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构文本应从走进文本开始

2021-09-07 09:59沈卫华
江苏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沈卫华

【关键词】语文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深度解构;走进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138-02

统编语文教材选文类型丰富,既有跨越地域,展现各地风貌的,也有追溯历史,展现时代风云的……很多文本内容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相去甚远,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一类型的文本,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为深度解构文本奠基。本文以三上《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和思考。

1.资料拓展,通过必备信息联通文本。

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种生活。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当下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感受过往时代的状态。对于文本的解读,如果没有关于那个时代的认知储备,学生自然难以与文本产生情感、认知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资料拓展,联通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消除因时代不同而形成的理解障碍,助力其走进文本。

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时,笔者拓展两方面的资料:第一,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资料。通过相应的文字信息、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尤其是有关齐会战斗的背景资料。第二,白求恩大夫的生平资料。在走进课文之前,学生对主人公白求恩的身份、国籍、经历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一些言行细节,为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作铺垫。

教学时,笔者充分考量学生理解课文时会遇到的障碍,积极拓展历史背景和人物生平两方面的资料,分别从人和事的角度,消弭学生的认知差异,这就拉近了学生与教材课文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深度解构文本奠定了基础。

2.想象还原,通过品味语言再现文本。

写人叙事离不开环境和氛围的渲染,只有将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浸润在相应的情境之中,才能凸显出其真实的状态,形成震撼人心的表达力量。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描写的是白求恩大夫在战火纷飞中的言行,对于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而言,他们很难体会战争时代的紧张与惨烈。因此,教师就要借助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在品味和辨析的过程中,通过想象还原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笔者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画出描写战斗场景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伤亡之重;通过“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等语句感受白求恩大夫工作环境的紧张。在此基础上,笔者相机出示有关战争场景的图片,播放相关电影片段,一方面印证学生的想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图文对照中,感受作者語言描写的生动与精准。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最后完全将自己的身心浸润其中。笔者借助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走进文本。

3.紧扣核心要素,通过揣摩内心融入文本。

所谓“言为心声”,指的是具体的人物在特殊的故事中,在具体的情境中所展现出来的语言,是人物内心活动和个性特点最真实、最直接的体现。教师要紧扣文本所表达的人物语言,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故事内容,探寻其语言背后的认知规律,更好地推动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成长。

课文中白求恩的两处语言描写展现了其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因此,教师应以这两句话为突破口,积极探寻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第一处语言描写,在师卫生部长要求撤离时,白求恩坚定表示“同意撤走伤员”,但自己“不能离开”。教师可以紧扣“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等语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感受人物语气的坚定和内心的坚决;第二处语言描写是在卫生部长发出“恳求”之后,是课文的核心部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不仅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以体验的方式走进人物内心,同时还引导学生探寻白求恩话语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如抓住“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深度开掘,感受白求恩大夫内心强烈的职业使命和责任意识。

由此,学生不仅理解了人物语言的表层意思,更能通过及时整合文本及拓展的资料,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感受人物的核心价值,走进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内心世界,以心灵体悟的方式融入文本。

4.对比洞察,通过对话作者咀嚼文本。

学生以感性的方式走进文本后,更需要跳出文本,用理性的视角进行深度解读。因此,教师可以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对文本的理解转化为对表达方法的洞察,这就彰显了课文“范例”的价值。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中的主人公是白求恩,其中,关于白求恩的语言描写以及做手术时的具体表现,都是必要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花不少笔墨去描写战斗的场景呢?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一问题还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描写人物和描写环境的语句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进行统整式阅读。如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等语言描写了战争的惨烈,随即便展现了白求恩大夫为伤员做手术的场景。此时,学生在统整对比中会逐渐发现,文本中关于紧张情势及战斗惨烈的描写,其实与白求恩大夫做手术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可以从“接过镊子”“敏捷地”“取出弹片”等词句中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医术的精湛与内心的镇定,从而认识到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至此,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洞察了人物,更与作者产生了深度对话,对文本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感知,这有助于学生深度解构文本。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