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线上教学成效的分析与思考

2021-09-10 07:22冉克宁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摘 要:两个多月的线上教学,让我校物理教学获得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全区模拟考试中进步显著。这些得益于我们善用网络工具,每课必测、沟通及时、反馈到位,以及教师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并能针对具体情况及时改进。线上教学有着其特有的优势,相信未来教育一定会进化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并互取所长的混合式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线上课堂;初三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6-0003-03

引  言

2020年初,特殊的环境让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参与到一场声势浩大的“在线教育”实践中。不过以往能提供的借鉴不多,大部分学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深圳市海湾中学也是其中之一。作为初三物理备课组组长,其首要的任务就是与其他七名物理教师一起找寻到最实际、最合理的初三物理线上教学方案。

一、制订教学方案

(一)充分认识“线上教学”面临的困难

首先,“线上教学”不能简单地被看成通过网络技术,将教室平移到家里。由于师生实际上处于一种“准分离”状态,如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消失,没有肢体语言的交流,缺乏同学间的良性竞争,很难有及时的学情反馈,更重要的是,这种“准分离”状态弱化了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教师督促约束学生的能力也随之降低[1]。

(二)“线上教学”的优势

根据对“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等各种教育形态的了解,“线上教学”的优势有:能利用大量线上资源辅助教学、能通过软件及时生成数据辅助分析、能通过视频回放兼顾同步和异步学习,还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能及时获取所需的知识。

(三)初步的设想

开课前几天,备课组分析了“线上教学”的利弊,综合初三物理的实际情况,达成了一些共识:

(1)目前的“线上教学”效果不如“线下教学”效果好;(2)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建议只使用学校指定的“钉钉”平台开展教学;(3)建议每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从而了解教学效果。

(四)暂定的方案

充分讨论后备课组决定,每节课以“讲练测评结合”的形式进行一、二轮中考复习。对于一轮复习,讲练时间在20分钟到25分钟,全年级统一播讲,教师带着学生回顾章节知识,理解重难点,指导学生完成典型例题,提炼解题技巧。直播结束后,本班教师在班群及时组织检测和答疑。课堂检测15分钟完成20道选择题,每道题都要精挑细选的本课考点,要有严格的品控要求;评讲和答疑要群发与私信相结合,鼓励学生随时向教师提问;用每周固定的习题课,统一讲解正确率低于80%的题目,并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小结复习内容。对于课后作业,我们选择的是最直接的钉钉“家校本”拍照上传方式,教师可及时互动批阅。

二、在实践中优化方案

受限于平台技术,直播连麦效果较差,以至互动环节无法正常开展,使直播几乎蜕变成教师的“独奏”。为了减小互动少、监管弱带来的影响,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方案。

(一)增加讲授的趣味性

线上课互动困难,于是我们将关注点转移到课堂讲授的简洁性和趣味性上。我们精心筛选剪辑优质网络视频资源(如《物理大师》《乐乐课堂》等)片段,并将其适当地穿插进讲授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避免学生走神。

(二)斗法“检测”阵地

起初,课堂检测是全开放的,学生通过链接或扫二维码可以直接答题。在后台,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表1是第一周的直播、检测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检测人次大于直播人数。说明有学生做了多遍,无意中完成了“错题重做”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是重要发现,第二天我们就明确提出倡议:“成绩在90分以下的同学,重新测试。”所以,19日的检测人次最高,达873次。

很快,检测就出现了漏洞。我们发现,每次检测都有少量答卷的提交时间小于60秒。也就是有人在恶意答卷,套取正确答案(为了方便纠错,成绩单有附正确答案)。对于这个漏洞,备课组起初的做法只是对相关学生批评教育。

但情况好转一两天后,我们发现数据中出现了假名,有的查无此人,有的根本不是名字——套取正确答案的手段进化了。这时,教师很被动,一方面在成绩单上,为了方便纠错,正确答案想保留;但这种通过漏洞获取高分的途径又必须掐断,而且还不能过于打击这类“伪高分”的积极性。经过组内商量后,我们决定,漏洞暂时不堵,只是增加一些“作案”成本——增添了5分钟以内提交答卷无效的设置,并提前告知学生。這样,与其傻等5分钟,这部分学生也会选择认真做5分钟。只要这部分学生中有人开始认真参与检测,这一局我们就算赢了。

这样,又过了两周。在学生们已经完全熟悉检测模式后,我们又有了新动作——增设密码登录。一人一号,不仅限制做题时间,还限制答题次数,并且方便教师查阅未完成人的名单。至此,在技术上,我们大获全胜。

(三)二轮复习优化升级

线上教学的最后两周,物理教学进入二轮复习,“讲练测评结合”的大方向没变。为了进一步加强检测和错题讲解,我们首先将模式修正为“两次讲、测、评”,也就是5分钟时间概括知识点;其次立刻进行8分钟检测(10题),然后教师参照数据评讲;最后同样的模式再来一遍。从做题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不过这也仅仅指做题的效果(因忽略了未检测的学生,数据存在选择偏差)。

三、初三物理线上教学的效果与思考

(一)数据分析

图1是检测人次走势图,由图1知,47节线上课堂中,共检测63次。最高检测人次873次,出现在第二次线上课堂中,得益于我们鼓励90分以下的学生重新检测;图中第一、二个波谷是技术原因造成的,可以不考虑;图示检测人次大体呈下降趋势;第28次检测后,答卷增加了密码验证,教师对学生的监管有一定的加强,检测人次有所回升,不过又快速回落,并一直持续走低,直到线上课结束。

从直播人数上看,首次在线约720人,线上课快结束时大约690人。但检测数据,却从最高873人次降到最少400人次,这意味着,课堂检测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流失。从“密码验证”后的实名数据来看,课堂检测最高500人,大多在400~500人。也就是说,物理的有效学习人数只有400多,这意味着有大约200来人的线上学习是无效的。由此看来,线上教学的效果堪忧。

(二)两次考试情况

复课前,学校组织了月考,虽然是线上监考,但除了考试地点不同,其他都跟在教室没区别。从月考的成绩来看,线上教学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样差。优生层、中层生人数略有增加,答题规范度也有所提升,但两极分化程度不可避免地有所扩大。

复课一个月后,在全区统一进行的二模考试中,我们一战成名,物理学科A+(全区前5%)人数不仅是所有学科中最多的,并且所有指标都超越区公办线,相比区一模考试,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备课组还在区物理教研大会上做了《精准分析,精细备考——初三物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及后期备考计划》的经验分享。我们的线上教学是卓有成效的!

(三)线上教学的思考

1.我们做对了什么

(1)物理线上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每课必测”,甚至后期到了“每课两测”。我们能最及时地获知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并及时对问题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2)利用线上平台,备课组教师频繁交流,我们坚持每课后必教研,及时研讨,精心准备下一次课;并且学生能“零距离”“零延迟”地与教师沟通,有利于扫清知识漏洞、查漏补缺;(3)由于每天都能看到真实的学习数据,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断优化教学及检测的模式,由于数据“不乐观”我们一直有较强的危机意识。

2.我们的思考

从检测数据图的走势来看,物理的线上课堂说不上成功,毕竟趋势是检测人数越来越少,最后就只剩400多人。我校二模B+(全区前50%)以上人数420人,逐一对比二者名单,发现学生匹配度高达99.76%。由此,我们有以下思考和结论:(1)此次物理线上课堂比较成功;(2)“讲练测评结合”的模式,善用网络的沟通便利教研和辅导,以及教师危机意识和针对具体情况的及时改进,都是线上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3)如果检测数据图能反映真相,700人里竟然有200多人是不学习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学科整体成绩还有较大的进步;(4)如果数据能反映部分线上教学情况,这意味着在校的线下课堂中,其实也有200多人是上课不听或听不懂的。以前这个群体的体量一直被我们低估,看来物理的在校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修正;(5)未来的教学一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互取所长的混合式新型教学模式。

结  语

总之, 在以后的线下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融合线上教学的优势,建立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成长为有科學素养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叶崇凉.疫情下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20(05):22-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以‘项目式’教学为基础的初中生理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课题立项号:2020WQYB08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冉克宁(1984.2-),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项目式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