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谣游戏化课程创设策略研究

2021-09-10 23:15李逸如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创设策略

李逸如

摘要:幼儿阶段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幼儿综合能力发展。我国近年来无论教育部门或社会大众均对幼儿教育给予高度重视,需要从课程方面优化改革,如游戏化课程的创设。本文将从游戏化课程内容、童谣的选择、游戏环境创设以及亲自参与等多个角度,提出幼儿童谣游戏化课程创设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幼儿童谣;创设策略

前言:童谣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产物,无论从书本教材或民间均有较多童谣流传,童谣可将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呈现出来。也正因为童谣中涵盖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思想较多,所以可将其中文化生态元素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童谣课程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考虑创设游戏化课程,积极调动幼儿参与课堂积极性。但如何实现幼儿童谣游戏化课程教学目标,是当前教学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

1立足于幼儿兴趣,明确游戏化课程内容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教师,游戏化课程的创设需要充分考虑幼儿兴趣所在。从大多幼儿兴趣喜好看,无论户外游戏活动或区域活动,均乐此不彼,而童谣也因押韵、短小等特点,成为儿童感兴趣的关键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从童谣中挖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关键点。以区域活动为例,教师指导下,由一名儿童向大家讲解大家上门拜访的要求,“我们家备了很多招待大家的好吃的,如果大家想来呢,需要通过接童谣方式,接的快则先进入,享受美好的食物。”这种区域活动既将童谣引入,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实现游戏化课程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确定游戏化课程内容中,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应尽可能寻找儿童兴趣点所在。需注意的是,由于儿童个体存在差异,教师需了解每个儿童的兴趣所好,尽量引导幼儿参与课堂,理解童谣的精妙所在,为后续课程活动开展奠定基础[1]。

2合理选择童谣,丰富课程内容

童谣中涵盖的乐趣较多,特别其中民俗文化的融入,更使童谣更别具风味。以吴地童谣为例,是苏州地区特有的文化,融合了许多地方元素,幼儿们可从童谣中感悟地方特色。吴地童谣中的歌曲婉转柔美,以简单的曲调唱出地方特色。例如,教师可带领儿童的选择易上口的童谣,“东边过来一只羊,西边过来一只羊,一道来到小桥上,你呀不让我,我呀不让你,一道掉到河中央”。或在教学中考虑利用多媒体形式,将歌谣呈现出来,如“上海有个小瘪三,手拿小洋伞,身穿茄克衫,前山不走走后山,跌得屁股粉粉碎,挂个电话两零三,请个医生猪头仨,票子看了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看看不来哉,快点送到上方山。”指导幼儿跟着媒体一起朗读、唱出,然后由幼儿猜一猜该童谣中的故事,老师给予表扬后,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呈現童谣背后的故事,即“早年的上海人,看不起苏州人,两地相隔如此之近,为什么那时候苏州人会被上海人看不起呢?是因为当时的上海在生活质量上比苏州要很多,但经过多年发展,苏州也有其自身特色,特别近年来苏州发展较快,上海有上海的优势,苏州有苏州的特色,再也没有谁看不起谁的情况了。”童谣中涵盖的地方文化极多,教师在创设游戏化课程中,可选择能够提起儿童兴趣的童谣,并利用丰富的形式呈现,既能丰富课堂内容,也有助于儿童了解童谣背后的文化知识[2]。

3创设游戏环境,升华课程内容

童谣无论在曲调或内容上都朗朗上口,被孩子所喜欢,但这并不是成为游戏化课程创设的主要原因,其背后的故事浓缩,将民间文化、地域特色涵盖其中,而教学中也需利用这种童谣的特点,通过特定的游戏环境,将课程内容升华,使儿童感悟到童谣艺术魅力所在。例如,引入童谣“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千层饼、蛋石衣,大饼油条豆腐桨。葱油花卷葱油饼,经济实惠都欣赏。香菇菜包豆沙包,小笼馒头肉馒头……。”区域中,可准备童谣中的食物,展现姑苏的小吃特色,由儿童在朗诵童谣的同时识别这些食物并品尝,领略苏州小吃。或由一部分儿童负责具体的食物售卖,并讲解食物的味道、食物的起源以及背后的文化知识。通过这种游戏环境,幼儿更容易理解童谣背后文化知识,升华课程内容,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3]。

4强化亲子参与,推动游戏化进程

游戏是幼儿天性,童谣的引入以及游戏化课程的创设,均为满足儿童兴趣,通过多样的游戏化形式使儿童汲取知识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成长除了有教师培育指导外,还需有家长的细心呵护参与,通过亲子互动能够为幼儿带来极多的惊喜。幼儿园可适时组织亲自活动,由孩子与爸爸妈妈共同开展童谣活动,说童谣、戏童谣。如由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搜寻童谣“阿姨长,阿姨短,阿姨头上顶只碗,碗里有块萝卜干,吃煞吃弗完。”背后的知识,并由幼儿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童谣故事。亲自互动游戏方式,不需要多么华丽、丰富,目的在于由家长陪伴幼儿、呵护幼儿,与幼儿共同成长,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4]。

5丰富评价方式,提高儿童信心

幼儿童谣游戏化课程开展,目的在于鼓励幼儿参与其中,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在评价方式上优化,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而选择生成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式下,主张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对幼儿的每节课堂表现、参与程度等综合指标作为评价依据,从多方面给予幼儿鼓励,以此使幼儿参与课堂的信心强化。为提高评价效果,可利用多种形式如口头表扬、小礼物奖励等,更有助于儿童参与课堂信息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幼儿童谣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实际开展童谣游戏化课程中,应正确认识童谣的特征以及背后文化内涵所在,立足于幼儿教育实际,采取多方面教育策略,如做好童谣的选择,适时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并注意亲自活动的开展,同时在评价方式上优化。这样才能使幼儿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育质量,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陆桂芳.传文化,迎传统——民间童谣游戏渗透幼儿一日活动的分析[J].启迪与智慧(中),2020(09):19.

[2]姚金霞.创新童谣教学模式,调动幼儿游戏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42-143.

[3]徐玲艳.童谣与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整合策略探析[J].生活教育,2019(10):116-118.

[4]徐佳.扔骰子 倒垃圾——游戏化乡土童谣提升幼儿环保意识[J].教育家,2019(27):62.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车坊幼儿园  215000

猜你喜欢
游戏化课程创设策略
浅析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挖掘多元因子,充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乐趣中学习,玩乐中吸收
乐享童年的乡村生活课程建构探究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游戏化”课程中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例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