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1-09-10 00:40程亚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环节文本语言

程亚芳

本文以一节英语阅读课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个层面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通过读前激活思维灵感、读中训练思维深度、读后提升思维品质,探讨了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课例背景

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这就意味着思维品质,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不再是特优学生的发展目标,而是对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普遍性要求。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又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反映了个体思维水平的差异,具有发散性、灵活性、批判性、逻辑性、敏捷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它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英语阅读因其丰富的英语教育文化内涵和语言赏读价值而展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可以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中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的策略。

二、教学分析

(1)文本分析

本课例选自人教版《英语》必修5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的阅读课Puzzles in geography(地理之谜),是一篇以第二人称向中国读者介绍英国的文章。该文从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说明联合王国的形成、发展,介绍了英格兰的地理区域划分和伦敦作为英国瑰宝的重要之处,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领悟英国语言和英国文化习俗。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态度端正,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已具备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整合知识、逻辑推理和分析论证观点,以及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此外,学生虽然对英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其历史比较模糊,混淆英国、英格兰、苏格兰这几个概念,对英国的名胜古迹了解也不全面。

(3)教学目标

本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以上的文本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在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1.在语境中掌握下列单词和词组:accomplish、clarify、divide_into、consist of、conflict、for conve-mence、enj oyable、roughly、etc.(语言能力)

2.通过找出相关的信息,了解英国是如何形成的和为什么课文特别提到了英格兰和伦敦。(文化意识)

3.勾勒课文结构(逻辑性思维)并对文章的标题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批判性思维)

4.阐明作者对大联合的态度并推断这篇文章的读者是谁。(批判性思维)

5.概述课文,60词左右。(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读前激活思维灵感

Pre-reading

Teacher: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puzzle games and what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UK in common con-cerning siruilar administrative map、similar historical ar-chitecture、nationwide popular music performance、he-roes in the years of wars and conflicts and similar food.

Students: listen、enjoy、share、think as well as learn some new words.

【設计说明】本课的标题是地理之谜,抓住“地理”和“谜”,从中国地理拼图游戏人手,自然引出新词汇“accomplish&accomplishment”。再从陕西省的行政图形人手,让学生猜测一个与它相似的国家名称,涉及历史建筑、英雄人物、食物,同时呈现新词汇:clari-fy、architecture、nationwide、conflict、invader.

【设计意图】读前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开始,教师重在设计问题来启动学生的先行认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热身和导入阶段,需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启动与阅读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使阅读过程顺利展开。笔者通过图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图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与英国有关的话题情境之中,并以问题“Can you clarify the question?”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构建有关英国的背景知识网络,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其处于积极的阅读状态,对后续阅读产生强烈期待,从而顺利过渡到读中环节。

环节二:读中训练思维深度

While-reading

◆Find out the key words (noun) for each para-graph.

◆Paral:This question

The 1 st sentence refers to the topic.

The 2nd sentence introduces the following.

◆Para 2:History

How did UK come into being? (PPT动态展示)

What attitude does the writer hold towards the union?(关注作者情感态度)

◆Para 3:The four countries

Do the four countries work together? Do they work together in all areas?

◆Para 4:England

Why is England mentioned?(两个理由来自本段,一个理由来自第二段。)

◆Para 5:London

Why is London mentioned?

What did the four invaders leave?

Which group of the invaders did not influence Lon-don?

◆Para 6:Trip

If you look around me Brinsh countryside you will find____Of a11 theSe invaderS.You must____if yOu are gOi119 tO make your trip to me United Kng—dOm____and____.

◆Divide m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设计说明】以解读文本特征为主线,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逻辑关联的任务。首先,学生略读文本,特别是每段的首句,找出每段的中心词。然后是细读,第一、三段主要是从段落结构人手,第二、四、五段回答问题,第六段文本填空。教师呈现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最后,让学生关注语篇结构,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设计意图】读中环节承载着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对文章各段主要内容、信息等进行理解和梳理的任务。这一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阅读活动,理清文本脉络,构建篇章结构图式,品读文章细节,深度挖掘文本内涵。本环节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挖掘思维深度的核心环节。读中环节围绕找出每段的中心词展开,使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感知。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文本的过程中,通过梳理信息、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环节三:读后提升思维品质

POSt reading

◆AbOut title

a.What does geography here ref.er to?

b.What arethepuzzleSinmetext?

◆AbOut reader

WhO iS the paSSage mtended for?FiIld Out yOur eVi—denCe.

a.WhiCh prOnOun iS uSed?

b.WhO dOeS“yOu”refer tO?

◆AbOut purpoes

a.IntroduCe?

b.AttraCt?

◆AbOutwOrdS

a.InvaderS?

b.SettlerS?

◆ReState me paSSage in abOut 60 wOrdS.

A pOSSible verSiOn

Studying British history is of great help to clarify why diff.erent wOrdS Can deSCribe me UK、COnSiSting Of England、WaleS、SCOtland and NOrth鋤Ireland.FOr convenience,England、the largest of four、is approxi—mately divided intO three panS/areaS/regiOnS.LOndOn iS the center of natiOnal p01itiCS and the greateSt hiStOriCa1treaSure、1eR by invaderS.Therefore/ACCOrdingly、me UK iS wOnh yOllr visit tO keep yOur IIlind open/brOaden yOur horizOnS.

【设计说明】读后环节首先是关于课文标题、写作对象、写作目的三个问题,每个问题后各有两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弄明白问题二后,问题三就迎刃而解。问题四涉及作者的态度。最后,根据新高考作文题型,又设计了一个读后概要写作任务。

【设计意图】读后环节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以及创造性、批判性和开放性思维能力。读后活动是语言输出和反馈的过程,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环节。在该环节中,笔者设计挑战性问题,深层次挖掘文本内涵,引领学生对文本标题做出合理评价和质疑,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对象、写作意图,探究文本的赏读价值,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指导学生开展课文概要写作活动,并呈现写作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帮助学生建构写作框架,之后再组织习作交流和赏析活动。写作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将文本内容、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有机结合,以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内化和迁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四、教学反思

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语言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意识,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本课例强调“为内容而读,为语言而学,为思维而教”,在操作中以文本解读为起点,以阅读体验为载体,以语言学习为根本,以思维训练为依托,以综合学习为目标。在设计上,通过图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图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与英国有关的话题情境之中。以地理之谜为主线,理清文本的表层意思,涉及英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地域。在理解表层意思的基础上,关注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对象、写作意图,质疑标题,最后要求学生写一篇60个字左右的概要。

从学生上课的反应和课后作业来看,素养目标设计比较科学合理,很好地抓住了思维品质的特点,学生也能较好地完成各个目标。笔者所教两个班的学生都选考地理,上本课时他们正在学习欧洲地理。在问到“Which zone do most people settle?”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都拿出了区域地图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欧洲地理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两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提高。首先是文章的结构。语篇的结构模式(Text pat-tern)是语篇的宏观结构,是语篇各个主要部分结合的结果。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写作方法由大到小展开。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是很不规则的文章结构。但从每个Part来看,还是遵循了Winter和Hoey提出的基本模式。Part 1属于“问题——解决”式,Part 2屬于“一般——个别”式,Part 3属于“一般——个别”。虽然经过教师的追问,学生最终能理清文章的结构,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结构模式意识。

其次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包括历史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地理等。因为所教两个班都选考地理,所以这个问题解决得较好。如果学生对人文地理没有概念,建议教师自己先学,然后再教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标题。因为英语阅读涉及各个领域,所以我们每个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充电。

最后,对于旨在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笔者还有两点想法。一是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水平会制约学生生成思维和表达思维的水平。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就其关系而言,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由此可见,在提倡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使其具有流畅自如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用英语展示思维成果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二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了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重新点燃学生的思维激情,教师应疏通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心声,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打破师生情感上的沉默,让沉默的英语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把思维品质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英语教学之中。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环节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我有我语言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