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21-09-10 07:22陈红冰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分层教学数学

陈红冰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充满趣味的学科,有着令人着迷的魔力,用那神奇的认知去解释这个世界中的种种问题,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撼动,能起到基础能力构建与提升等多重功效。然而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高年级数学的内容相对抽象,对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而言是一道坎,听不懂、不想听的学生人数骤然增加,所以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法,以在满足学生群体共性需求的同时,照顾到其个体特性需要,让学生们燃起求知欲,融入到课堂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法运用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

一、小學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

(一)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虽然所有的学生都要按照统一的教材去学习知识,但他们在数学综合素养、思维发展水平、理解力、适应力等方面却“个性十足”,这种固定教学内容与学生特性间不可调节的矛盾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将班级平均水平当做设置课程深度的标尺,这就容易出现学困生“吃不好”、学优生“吃不饱”的窘境,且留给中等生上升空间不足,长此以往势必会出现授课效率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成绩上不来等诸多严重问题。

从数学学科本身所具备的特性来说,它是一门需要能动探究且充满趣味的学科,数学规律的发现是产生大量的发现与思考之上的,而在教学中教师为赶进度、提分数直接将硬性的公式、所谓正确的答案直接告知,忽视了学生思想探究与思维变化的过程性,以强硬姿态要求其记忆并让其投入到习题训练之中,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用,而做不好又会受到教师批评,所以陷入到不懂、不会、伤自尊、不想听的恶性循环中,导致慢慢丧失了学习兴趣,数学逐步成为其脑海中躲不过的梦魇。如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其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能力水平高低及实际需求有选择性的教授知识,让每个人能懂、会用,在保留个性的同时树立学习自信,在数学课堂活动与学习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体验。进而实现兴趣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目的。

(二)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必然需求

新课改背景下,教材知识传授固然重要,而作为数学这门趣味学科的引路人,教师则需要将工作重心从内容搬运转移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上,这就需要教师走出传统观念限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新式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整体质量。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较晚,教职工数量严重不足,往往会出现一个老师教几十名孩子的情况,没有多余的精力与时间去有针对性照顾到每个人,而在运用分层教学时,我们可以将知识水平、学科成绩、学习状态相近或呈现出明显关联性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这样教师仅需要解决好各大层级间的矛盾即可,在提高教学针对性与效率的同时,照顾到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进而实现教学效率有效提升目的。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运用策略

(一)设置分层目标

为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合理设置分层目标就显得至关重要。分层是否精准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高低。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师可以按照课程内容将学生分为三大层级,同时设置三大目标。对于第一层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理解力强、基础素质高,所以教师应该将侧重点放在其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上;对于第二层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科上的外在表现虽然不如第一层级学生,但却足以应对课本中的例题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与解题方法;对于第三层的学生而言,他们理解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低,所以教师需要以教授基础知识为前提,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逐步向第二层标准靠拢。

(二)问题分层

问题的提出、探究到解决的过程中正是知识产生、延伸发展的具象表达,提问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最快的方法。传统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方式固定、问答的学生固定,一般为课程进度与内心舒适会选择第一层级学生做答,但这种看似全体学生都已学会的“虚假繁荣”是建立在二、三层学生痛苦上的,有很多处于第三层的学生听不懂或根本没有听,得不到教师关心、照顾的他们成为数学课堂中的边缘人物。为此,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层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问题,给每个学生以发挥空间,在保障教学公平性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选出三个幸运儿,上台从三个奖励物品中进行选择,先以游戏的方式活跃氛围,后提出:“某同学是否选择什么奖品?”、“某同学是否能拿到某奖品(不在三个奖品之中)?”等类似问题,这种简单的问题第三层学生也能轻而易举的答出,这样不仅通过游戏的方式活跃氛围、点燃激情,又以事实为依托给学困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还可通过此案例去引入更多数学知识与难题,以满足一、二层级学生的需要,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价值,相关工作者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合理分层,寻找适合的引导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之中,全面培育数学核心素养,为其长远发展提供助力。从根本上讲,本文就是积极倡导广大教师践行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步入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实现高效精准教学。

参考文献:

[1]邵颖.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中), 2016(10).

[2]彭福英,王华斌,吴应林.农村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结题报告.收藏界:名师探索,2018(4).

[3]凌洋.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求学,2021(15):31-32.

[4]张虹.数学文化视域下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浅谈[J].读写算,2021(11):67-68.

(作者单位: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分层教学数学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