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2021-09-10 07:22朱蓉
清风 2021年8期
关键词:爱国长征情怀

朱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将其渗透到各个科目,尤其是历史这一门学科。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教师应以了解祖国为切入点,使学生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是通过先辈不懈的奋斗获得的,只有我们中国人都拥有一颗爱国的心,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那么,在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产生共情。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首先,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极大地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教师不用在黑板上书写板书,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作用。其次,多媒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管是图文功能还是视频播放功能,都丰富了课堂上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看到更丰富的世界或无法追溯的历史事件。可以说,多媒体的使用为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在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长征过程的艰苦,我让学生认真分析历史资料,探究长征胜利的原因,体会先辈们不畏艰难、勇于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主义精神。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图片、视频及课件等让学生体会当时长征途中红军所经过的城市、所翻越的山脉、所蹚过的江河,真正地体会当时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口头为学生讲述这个知识,这两万五千里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只是一个数字,通过多媒体,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当时的不容易,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产生对先辈们的敬重和感恩。

第二,设置问题,激起爱国情怀。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如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在教学新课前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前预习,从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以及联系上提问,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等方面来思考问题,还可以对自己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提问。如果是教师提出问题,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提出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回答问题,还能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时,我问学生:“咱们来回顾一下之前的知识,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我:“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能够形成统一的战线,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我:“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学生:“八一建军节。”我:“那么八一建军节跟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呢?”一开始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之后的提问是为了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能让学生一步步了解我国革命时期的事件,激起学生浓烈的爱国情怀。

第三,师生合作,教师辅助学生。教学中的合作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在上课之前提前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后续的教学中就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通读教材这一节的知识,理解教材中要表述的内容。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我就对正在预习的学生进行提问,看学生能否准确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再根据提问的情况大致了解学情。对于回答问题时跑偏的个别学生,我及时纠正。最后,我再讲解教材文本。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自己探究有关的知识,能够更直接地感受愛国情怀。

历史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因为历史上包含了我国的发展史及革命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爱国长征情怀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智珠二则
智珠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二则(1)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