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人文关怀理念的呈现及实现

2021-08-30 02:32孙大东白路浩
档案与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档案工作十四五规划

孙大东 白路浩

摘 要:《“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理念,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指导作用。文章研究了人文关怀理念在《规划》中的主要表现,即根本利益的保障、法定权利的保障、职业情感的重视和职业发展的保障等,并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其提出的相应任务,可为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理念在制定政策和规划中的依据作用及推动相应档案工作开展中的动力作用提供启示。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人文关怀理念;档案工作

分类号:G275.3

On the Pres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Concept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rchives

Sun Dadong, Bai Luh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rchives contains a rich philosophy of humanistic care, which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gui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wor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care in the Plan, namely the protection of fundamental interests, the protection of legal r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emotions and the protec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ystematically composes and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proposed by it. It can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the humanistic concept in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planning and in promoting the full play of the dynamic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archival work.

Keywords: The 14th Five-Year Plan ; Humanistic Care Concept; Archival Work

1 引 言

俞吾金教授指出,“人文關怀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维度”[1];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性和权利的尊重。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始施行,其将人文关怀的理念置于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地位。人文关怀理念不仅要深入人心,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植入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去。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人的自由的关注、爱护与尊重,其核心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和对人性的关怀”[2]。在档案事业中践行人文关怀理念的核心要求在于尊重人的权利、保障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重视人的发展、关心人的情感等,上述各项内容之间密切联系又层层递进。《“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新时期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更好履职尽责的重要依据,也是档案人迎接新机遇、新挑战,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仔细阅读《规划》后可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理念,对于“十四五”乃至到2035年期间,我国档案工作切实践行人文关怀理念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2021年7月3日,笔者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以“篇名”为检索项、以“档案”并含“人文关怀”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共得到20条结果。经严格地去重和删选之后,获得16篇有效文献,且均为期刊论文。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文关怀视角和理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二是档案和档案工作中人文关怀价值和精神的体现与实现。此外,经检索发现目前关于《规划》的专门性研究成果仅有1篇,即王玉珏、吴一诺、许佳欣撰写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解读:档案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3]一文。

2 根本利益的保障

《规划》开宗明义地提出:“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事业。”[4]这是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坚持档案工作人民立场的内在要求,更是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在“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层面,《规划》中的相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宏观层面——将坚持人民立场作为工作原则之一。《规划》明确指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档案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5]这一表述反映了其对人民的价值、主体性地位、发展等的肯定、尊重和重视,也是人文关怀理念的集中体现。

由表1可以看出,《规划》为了贯彻落实坚持人民立场的工作原则提出了全方位的保障策略:在指导思想层面,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档案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在发展目标层面,围绕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服务这两个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布局;在主要任务层面与之相关的内容则更为丰富、多样。

第二,中观层面——档案工作向基层“下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6]“这对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7]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向基层“下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规划》中这一要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重点领域档案工作监管方面,提出了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制的要求,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密切配合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乡(镇)档案馆、实行“村档乡(镇)代管”模式等;二是在档案资源质量管控方面突出了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建档工作的要求,并明确指出要重点提升9个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档案的质量。档案工作向基层“下沉”是扩大其惠民范围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体现。

第三,微观层面——将档案文化需求置于档案信息需求同等重要的地位。《规划》指出档案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要求。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突出档案文化需求是档案工作在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时代要求下所做出的改变。同时,关怀人的精神生活是人文关怀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划》对社会公众档案文化需求的关注和重视也是其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此形势下,《规划》将档案文化教育能力的明显提升同档案资政服务、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起,视为“档案利用服务达到新水平”这一发展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表2可知,为满足社会公众的档案文化需求,《规划》从多个层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尤其是在档案资源开发方面力度非常大,同时紧跟时代的发展形势也提出了很多创新性举措,如在推出档案文化精品方面,指出应采用“展览陈列、新媒体传播、编研出版、影视制作、公益讲座”[9]等多种方式,其中新媒體传播方式即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再如,其提出探索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产业化路径、“四史”教育和“一带一路”与跨文化交流专题档案开发等,均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内容。

3 法定权利的保障

3.1 档案利用权

新修订的《档案法》(以下简称新《档案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享有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10]。与修改前《档案法》相比,“享有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是其新增内容,且从定位上看,其与“保护档案的义务”是同等重要的。“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公民档案利用权利最明确、最直接、最有力的规定,体现了我国法治和档案事业的进步。”[11]

保障公民档案利用权的行使是档案工作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其人文关怀理念的具体体现。跟我国其他法律一样,新《档案法》也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调整人们在档案事务中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新《档案法》对公民档案利用权利的规定是其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最为充分的体现。

在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制定的《规划》,为保障公民档案利用权的行使,提出了切实的实施策略(如表3所示)。

从流程上讲,所有档案工作的环节均与保障公民档案利用权的行使有关联,因为虽然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是出口,但整体而言还是一个具有全周期管理流程的闭环系统。表3所列出的实施策略是与其直接相关的方面,其中值得关注的有三点:其一,新《档案法》将档案封闭期由三十年缩短为二十五年,“缩短档案封闭期使公众可以更早地利用到更多的档案资源,这是保障公民档案利用权利的重要体现。”[12]由此,旧《档案法》规制下馆藏档案的封闭期就将相应有所调整。《规划》适时提出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策略以及“实现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13]的理念,是从制度层面对公民档案利用权利的最好保障。其二,《规划》明确提出了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和路径,这是保障农村和社区基层公民档案利用权利行使的重要依据,更是充分扩大档案惠民范围的有效途径,是《规划》人文关怀理念的突出表现。其三,《规划》在已有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档案移动服务平台等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联动新机制建设等策略,不仅可有效扩大档案惠民服务覆盖面,而且也为“在家查档”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是档案工作一以贯之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表现。

3.2 档案参与权

参与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其第二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4]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档案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的参与。新《档案法》第七条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15],这是对社会公众档案参与权的明确承认和肯定。

《规划》中多次提及了档案参与权的问题,较为明确的主要有4处。由表4可知,《规划》中对档案参与权问题的规定相对较为宏观,但从栏目设置来讲却能凸显其地位的重要性。主要任务中有2处涉及到档案参与权问题:一处是将其归于档案管理体制机制之下,明确提出要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进行鼓励、引导和规范,尤其是主张从管理体制机制的层面对其进行规范,这将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处是将其置于“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的段首,显示了《规划》对社会公众在参与档案资源开发中主体性地位和价值的肯定。此外,《规划》亦在保障措施中,从组织领导层面和经费保障层面凸显了社会公众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在社会公众档案参与权行使的保障策略方面没有提出较为明确、细致的要求,但是从其表述中可以看出今后相关工作的明确走向:一是规范化,即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的规章制度体系,以使相关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以使相关工作规范化展开。二是多样化,即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可通过档案文创产品的开发、智力支持、资金投入等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展开。

4 职业情感的重视

人文关怀的核心之一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规划》首次将“档案队伍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明显提升”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充分凸显了对档案人员精神价值的重视。

从广义的角度讲,档案职业认同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公众对档案职业的认可,二是档案人员对档案职业的认可。其中,作为职业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职业认同感在档案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对其职业忠诚度、事业心、成就感等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其工作效果和职业价值发挥的程度。就档案人员个体而言,档案职业认同感还存在着强弱程度的差异,其职业认知、职业技能、人际支持、价值实现、职业承诺、职业情感等层面的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赵春庄的研究,“档案工作者整体职业认同度偏低”[16],由此可见,提升档案职业认同度是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职业自豪感能极大地激发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在从事档案工作的过程中体味到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因此,档案职业自豪感可以带动档案人员进入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是推动档案人员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动力。档案职业自豪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档案职业本身的尊严和价值感,二是档案人员因国家和单位档案工作已取得成就而产生的自豪感,三是档案人员对档案职业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四是档案人员因个人工作成就而赢得认同而产生的自豪感。

上述两种职业情感是具有层次性的,其中,档案职业认同感属于档案职业情感的第一层次,档案职业自豪感属于第二层次,二者在激发档案人员对档案职业的热爱之情进而推动其付诸于努力行动的影响力也是有差异的。相对而言,档案职业自豪感是更高层次的积极职业情感,其对档案人员的影响也更为深远。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消极职业情感的档案职业倦怠是当前阻碍档案人员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而档案职业认同感和档案职业自豪感恰恰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因此,《规划》对档案人员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视和关怀也是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5 职业发展的保障

重视人的发展是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内容。《规划》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并主要从档案人才培养激励和教育培训机制、人才评价体系、档案队伍结构、档案职业情感等四个方面着力。同时,在26条主要任务中,与档案人员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有3条,占11.54%,可见其重视程度(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规划》从档案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两个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其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有以下三点:一是将政治能力建设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这对于政治性很强的档案工作而言尤为重要。二是明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档工程,并从平台建设和梯队建设两个层面作了规划,特别是在梯队建设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量化评价指标。三是根据国际档案交流不断深入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形势实时提出了境外档案业务培训和全国档案系统干部双向挂职等策略,这将会对档案人才的培养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四是明确提出了“保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专业人员、档案服务企业人员平等参与职称评审权利”[17]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规划》对广大档案人员平等发展权利的关注和尊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鲜明导向,还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在坚持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充分践行了人文关怀理念,并在许多方面都提出了创新性观点和举措。随着《规划》的深入贯彻落实,特别是随着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进程的推进和全国档案信息共享利用体系的建立,我国档案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届时档案工作人文关怀的保障力也会更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阶段,人文关怀理念将不仅是制定相关政策和文件的依据,更会成为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N].光明日报,2001-02-06(B04).

[2]趙蓓蓓.把人文关怀理念植入人心[N].人民日报,2009-11-03(013).

[3]王玉珏,吴一诺,许佳欣.《“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解读:档案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J].山西档案,2021(4):78-87.

[4][5][9][13][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7-03].https://www.saac.gov.cn/daj/ya ow/202106/899650c1b1ec4c0e9ad3c2ca731 0eca4.shtml.

[6][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21-07-03].https://www.12371.cn/special/19da/bg/.

[7]陈进华.治理之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N].人民日报,2018-12-17(014).

[10][15]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EB/OL].[2021-07-03].http://www.npc.gov.cn/npc/c3 0834/202006/14a5f4f6452a420a97ccf2d321 7f6292.shtml.

[11][12]徐拥军,龙家庆.一部彰显公民档案利用权利的良法[N].中国档案报,2020-07-06(001).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EB/OL].[2021-07-03]. http://news.12371.cn/2018/03/22/ ARTI1521673331685307.shtml.

[16]赵春庄.档案工作者职业状况及职业认同度实证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4):36-42.

猜你喜欢
档案工作十四五规划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浅谈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探析全程管理视角下如何贯彻落实“344”制度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试析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