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 07:22管灵珊
清风 2021年8期
关键词:扭秧歌声势律动

管灵珊

声势律动指教师通过不同的声音、姿势等表现形式,带动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感情,提升学生对音乐律动的敏感度,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声势律动主要分为声势和律动两方面。声势是通过肢体部位发出声音,进而表达一定的感情;律动指身体在接收到音乐的节拍、旋律等信息后,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摆动。目前来看,将声势律动融入小学的音乐课堂已成为极其重要的目标,这也是小学音乐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

运用声势律动,激发学习热情。在每堂课开始之初,教师只有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引入课堂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才能获得课堂的主动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前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所教内容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声势和律动,在课堂之初就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被吸引,自主地加入课堂的互动中。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跑旱船》这首歌时,为了配合此民歌的风格和意境,在课堂一开始,就穿着带有红色和绿色的衣服扭着秧歌进入了教室。教师一进入教室,学生的注意力就立马被教师鲜艳的着装及舞蹈吸引了,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自己这是在扭秧歌,学生会十分好奇。然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分解动作,教学生扭秧歌。在学生对扭秧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播放民歌,让学生站起来,不必拘束于座位,跟着音乐一起律动。因为学生对扭秧歌十分好奇,所以他们会特别认真地学习,课堂氛围也会渐渐热烈起来。如此一来,后面的教学任务也会变得轻松,而且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也得到了加强。

运用声势律动,优化音乐欣赏。学生在学习时,如果能够调动更多的感官,就能更加深入地学习。尤其是在音乐课堂中,如果只是听音乐,有的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兴趣和热情,分散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音乐鉴赏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借助声势律动等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管弦乐《水族馆》时,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听音乐,有的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兴趣,觉得无聊,无法达成欣赏音乐的目的。因此,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先猜测音乐表现的是哪种动物,再随着音乐模仿出想象的小动物的举止。如此一来,学生立马就被吸引,开始认真地欣赏音乐。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后,教师再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掌握歌曲的内涵,感受音乐的魅力。

运用声势律动,提升音乐素养。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多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身体感官感受音乐,然后表现音乐的旋律、节拍、速度等因素,在互动中感受到音乐鉴赏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想象的音乐意境。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管弦乐《大鸟笼》时,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与音乐互动。虽然一开始学生的动作不整齐,但是每个学生对音乐的表现中都包含了各自的想法及音乐要素的变动,如在音乐力度增大时,学生的动作幅度就会变大;在音乐的力度减小时,学生的动作幅度就会变小。在旋律方面,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演绎。比如,在旋律上行时,学生就会用手指爬上坡的动作表现;在旋律下行时,学生就会用滑落的动作表现。在音乐的律动中,学生深刻地体验音乐的变化,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互动的积极性。

运用声势律动,体悟艺术美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是小学音乐教师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方法。通过课堂的实践,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进而鉴赏音乐。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并适当地进行实景表演,在表演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时推进教学任务,带领学生掌握音乐内容和意境。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七个小兄弟》时,先用生动的故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在学生了解完歌曲后,该教师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把握。教师设计的角色扮演活动如下:“在生活中,即使是兄弟之间,发生摩擦也在所难免,如果这七个小兄弟之间发生了摩擦会怎么样?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并表演。”学生的想象得到引导,开始积极地联想后续故事并表演。在角色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音乐元素的认知。

可以说,每一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的旋律节奏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音乐律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多利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此外,教师也应该多带领学生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契合音乐节奏的变化,在不断的变化中感受音乐节奏的魅力。

总而言之,由于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内容极为丰富,因而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积极主動地欣赏音乐。声势律动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学生的注意点,在适当的时机加入声势律动,使此教学方式的价值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猜你喜欢
扭秧歌声势律动
和谐律动
秧歌扭起来 健身又快乐
动静之间
春雨变魔术
律动之美
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扭秧歌扭出了快乐和青春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