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

2021-09-10 07:22杨丽元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初中语文

杨丽元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和发展,经典诵读也进入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经典阅读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继承与创新入手,阐述了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并就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经典诵读;传承途径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可以完善现代教学体系。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经典诵读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用“诵读”来增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经典文学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操,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

当前,大部分中学生“埋头于”大量的数学、物理和英语作业中。因语文知识涉及面广且灵活性大,短期学习成绩不会有显著变化,多数中学生敷衍了事,导致文学积累浅,语文基础薄弱。开展经典诵读,可以引导初中生从感性的、优秀的语言中学习,潜移默化地积累词汇,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夯实文学基础。

(二)增进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

面对中考的压力,学校和家长都希望初中生把全部时间花在做题上,这使得初中生不能随意接触自然。久而久之,会妨碍初中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形成。语文是一门集人文、工具性与一身的母语学科。翻阅文學经典,就能一层一层地感知语言和人物,脱离狭隘的世界,走向宽广自然的夜空,再将它们融为一体,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中更好地传承经典诵读

(一)营造国学氛围,优化诵读环境

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因素,因此在长期的习惯养成和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通过结合现代教学设备与技术,为学生营造适宜的诵读环境,使学生更关注于课堂内容,学生通过图片、录像来完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文章《出师表》的时候,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诸葛亮和刘备的影片和故事,作为课堂主题进行介绍,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真挚情感。同学们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逐渐对语文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动力。

(二)以优美的文字和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关注

我国国学经典内容丰富,人物形象丰满,情感表达强烈,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作品。捕捉学生对文章的好奇与关注,可以让学生深深被国学经典所吸引。例如,同学们在学习曹雪芹的《红楼梦》一篇文章《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许多同学对这篇文章不熟悉,或不知道具体内容。教师可以从文中描述刘姥姥的神态举止等有趣的词汇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文章中还有许多人物描述都很出色,教师可以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被经典内容所吸引了,学生就会愈来愈感兴趣,更注重国学经典。

(三)规范诵读标准强调技能教学

要区分集体阅读与个体阅读的标准,让学生从不同的阅读形式中体验阅读带来的不同感受。集体朗读,不仅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均匀,而且要暂停语速,根据标点调整音调。比如,指导学生在问号处语调稍微上扬,使阅读带有疑问的语调,在句号处语调应该稍微低沉一些,并进行停顿。有些语调不熟练的学生在集体阅读时,可通过听其他学生集体阅读时的语调变化,来学习和模仿他人。在朗读时,可根据个人情况放慢阅读速度,通过多次朗读,揣摩文章的情绪变化,调整语调。对于难以读顺的句子反复进行朗读,,想一想读不通顺的原因,是语感差还是因为词的发音没有掌握,然后再次进行朗读练习。

(四)组织诵读比赛,提供展示平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的方式有很多,基于学生爱表现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经典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丰富的体验。初中生学习的压力很大,有许多的语文知识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有的文言文、诗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学生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久而久之,会逐渐挫伤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难坚持难长久学习。通过举办经典诵读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参加活动前,教师可让学生作好准备,例如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以诗歌为重点,这样可以让老师给自己指点,例如,选择《江城子密州出猎》在阅读过程中突出了苏轼的英雄精神;选择《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本书来阅读范仲淹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要读出辛弃疾的壮志难酬之情;选择《渔家傲·秋思》则要读出范仲淹的出塞思乡之情》。不同的诗要突出不同的情感。诵读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解读,通过情感的变化和朗读的节律来表达情感。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积极地对待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论:总之,初中是塑造学生性格的重要阶段。将积淀下来的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国学,引进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诵读,就是更好地在传承和传播这些文化瑰宝,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民族自豪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树立儒家经典中所蕴涵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充足的力量面对时代的发展。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优化学习环境、组织国学活动、指导诵读方法等方式,加强国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青花.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9(24).

[2]尹姿云《中华经典诵读与优秀文化传承融合的可行性探索》,《语文建设》2018年第23期.

[3]丁建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途径漫谈[J].学周刊,2019.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