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实践方略和思考*

2021-09-01 00:43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群高水平教材

王 聪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职业教育正式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时代,也意味着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期待开始转向“大有作为”的实践阶段。而《行动计划》中“建设省域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省域高水平专业群”,则是对“双高计划”《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8号)提出的“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的最好诠释,为未入围第一批197个建设单位(46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高职学校指明了今后努力方向和行动方略[1]。

二、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

1.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国家启动实施《行动计划》,将其作为落实职教20条和谋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展的桥梁和载体,采取“自主申报承接、自我建设完善”的原则,将各项任务进行了再分解、再部署,真正实现了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使各高职院校明确目标、对标建设、主动作为,激发改革活力。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之一——专业(群)建设,承载着推动学校以质图强、内涵发展的重任,更是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能更好支撑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成为学校“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改革动力,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2]。

2.对接地方产业转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作为市属地方高校,我校一直坚持对接长沙市22条新型产业链,以“工科专业为主体”的办学思想,不断优化专业(群),立足园区,服务长沙市、湖南省,为地方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期间,根据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要求,要建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长沙市要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建设现代化湖南示范区,建成“国家重要先进业制造中心”。积极探索建设工科高水平专业,不断优化调整现有专业,建成“互联网+先进制造”为极核的专业群及服务产业前、中、后市场的相关专业集群,培养更多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有效支撑省、市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

3.新发展格局下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期间,完成了三校融合、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培养质量逐年上升。但由于升格时间短,多地办学造成资源无法集中、管理开销大等困难,使得学校未能入围省卓越院校,学校发展面临瓶颈。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时代,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我校如何对标双高校,赶超先进,跻身省域双高,建成理念先进、治理科学、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尤为关键。如何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创新思想,在新发展格局中闯出新路子,在新一轮高职院校竞争中展现新作为,为学校的发展增值赋能,是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使命。

三、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方略

专业群建设前提是要明确正确的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只有明确方向才能保证路线的正确。在此基础上,需要明晰组群逻辑,只有遵循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发挥专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专业群的拉动效应,实现1+1>2的效果。在优化专业结构、搭建群课程体系、打造教学团队、完善实训条件,强化社会服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等方面着手。

1.党的领导: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组群逻辑:厘清专业群构建的内在联系

专业群的组建,不是简单地把名称相近或相关的专业组合和拼凑,必须遵循其专业内在的逻辑关系。目前比较流行的组群逻辑:基于产业链建群、对接岗位群建群、依据学科基础建群。

组群方式 主要依据 特点基于产业链建群围绕某个具体行业产业的结构、空间以及链条发展情况,对接产业链上的人才需求来构建专业群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对接,实现与区域经济产业的联动,以产业发展带动专业建设。对接岗位群建群针对行业内相近或相关的职业岗位(群),按照专业基础相通、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领域相近的原则来构建专业群更倾向于行业界限比较明晰且岗位对应的工艺流程衔接紧密。依据学科基础建群将具有共同的学科知识和技术基础的相近专业进行组合建群更加强调专业间的相近性,突出共享性

3.调整结构:调优配强补齐短板激发动力

首先,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委会的指导作用,常态化开展工作,定期开展专业市场调研,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制定,从而找准产业发展趋势,形成科学可行的调研报告,指导专业调整。其次,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合作新模式,积极吸收知名企业的产业专家、能工巧匠进入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更好发挥对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作用。最后,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运用诊改思维,制定专业办学水平评价指标,形成监测专业建设质控点。对专业建设的实施过程按年度定期进行监控预警、改进完善,总结评估,分级评价,形成决策依据。实现专业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健康良性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为专业群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

4.课程体系:专业群建设的基石

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生命线,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的落脚点就在课程。对于专业群来说,首先要打破单个专业体系课程模式的思维定式,从职业岗位群入手,充分考虑各岗位之间的衔接关系,构建“底层共享、中层融通、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指专业基础课,按照大类相近原则,实现专业基础知识的共享;中层指专业核心课,依据各专业自身岗位要求,构建相对独立又能互补互通的群课程集;高层指专业拓展(方向)课,激发学生专业志趣,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专业领域的探究。充分发挥资源的内部共享,群内专业间的互补支撑作用,构建起底层共享共用、中层互融互通、高层互动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专业群对学生培养覆盖的全面性。

5.三教改革:专业群建设的着力点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结构化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增强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岗位责任感、工作归属感,树立忠诚职业教育的远大理想,以“四有”教师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实现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化,探索建立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发挥基地孵化作用,不断提升思政教师业务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形成教师培训常态化、教师下企业锻炼常态化,尝试将培训学分和下企业锻炼作为教师考核的必备条件

二是加强教材建设。首先,把好选用使用关。坚持教材“凡选必审”,明确教材选用主体、选用原则、选用程序,规范“谁来选、怎么选”,确保凡是进入课堂的教材都经过严格选用审核,不断提高规划教材选用占比。其次,把好教材编写关。在教材编写要求上,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材“凡编必审”。最后,开发新形态教材。探索建立起学校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教材开发模式。及时吸收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提高教材适应岗位需求的水平。

三是围绕提升教学效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杜绝单向机械的知识传递灌输,重视能力素质培养,引导教师解决好如何好讲课,如何讲好课。积极推进“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6.社会服务:提高国际视野增强对外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专业群在教学资源、智力资源、实训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探索专业参与面向在职员工、退役军人、转岗人员等社会群体提供继续教育、岗前岗中专项培训,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探索国际合作途径,尝试留学生境内外培养,提供教育输出服务,参与标准制定,提高国际视野和影响力。

四、结语

建设600个左右省域高水专业群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湖南省有意向承接任务就达153个,可见竞争之激烈。如何在强手如云的兄弟院校中脱颖而出,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真正建成“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省域高水平专业群,还需要不断探索加实践。

猜你喜欢
建群高水平教材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微信小课堂】:如何面对面建群
如何面对面建群
跨校区远程与面授混合答疑辅导模式研究与实践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