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散文鉴赏教学的两种方法

2021-09-10 04:33陈敏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写景荷塘宁静

陈敏

众所周知,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记录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帮助作者传情达意的一类文章。在引导学生阅读写景散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他们理解文本的内涵,而且要引导他们品读文中写景的句子,感受散文的美。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开展鉴赏教学呢?接下来,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引导学生初读散文,欣赏文中的“景物”

写景散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景”,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抓住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让他们细细地品读,思考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往往会获得独属于自己的审美体验,对文章也会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适时地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更好地去欣赏文章中的美景。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两处景物:一是荷塘,二是月色。作者在描写这两处景物的时候,并没有将其拆分开来单独描写,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们相互映衬,最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极具美感的画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荷塘的美和月色的美巧妙地融合到一起的。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本进行鉴赏的方式,每位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片段,然后进行赏析,最后阐明喜欢的理由。

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并给出了理由: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月色有多么的美,而是通过描写荷塘中的花和叶来突出月色之美。正因为花和叶被朦胧的月光笼罩着,才显得袅娜、柔和、玲珑剔透。

二、引导学生再读散文,体会文中的“情感”

在写景的过程中,一些作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状态,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以“景物”为出发点去探索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

还是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文章的開头已经提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顺势让学生自主探究:“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心中的‘不宁静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发现:作者的心里“不宁静”,在这种情况下,他眼中的景物也是“不宁静”的。路是幽静且偏僻的,月光淡淡的,没有什么光彩,就连树也都阴阴的……可见,这些景物也都被作者的情绪笼罩了,想必它们的心里也都“不宁静”吧。

接着,作者又写了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发出“热闹的并不是我,我什么都没有”的感慨。由此可见,作者对于自己的生活现状是不满意的。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表现出的都是‘不宁静的情绪吗?”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后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从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开始,作者受到了“荷塘美景”的影响,产生了一丝喜悦之情。在美景的陶冶下,他虽有忧愁,却也能潇洒地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认真地感受到身边的美。

总之,在散文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阅读和欣赏写景散文,帮助他们全面感知文章的艺术魅力,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争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写景荷塘宁静
荷塘里的“怪物”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四季的荷塘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喜欢宁静
写景成语连线
小世玉智闯荷塘
荷塘蛙鸣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