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河南农村集市的发展与地域分布考述*

2021-09-09 08:59
农业考古 2021年4期
关键词:集市河南数量

郑 星

集市作为传统农村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城市兴起与发展的桥梁,而且是沟通城乡之间的纽带[1](P18)。美国著名学者施坚雅提出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亦被中国学者称之为施坚雅模式[2],在集市体系理论中,他认为由于集镇经济职能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将集镇市场分为基层市场、中间市场和中心市场,其中基层市场不仅是其下属区域内生产商品的交易场所,而且还是供农民消费的输入品向下流动的终点[3](P6-8)。农村集市作为市场层级中最基层的市场,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目前有关明代农村集市的研究,国内外涌现出不少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其中涉及明代河南农村集市研究的只有王兴亚所写的《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一书最具代表性。该书涉及到了明代河南农村集市贸易发展的概况,但是对明代农村河南集市的地域分布状况以及区域发展特征却未做深入探讨。此外,其他涉及河南农村集市研究的学术成果大都集中于清代和民国时期,而对明代河南农村集市的区域发展状况的研究却较少。因此,对明代河南农村集市的发展及地域分布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就显得十分必要。

检诸史籍,早在明代以前河南的农村集市贸易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在北宋时期属于河南的京东西路、京西北路,据不完全统计就出现了165个草市镇[4](P93),由此可见当时河南农村集市发展的繁盛。到了明代,河南集市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农村集市不仅数量得到增加,而且规模也不断扩大。

一、明代河南农村集市数量统计

明代河南农村集市到底有多少,目前学界尚无具体统计,王兴亚在其所著的《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一书中只是简略统计了明代河南一部分地区的农村集市,缺少对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区的农村集市数量进行深入的考察[5](P43)。经过笔者依据现存的明清河南方志的系统梳理,有据可查的明代河南农村集市共计有685个,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囿于文献资料的缺失,尚不能完全梳理统计出这一时期所有河南农村集市的数量,但目前本文统计的结果仍能反映出明代河南农村集市的区域分布和发展的基本状况。

如表1所示,明代河南685个农村集市分布于59个州县之中,占当时河南108个州县数量的54.63%左右,平均每一个州县拥有农村集市6.34个。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这一时期河南有拥有农村集市数量最多的州县是豫南地区的汝阳县,共计有43个;其次是豫东地区的永城县,共有农村集市42个;再次是豫南地区的固始县,计有37个。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豫南地区的农村集市发展较快,特别是汝阳县和固始县,这两县拥有的农村集市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地区的州县。由于有关资料的缺失,这一时期只有豫北地区的彰德府和卫辉府以及豫东地区的归德府这三府的农村集市数量及地理分布情况记载最全,其他6个府州农村集市的记载都存在缺失。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时期农村集市记载不全的府州所拥有的农村集市数量进行科学的估算。如上表1所示,现有的方志资料显示,明代开封府有农村集市185个,分布于18个州县,平均每个州县拥有农村集市10.3个,而这一时期开封府有州县34个,则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开封府约有农村集市350个。怀庆府拥有农村集市10个,分布于3个县,平均每个州县有农村集市3.3个,这一时期怀庆府有6县,可以估算出这一时期怀庆府约有农村集市20个。河南府共有农村集市36个,分布于4个县,平均每个县有农村集市9个,这一时期河南府有14个州县,可以推算出河南府拥有农村集市126个。汝州有农村集市6个,分布于1个县,平均每个县有农村集市6个,这一时期汝州有5个州县,则可以估算出汝州有农村集市30个。这一时期汝宁府有147个农村集市,分布于6个县,平均每个州县有农村集市24.5个,明代汝宁府有14个州县,则可以估算出当时汝宁府有农村集市343个。南阳府有农村集市63个,分布于5个州县,平均每个州县有农村集市12.6个,明代南阳府有13个州县,则可以估算出这一时期南阳府约有农村集市164个。再加上记载确切的彰德府、卫辉府以及归德府农村集市统计数据,这样就可以大致估算出这一时期河南共有农村集市约为1271个,这个估算应是相对比较可靠的。

表1 明代河南农村集市数量统计及区域分布表

二、农村集市集期的地域分布差异

随着明代河南农村集市数量的增加,各地区农村集市的集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农村集市发展的地域差异。明代河南各地的农村集市以定期集为主,但各地区由于开市时间的多寡导致这一时期各地农村集市的集期存在诸多差异。

明代豫北地区的农村集市集期主要为隔日集,也就是间日一集,或者称单双日集,这是农村集市中集期最为密集的一种类型[6]。如卫辉府的新乡县共有农村集市4个:小冀社集、新店集、八柳渡集、大家店集,这4个集都是每二日一集[7](卷一《街市》)。还有辉县所属的7个农村集市亦是如此:赵固街集、禇丘街集、峪河街集、吴村街集、鲁家庄街集、沙堽街集、高村街集,都是双日或者单日轮流逢集[8](卷二《街市》),属于单双日集。怀庆府温县的4个集市同样是双日集[9](卷之上)。怀庆府武陟县的虹桥集、宋郭集、和圪店集、木栾店集以及孟县的允河镇集、北陈镇集,都是每月十五集[10](卷三《镇集》),亦是间日一集。

明代豫东地区农村集市的集期主要以间日集为主,但同时也存在三日一集的情况。阳武县的脾沙岗集、黑洋山集、齐亦集、谷伦集都是每月十五市[11](卷二《市集》),属于间日集。通许县的邸阁、炼城、李佐、小城、吴召、竖冈、王道人店、润店、朱砂冈、穄子冈等集市都是奇偶日不等[12](卷上《市镇》),属于单双日集。项城县的南顿集同样如此,根据记载当时的南顿集河东逢一、二、三、四、五之日(含日期尾数为一、二、三、四、五之日,即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之日,此种表示方法下同),河西则是逢六、七、八、九、十之日[13](卷一《镇店》),属于单双日集。钧州的顺镇集每月在二、四、六、八日,白沙集每月在一、三、五、七、九日[14](卷一《市集》),同样属于单双日集。除此之外,当时钧州的红畅集和彰德集则是每三日一集,表明了这一时期豫东地区还存在三日一集的农村集市。

豫西地区有关农村集市集期的资料较少,目前可看到的只有巩县和偃师县农村集市集期的记载,根据记载可知这一时期巩县农村集市的集期类型较多,既有间日集,也有十日四集,还有十日三集和五日一集。其中小里河是每月十五集,属于间日集,芝田每月十二集,属于十日四集,回郭头每月九集,属于十日三集,青泥垛和鲁庄每月六集,属于五日一集[15](卷二《镇集》)。而偃师县的缑氏集、大口集、府店集都是每月六集[16](卷一《街集》),属于五日一集。由此可以大致推断这一时期豫西地区的农村集市主要以五日一集为主。

豫南地区的农村集市的集期类型亦较多,主要有一月一集、半月一集、七日一集、五日一集、三日一集。其中汝宁府光山县的铁铺集、泊陂河集、白雀园集、旛桥店集是每月二集,也就是说这些集市是每半月有集一次。寨河店集、罗官店集则是每月一集[17](卷一《里店》),每月只有一天有集,属于一月一集的类型。淅川县的吴村店每月六集,属于五日一集,白亭店则是每月九集,属于三日一集。内乡县的堡南店和西峽口是每五日一集。半川堡则是每七日一集[18](卷八《镇店》)。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豫南地区农村集市的集期类型虽然较多,但大多数集市的集期较为稀疏。

通过对明代河南不同区域农村集市集期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区农村集市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豫北地区东部与豫东地区农村集市的集期较为密集,大多为间日集或者单双日集。这种密集集期的出现跟豫北地区东部与豫东地区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于上述两个地区境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并无较大山川阻隔,再加上自身物产丰富,使得这两个地区的当地居民在满足生存之余,需要通过集市开展贸易,提升生活水平,随着农村集市贸易的兴盛,这两个地区的农村集市只能通过减少集期的间隔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而豫西地区和豫南地区的农村集市集期则较为稀疏,主要为五日一集,并且存在一月一集和半月一集的状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同样亦是地理因素与经济因素所造成的,豫西地区与豫南地区地形复杂,既有丘陵又有山地,再加上豫南地区境内河流纵横,地形的限制使得上述两个地区的交通发展缓慢,进而影响到集市贸易的开展,同时这两个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如豫北与豫东,当地物产种类亦较少,从而使得这两个地区开展的集市贸易只要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所需就行,导致这两个地区的集市集期间隔时间较长。

三、农村集市发展的地域差异

依据此前估算数据可统计出平均每个州县拥有农村集市的数量。经过统计可知,豫北地区的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共有州县19个,农村集市79个,平均每一个州县有农村集市4.2个;豫东地区的开封府、归德府共有州县43个,农村集市529个,平均每一个州县有农村集市有12.3个;豫西地区的河南府、汝州共有州县19个,农村集市为156个,则每一个州县平均有农村集市8.2个;豫南地区的汝宁府、南阳府共有州县27个,农村集市共有507个,则每一个州县有农村集市18.8。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不但豫南地区的汝宁府和豫东地区的归德府各个州县平均拥有的农村集市数量最高,而且整个豫东地区和豫南地区拥有的农村集市数量也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分析各区州县农村集市的平均拥有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明代河南农村集市发展的地域差异,由于各地区之间地域面积、人口数量之间的差异,要想全面深入的考察这一时期河南农村集市的地域差异状况及其原因,还必须从农村集市的密度以及交易半径等入手,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如次页表2所示,根据前面估算的数据,这一时期河南共有农村集市1271个,则平均每129.8平方公里就有1个集市,交易半径为6.4公里,也就是相隔12.8里就有1个农村集市,每集的交易人口为3952人。通过上表的统计可知,这一时期豫东地区的归德府农村集市密度最高,每100平方公里有农村集市1.67个,每个农村集市的交易面积为59.8平方公里,交易半径为4.4公里,显示出这一时期归德府农村集市密度较高。开封府的农村集市密度排名第二,每100平方公里有农村集市1.04个,每个农村集市的交易面积为96.4平方公里,交易半径为5.5公里。排名第三的是汝宁府,每100平方公里有农村集市1.01个,每个农村集市的交易面积为98.9平方公里,交易半径为5.6公里。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河南农村集市密度较高的地区是豫东地区和豫南地区,尤其是豫南地区的汝宁府,其农村集市密度几乎与豫东地区的开封府接近,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汝宁府当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当时的汝宁府治所汝阳县就是豫南地区的商业中心城市,该县农村集市数量为豫南地区之最,不仅如此,当时汝宁府所属的光州、光山县、固始县、商城县、息县“通淮河,稍集商旅,聚南货”[19](卷三《江北四省》),经济发展均较快,尤其是固始县,其拥有的农村集市数量为37个,仅次于汝阳县,这些有利的条件促进了汝宁府商业的发展,使得其农村集市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

表2 明中后期河南各地区农村集市数量和集市密度统计表

再从每集交易人口来看,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区间的农村集市交易人口也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表2所示,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区每集交易人口最少的是汝宁府,每集交易人口为1543人;其次是归德府,每集交易人口为1642人。这都表明上述两个府的集市分布较为密集,因而每集交易人口相应较少。豫北地区的卫辉府每集交易人口为7826人,是该地区每集交易人口最少的府;而豫西地区每集交易人口最少的府是河南府,该府每集交易人口为6198人,亦因河南府农村集市的密集程度要大于卫辉府之故。以上情况都表明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区农村集市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农村集市的发展差异也能够在集市地域分布的距离中表现出来。以下以邓州为例,如次页表3所示嘉靖年间豫南地区邓州集市地理分布状况,从该表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一时期邓州所属的农村集市中距离州城最远的是程宽埠口,位于州城西120里;而最近的是白牛店、曲河店、王良店、桑家庄店、石拦井集,都距离州城30里[20](卷八《镇店》);距离州城最远的农村集市和距离州城最近的农村集市两者之间,相差90里。再如嘉靖年间的鄢陵县,这一时期鄢陵县距离县城最近的农村集市是彭祖,在鄢陵县北20里;而距离鄢陵县最远的农村市集是陶城,在县城南60里[21](卷二《镇店》);距离县城最远的农村集市和距离最近的农村集市两者之间相差40里。这种地区之间农村集市地域分布的距离差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区间农村集市密度的不均衡状况。

表3 嘉靖年间邓州农村集市地理分布情况表

四、明代河南农村集市与全国部分地区农村集市的比较

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明代河南农村集市,笔者拟将河南的集市状况与这一时期全国部分地区农村集市数量和集市密度作一比较研究。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出到了明中后期河南拥有的农村集市数量仅次于南直隶(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和山东,位居全国第三。再根据每个地区的州县总数和农村集市数量可又计算出平均每个州县拥有的农村集市数,其中山东拥有的农村集市数最高,平均每个州县拥有农村集市16.80个;其次是南直隶,其每个州县平均拥有农村集市14.26个,排名第三的是河南,其每个州县平均拥有农村集市11.77个。再从集市密度上来看,到了明中后期河南农村集市的密度仅次于北直隶和山东,亦位居全国第三。从农村集市交易半径上看,河南的农村集市依旧位居全国第三,而且与排名第四的南直隶农村集市交易半径相差不大。再从每集交易人口上来看,山东地区每集交易人口为3242人,每集交易人口最少;其次是北直隶,为3478人;第三是河南,其每集交易人口为3952人。由以上统计分析的数据可知,到了明中后期河南农村集市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集市数量、集市密度、集市交易半径、每集交易人口都位列全国第三,除了农村集市数量和平均每个州县拥有的农村集市数少于南直隶外,其他指标都超过了南直隶,这些都反映出这一时期河南农村集市的发展繁荣状况以及河南在全国农村市场格局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表4 明中后期全国部分地区农村集市数量和集市密度对比表

总之,明代河南农村集市虽然发展较快并在商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地区农村集市的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其中豫东地区与豫南地区不管在农村集市数量还是农村集市分布的密度上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河南农村集市发展较好的地区。除了各地区之间农村集市发展存在的差异外,各地区内部之间的农村集市发展差异也较为突出。如这一时期豫南地区汝宁府有农村集市343个,而南阳府则有164个,二者相差179个,是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区间农村集市数量相差最多的两个地区。再从集市交易密度来看,豫东地区的开封府与归德府之间也相差悬殊,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区农村集市密度相差最大的两个府。豫东地区仍然是这一时期河南农村集市数量最多的地区并且农村市场发育相对完善,豫南地区农村集市数量虽仅次于豫东地区,但其规模和发展质量却滞后于豫东地区。这种状况的出现跟各地区之间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等因素的限制所导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密切相关。从地理环境上看,豫西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而豫北地区与豫南地区的地形既有平原、盆地,又有山地、丘陵,豫东地区地形则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相对较大。上述地区地形地貌的差异使得以平原为主的豫东地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这种便利的交通优势有利于该地区商品的流通,并且带动了豫东地区内部各州县农村集市的发展。而豫南地区受交通和本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其内部各州县市场结构发育尚不完善,虽然农村集市数量仅次于豫东地区,但总体发展水平还是滞后于豫东地区。明代河南各地区农村市场发展的地域差异,可以看作这一时期河南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

猜你喜欢
集市河南数量
热闹的集市
统一数量再比较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热闹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