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给学生“五个一”

2021-09-12 11:13傅叶青
求知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五个一新课堂统编教材

傅叶青

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统编教材的主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五个一”:给学生一个靶向、一个目标、一个支架、一种权利和一片空间。教师要立足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课堂就充满了生机。

关键词:统编教材; 新课堂 ;“五个一”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12-02

随着统编教材在义务教育学校的全面覆盖,新课程改革也为基础语文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课堂是落实统编教材的主阵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五个一”,立足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机。

一、给学生一个靶向,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统编教材特别重视品德教育,把德育看作是教育的灵魂,在明确教材的根本属性是基础工具性的同时,更强调了教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理念[1]。所以统编教材要给学生一个靶向,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一年的统编教材教学实践中,我在语文课堂上除了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热爱祖国”,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结合这两条主线开展教学,让学生从古代诗歌中体会到了诗人陆游对祖国的那份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感,一生中唯一愿望就是祖国统一,临死时最放不下的还是祖国是否能统一;诗人林升对当朝统治者不满,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清代诗人龚自珍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近代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更是热情洋溢地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更让学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明白自己是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在学习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收集梁启超的资料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在课上交流后,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课文,一遍比一遍有激情,从而明白作为中国少年身负的责任重大。为了让这份爱国情感延续,我还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全班同学一起排演大型朗诵节目《少年中国说》。通过不同的朗诵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能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效果极佳。学生的爱国热情被鼓舞,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树立起来。

二、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自己去探究

统编版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目标明确,整个主单元从导读、课后习题到语文园地都是围绕目标来提问题,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就知道这一课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學,条理非常清晰,所以教师只要教方法,稍加点拨,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实现目标。在教学每个单元时,我都先让学生去认真读导读部分,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用怎样的阅读方法学习?所以在单元伊始,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目标就很清楚,对怎么学习这个单元心中有底,不需要老师带着走。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每篇课文的预习要求大致相同,如生字词的自学、作者的简介、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的朗读、好词的积累等,我也会根据每篇课文课后的习题去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课上我也紧紧围绕课后习题去落实语文要素。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在这个部分,我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提升。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要掌握的一个语文要素就是根据要求处理信息,在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也紧紧围绕这个要素要求学生交流读书方法,所以我设定的目标就是学生能够通过交流,梳理、总结如何找书读的方法,并运用到读书实践中去,学会找自己想读的课外书,拓宽自己课外阅读的范围,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通过以上环节,我循序渐进地实现了本单元的目标,从导读的明确到精读课文的引导,再到略读课文的实践 ,最后到语文园地的总结延伸,环环相扣,语文要素的落实在扎实稳步地进行,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给学生一个支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2]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生活经验几乎没有,而新知识的传授很多都要联系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且适合学生发展的支架,让学生在亲手操作和体验中,感知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实践出真知,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去参与,才能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才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3]。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提到怎样种树,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种过树,学生对种树的动作一点儿都不熟悉,所以单凭读课文中的语句,学生并不清楚,不能真正理解种树的几个基本动作,这样学生就不能真正理解种树的动作描写。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模仿种树的每一个动作,给学生搭个支架,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实践中体验进而真正理解,从而感受到伟人的博大情怀。

统编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一些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或听过的,特别是一些讲述革命故事的文章,学生很难真正感悟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感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教学便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觉犹如进入了电影院,有声音、有图像。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已经带领学生学完整篇课文,虽然课堂上已经分析了一些五壮士表现的重点语句,让学生能感受到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心、壮举”,但毕竟时代久远,要真正感悟到五壮士的“壮”还需要借助支架,让学生在影像的氛围中进一步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壮志豪情。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电影,让学生亲身体验五壮士毅然决然地接受了掩护连队的任务,完成掩护任务后,五壮士选择了一条极力保全部队牺牲自己的绝路。在观看到五壮士在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两个场面时,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只见他们也怒视前方,手上仿佛也举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地向敌人砸去,有的孩子紧握双拳,高高举起,表达出对敌人的满腔愤怒之情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生观看到最后五壮士英勇跳崖时也跟着喊出五壮士惊天动地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声音响彻整个教室,穿透校园,学生泪流满面,激动万分,通过这样的影像立体化的语文课堂,学生的情感高涨到了极致,此时的学生才真正感受到了五壮士的“壮”。

猜你喜欢
五个一新课堂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做好民族工作“五个一”工程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五个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长宁县“五个一”打造智慧城市
重庆实施扶贫攻坚“五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