021(5):32-33.

[11]张文峰.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史料选编》出版发行[J].陕西档案,2019(1):6.

[12]李义敏.抢救中国最珍贵的地籍档案——浙江省金华市档案馆“婺州鱼鳞图册”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纪实[J].中国档案,2020(11):42-44.

[13]刘云涛.全省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培训会议在哈召开[J].黑龙江档案,2016(3):5.

[14]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2019年度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二)[EB/OL].[2021-06-12].https://www.saac.gov. cn/daj/zhdt/202009/23bee44fdf594f04861 9334774968c7d.shtml.

[15]王大众.建机制强基础抓建设重服务——“十三五”时期档案信息化工作亮点纷呈[EB/OL].[2021-06-24].http://www.zgdazxw.com.cn/ news/2021-03/02/content_317300.htm.

[16]金世斌,陈幼迪,吴国玖,等.坚持数字档案强省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与建设,2018(3):76-79.

[17]蒋美玲.档案信息共享的边界问题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5):102-106.

[18]张付平.电子档案异地异质备份的应对策略[J].档案天地,2020(4):52-54.

[19][22]付华.科技驱动发展——档案科技助推档案管理现代化[J].档案学通讯,2018(6):9-14.

[21]王琳.全国档案科技管理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议在京召开[EB/ OL].[2021-06-24].http://www. zgdazxw.com.cn/news/2017-10/10/ content_207057.htm.

[23]国家档案局人事处.首批全国档案专家人选公示[EB/OL].[2021-06-24].https://www.saac.gov.cn/daj/ tzgg/201804/d409932618584ce2a86cf43d 3664a6f1.shtml.

[24]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2019年度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一)[EB/OL].[2021-06-24].https://www.saac.gov. cn/daj/zhdt/202009/5ce902bafc3f490d995 96d55c8c33954.shtml.

[25][26]闵桃.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56.

[27]浙江省档案局.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的讲话[EB/OL].[2021-06-24]. http://www.zjda.gov.cn/art/2017/8/22/ art_1380934_12555063.html.

猜你喜欢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
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途径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