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方法指导探析

2021-09-12 02:31李小玲
求知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策略

李小玲

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小学便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根据该课程设置了教师的方法指导课程,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文章在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以及方法指导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有效性的策略,希望有助于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32-02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学的过程中便融入了实践,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这一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但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应当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教师方法指导课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特点,从活动方式来看,包括四类主题:考查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一方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也会对一些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产生疑问。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开展实践活动便能够让小学生更多地接触外界事物,从而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开放思维。比如,通过进行一些考查探究以及设计制作,学生便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便是创新能力最好的提升方式。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方法指导的重要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综合实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社会以及外界事物的认知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在让学生自己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教师也需要适当给予指导。教师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程,不过这一课程与其他教学课程也要有所差别,课程可以是集中指导的形式也可以是在综合实践中融入个人指导,课程形式相对比较开放,但是对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教师会给低年级学生安排一些小主题或者单独的内容,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自己进行主题探讨,这时便需要教师进行集中的主题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实践的目标、总结活动的方式方法等,从而促进学生更为有效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小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或者在综合实践中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这时便需要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一一指导,也就是个体现场指导。教师可以将这两种指导方式妥善结合,从而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达到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指导策略

(一)明确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对活动主题的选取,明确活动的目标。学生只有明确自己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才能够促进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朝着目标进行,而不是毫无目的地进行实践。同时明确活动的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也能够使学生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实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对此,教师可以采用集中指导的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先开设一节方法指导课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直接向他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需要实现的目标;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在一个大的主题下自行选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制订出自己组的活动方案以及预备实现的最终目标。例如,在进行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直接选取“走亲访友的礼仪”这一课,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走亲访友,告知学生进行该实践活动的意义,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一实践活动。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给出一个社交礼仪的主题,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互相探讨决定自己的子课题并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活动方法总结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除了学生要在活动之前对活动的主题以及目标予以明确,教师对活动方法的总结也较为重要。活动方法的总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对活动的方法进行综合指导;另一种则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活动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活动方法的集中指导并不是知识的传授,因而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学科授课,而是要借助学生将要参与的主体实践活动,结合相应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方法的引导,便于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践行并总结活动方法。有了教师在实践活动之前对活动方法的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也会下意识地注重活动的方法,从而能够有利于在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总结其在实践中所使用的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活动方法的探索,那么在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应当组织一次集中的综合实践方法指导课程,不过这次课程应当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向大家分享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以及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经历实践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课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除了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集中指导,便是在于其要融合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因而在开展方法指导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开展方法指导课程,将两者真正融合起来。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之前,教师对其进行综合指导能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实践情况进行单独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进行,也能够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职业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直接指引学生进行购物体验,体验之前教师会集中讲解,但是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许多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解答,也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思考,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整个购物流程,也能够让学生在完成的同时形成更多的想法以及见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在职业体验的大主题下,让学生进行小主题的选择,接着教师可在学生进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依据不同的选择提出不同的问题,同时对他们最初的选择进行评价,并对一些集中的问题集中进行解答,进而更好地达到实践的目的。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策略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