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对话教学的实施路径

2021-09-07 09:59梅佳祺
江苏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实施路径语文课堂

【摘 要】基于对话精神的语文对话教学,致力于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贯彻指向主体性发展的对话精神”“基于关键问题的对话实践”“融入生活元素的对话内容”“针对有效错误的对话评价”为主要教学策略,实现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093-03

【作者简介】梅佳祺,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平江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005)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固守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缺乏与他人交流、沟通,逐渐形成较为封闭的人格。笔者试图通过对话精神构建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一、对话教学的概念梳理

对话教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的“产婆术”就是一种以对话与辩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这与我国古代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世对话教学理论不断发展,西方的教育学家更多地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阐释,而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则更注重对话教学实践操作的范式探寻。

综合来看,语文学科的对话教学是指教学双主体在人格平等、心理安全的教育环境下,通过交互式对话进行知识、能力、情感和经验的相互影响,最终达到教学相长,促进人格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然而由于常规课堂上依然存在着教学双主体地位不平等、教学方式单向化、教学内容知识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现象,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教学常常难以有效落实。

二、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贯彻指向主体性发展的对话精神。

对话教学首先应该贯穿信任、支持、指向主体发展的对话精神。保罗·弗莱雷在他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特别指出:“对话需要对于人性有着高度的信心,对话相信人有制作与再制作、创造与再创造的能力,对话也相信在人的身上肩负人性化的使命。”简而言之,对话精神就是师生双方通过建立平等、互信、支持的对话关系,以交互式的沟通交流形式,达成对话双方的相互理解,最终促进彼此的主体性发展。

对话关系是形成对话教学的前提,沟通交流与相互理解分别是对话教学的过程及最终结果。“对话仿佛就是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義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溪流,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1]因此,对话的过程与结果常常是相互交织且螺旋上升的。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与之进行交流互动。

师生在交互式的对话中,通过言语表达能够进入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且相互提升的境界。贯彻对话精神的课堂能使“我”与“你”相互交融,实现教学相长。

2.基于关键问题的对话实践。

对话产生的基础在于双方要有一个核心的对话主题,而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对话主题一般是指可以激发师生讨论互动,并能体现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关键问题。

四下第四单元以“动物”为主题,其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其中,《猫》的开篇句便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教学时,根据这句总起句,笔者设置了一组关键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的古怪体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同伴、自我对话进行互动交流、圈画批注,培养其选择、理解、交流、表达的能力。再如,学习三下自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笔者紧扣题目设置关键问题:“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让学生先自行在书中寻找、圈画,然后再进行交流、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符合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关键问题引领下的语文对话教学活动有助于师生通过多元对话,形成学习共同体。这既符合当前统编语文教材的要求,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了其交流、合作等关键能力的发展。

3.融入生活元素的对话内容。

我们目前的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难以在生活中得到运用,而生活中需要学生具备的基本技能又难以在课堂中习得。“学生获得了知识却无法自由、灵活地激活、迁移与运用,成了困扰我国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的知识难题。”[2]这使学生在与课堂进行对话时缺乏兴趣,在与生活对话时缺乏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对话内容,既有助于打通课堂知识与生活技能之间的对话,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识记层面走向理解与运用层面,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教学五下《杨氏之子》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一句时,笔者加入了生活化的元素,设置了一个语言训练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句式,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了解了杨氏子的哪些信息?”

生:出生地、年龄与特点。

师:你觉得班级里哪位同学也能称得上“甚聪惠”?来,照着这句话的样子夸一夸他。

生:吴地钟氏子十二岁,甚聪惠。

师:请你照着这句话的样子再来夸一夸我们的文娱委员。

生:吴地于氏女十一岁,甚活泼。

师:你们看,理解了句式的特点,再结合生活中的内容,你们马上也会说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中。只有让课堂所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互动、产生对话,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不仅仅停留在识记层面。对话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能够激活学生的“惰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有活力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获取新知。

4.针对有效错误的对话评价。

“有效错误”是指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由于对之前的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面对新问题时无法用已有知识进行解决而产生的错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关注对“有效错误”的对话式评价。

笔者执教三下《花钟》一课时,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课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问句开篇,大部分学生根据以往对“中心句”的理解,选用了这个问句对文段进行概括。于是,笔者启发學生: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生(寻找后交流):因为“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你找得很准确。同学们再找找,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我找的是“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他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这一句。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相比较第一句话,这句话是不是也能回答文段开篇的问题呢?所以,关键句有时候并不像中心句那样只有一句,概括时需要对这些句子进行整合。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对“有效错误”的纠正,使学生对“关键句”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有效错误”并非学生在事实性知识上犯的错误。通过交流,我们会发现学生虽然犯了错误,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进行了系统思考,而教师积极帮助学生纠正“有效错误”,有助于其突破旧知,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因此,教师要重视对“有效错误”的评价,在肯定学生思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二次思考,唤醒学生的元认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对话精神引领下的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最终指向对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1]戴维·玻姆.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张良.论素养本位的知识教学——从“惰性知识”到“有活力的知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3):51.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实施路径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