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研究

2021-09-10 07:22马亚楠李忠
新闻潮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新闻媒介融合

马亚楠 李忠

【摘 要】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新兴媒介形式迅猛发展,一直居于主流话语地位的传统媒体受到极大冲击,媒介融合已成大势所趋。短视频作为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新媒体形式,因其内容上的简洁性与传播上的便捷性等原因,拥有大量受众群体。传统主流媒体也纷纷向其“借势”,入驻各大短视频平台。文章在融媒体语境下,针对短视频对主流媒体新闻的影响、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创新与不足进行研究,以期对各媒体推动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融合;短视频;新闻;主流媒体

随着新媒介形式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业态已发生较大改变,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学习借鉴新媒介优势,不仅有利于扩大信息传递的受众范围,同时有利于稳固自身的主流权威话语地位。而各大主流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并生产的短视频新闻正是这种媒介融合的产物。这种短视频新闻形式一方面是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必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媒介本身性质特征而存在不足之处和上升的空间。

一、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对于新闻生产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以其交互性、即时性、个性化、移动化等传播特性吸引着广泛的用户参与。新媒体平台上的新媒介形式也因而拥有庞大用户群体。近年来,以短视频发展最为瞩目。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从1.53亿户增长到6.5亿户,平均每年增长近1.7亿户;“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日活跃用户量在2018年初为3000万户,到了2020年初已突破4亿户,短视频成为新的流量生产力。[1]短视频之所以能在众多新兴媒介中脱颖而出,与其自身众多优势密不可分,而这些优势也将对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短视频“短、平、快”的媒介特性,满足受众碎片化阅读需求

短视频一般指时长在5分钟之内的视频。由于视频时长的简短,受众在观看视频内容时,可以摆脱时间、地点等多种条件限制,在短时间内快速浏览大量信息。而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大篇幅、长时间的报道,这种传递形式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只能留住部分中老年受众群体。由于作为社会主体的年轻客户群对信息时效性的追求,会因收视形式等原因从主流媒体流失,偏向选择短视频的收看形式。这就导致短视频对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二)技术的发展为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拓宽渠道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媒体产物,在制作与传播方面对于技术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与短视频手机端软件的开发,短视频在信息传递时利用视听语言进行传播,用户可直接通过视听形式接收新闻信息,减少文字阅读的疲劳。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在传播速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技术支撑,满足用户快速接收信息的需求。而且,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浏览短视频新闻,同时在社交圈内共享。通过这种互动式的信息交换,进一步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而这一优势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

(三)资本加大投入,短视频未来发展可期

随着信息传播介质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们对于美的认知,而短视频作为移动客户终端的新媒体产物,它既具有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热媒介”的特质,又符合当下大数据潮流,这两个特点为其招揽了大量用户群体。这种用户群体庞大的媒体平台也必将成为广告主争夺的宝地。短视频平台可根据受众观看喜好,实现广告内容与用户的精准匹配,同时保证广告有效到达率,让广告主获得最大效益,弥补以往广告在传统主流媒体上的无效投放。短视频的这一优势不仅吸引来大量广告投资,对主流媒体的收入产生冲击,且大量资本投资、入驻短视频平台,帮助其未来发展,这也势必对主流媒体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创新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后浪推前浪”,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既排除又包括的一种演进历程,新的媒介必然将旧媒介当作内容来使用。在融媒体时代,短视频作为新近热门的媒介形式,在信息制作与传播等方面比传统主流媒体具有较大优势,因而主流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利用自身的媒介资讯制作短视频新闻也成了大势所趋。短视频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与短视频媒介融合的产物,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从内容的生产到信息的传播都具有创新之处。

(一)内容生产更具亲和性与专业性

1.新闻选题更具亲和性

主流媒体为了更好传递中国声音、展现国家形象,在新闻选题方面往往会偏向于选择与国家相关的重大新闻事件,并将新闻视角放大,表达国家主流价值,如国家重大政策相关新闻、国际关系新闻等,直接通过新闻选题展现国家态度。短视频作为依靠网络而生的新型媒介形式,其内容生产具有与生俱来的平民化、亲和性。这也是大量UGC新闻得以生产并获得高热度、高流量的原因。而当两种新旧媒体进行融合时,传统主流媒体开始改变以往新闻选题风格,新闻选题上趋于平民化并具有亲和性。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众多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短视频新闻,除了报道国家对于疫情防控的措施政策、对钟南山院士等抗疫英雄人物致敬外,还将新闻视角对准普通民众。如“医生夫妻隔离病房前偶遇”“世间最美的笑脸”“邻居家未关的窗”等,一系列民生新闻的选择,不仅让传统主流媒体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放下身段,拉近了媒体与受众间的距离,提高新闻收视率,而且展现出重大新闻事件下人性的温暖,体现出主流媒体的人文关怀。

2.新闻制作更具专业性

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时效性与真实性直接影响媒体话语地位。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新媒体形式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媒体技术内镶共享、平等等价值观念,受众可以利用手机随时拍摄身边的新闻事件并发布至网络平台。这种技术赋权,使主流媒体与新媒介融合变得迫切。当下新媒体与自媒体众多,新闻的制作已经变得简捷,但由于大众新闻素养欠缺等问题,在制作的方式上明显不足,无法突出新闻重点。主流媒體融合短视频形式,从专业新闻人的角度出发,可以制作大量优质新闻。

首先,利用配乐,增强情感共鸣。在短视频新闻中,去除了传统新闻播报时的口播形式,而是采用配乐与字幕表达新闻内容,尤其是在配乐上的使用,更加个性化。在视频素材中,配乐是为内容服务,好的配乐可以直接表现情感,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如在新华社抖音账号上发布的“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用悲壮雄浑的配乐向英雄致敬、“广东佛山82岁老兵父亲送儿子入伍”利用歌曲《父亲》作为配乐,表达父爱的伟大。在简短的时长内,配乐对新闻主题的传达起了确定性的作用,而这是以往传统媒体形式所不具备的力量。

其次,专业剪辑手法,突出新闻重点。新闻追求真实记录,剪辑在传统新闻播报中是被排斥的,但由于短视频受时长限制,为追求在简短时间内展现更多新闻事件,因而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中会利用专业特长剪辑播报新闻。例如“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短视频新闻中,利用剪辑多角度多机位记录英雄进入会场,记录庄严时刻,突出新闻重点。

(二)传播方式更具吸引力

1.“倒金字塔式”结构,突出新闻重点

所谓媒介即讯息,媒介的变化,也会带来艺术、思想等方面的变化。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它的出现,定会给信息的传递带来转变,即视频开头彩色大字体字幕,直接交代视频核心内容,吸引受众注意。此种首先突出新闻重点,其次交代新闻要素,最后将新闻细节展现的传播方式,其实是一种传统的新闻写作传播方式,即“倒金字塔式”结构。这种新闻方式在二战期间较为流行,二战时期由于技术与信息的急迫性,较多使用“倒金字塔式”的新闻写作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下社会大众已进入“信息嘉年华时期”,信息的极大丰富使社会进入一种信息狂欢,而受众在这种狂欢状态下也形成了信息的焦虑,大众渴望在短时间内接收尽量多的信息,而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舍去传统媒体上长篇大论的顺序式的新闻结构,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将新闻重点突出,短时间内传递大量资讯,不仅吸引受众关注,且可以填充大众对资讯“饥饿”的状态。

2.社交性传播,发挥监督功能并引导舆论

主流媒体利用大数据信息,了解受众群体的关注动态,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短视频新闻的精准投放,实现信息精准匹配。在提升新闻传播精准度的同时,关注相似事件的受众也会在无形中形成一个群体。此群体有相同的目标,事件的相关信息会互相传递与反馈。这种社交性的传播,也进一步实现了主流媒体的监督功能。比如某明星高考改户籍事件,事件发生于直播平台,但随着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报道,迅速引起大众关注,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给予公众一个明确交代。此种监督效果也是以往新闻媒介形式所无法相比的。此外,新冠肺炎期间,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纷纷援助湖北。这期间,网络上出现大量与医护人员有关的短视频新闻,且点击率飙高。短视频新闻通过简短的资讯内容将医护群体无私伟大的形象传递到受众心中。同一个新闻事件利用短视频新闻的形式进行集中报道,不仅起到宣传作用,且能够很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体现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三、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存在的不足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主流媒体与短视频的融合虽是大势所趋,但由于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媒介属性,以及在融合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等原因,导致短视频新闻存在一些不足。

(一)短视频新闻的片段化导致新闻内容的片面

如上文所述,短视频新闻由于时长限制,因而在报道新闻内容时只能表现事件中某个片段,或是经过剪辑后的视频内容。此种形式易导致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出现“片面真相”现象。这也是近年来网上常出现“反转新闻”的原因。短视频的时长限制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受众对于信息碎片化的追求,接受片面真实的新闻,受众情绪极易跟随新闻导向而波动。但是新闻结果的“反转”,易让受众对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甚至会对媒体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短视频新闻的片段化特征,因而无法完整地展现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此时则需要主流电视媒体的深度报道发挥作用。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曾提出“把关人”理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社会规范或“把关人”标准的信息才能流入社会。在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时,“把关人”被有效发挥,但是由于网络素材的庞杂,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为追求时效性,也容易忽略此项,导致出现一些片面新闻。

(二)过分注重形式融合,导致形式与内容脱节

当下主流媒体之所以追求媒介融合,其本质是为了确保将优质新闻内容传递给广泛的受众群体,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主流媒体与其他媒介形式融合时,应将同一新闻内容,利用各媒介平台不同特性制作不同的新聞形式进行传播。但是在研究主流媒体与短视频融合过程中发现,部分主流媒体只是将原先电视新闻截取某个片段内容放置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这种融合形式,只是简单地将横屏内容转换至竖屏进行传播,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此种融合的形式,不仅无法达到预期中媒介融合目的,且会导致短视频新闻产生内容与形式上的脱节。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介形式不断涌现,传统主流媒体地位受到冲击。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形式,不仅是媒介融合的产物,也是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对自我的一次转型实验。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在融合方面有许多创新点值得分析研究,但不足也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对短视频新闻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短视频助力深度融合的关键机制——以融合出版为视角[J].现代出版,2020(1):54-58.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新闻媒介融合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