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武术技能学习层次应用研究

2021-09-13 07:58魏开源
武术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层次结构武术教学内容

魏开源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外国语学校,广东 广州 510800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优秀的教学设计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健康行为养成和体育品德培养。然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将运动技能学习作为一个固定的运动技术动作系统,把运动技能作为一个没有层次结构的整体,这种现象在武术技能学习中尤为严重,导致武术教学实践操作中,不能考量武术技能学习的递进层次结构,只能粗线条地进行教学操作,造成学生掌握和运用武术技能困难的局面。基于此,构建武术技能的“动作符号、运动逻辑、应用意义”学习的层次结构,找出不同武术技能学习层次之间的基本关系,有利于考量武术技能学习的递进层次结构,有效提高学生武术技能学习的效率,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增强中华武术文化自信。

1 武术技能学习层次结构

体育教学专家邓若锋教授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提炼了身体练习体验教学理论,在身体练习体验的基础上,以认知心理科学的“符号、逻辑、意义”作为武术技能学习层次的主要划分依据,[2]以学生武术技能学习的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作为基本变量,将武术技能学习过程分成“身体动作→动作技能”的动作符号学习、“动作技能→运动技能”的运动逻辑学习、“运动技能→应用技能”的应用意义学习三个基本层次结构。[3]基于身体练习体验理论,运用运动技能学习层次结构模型,结合武术项目的特点,构建武术技能的“动作符号、运动逻辑、应用意义”学习的层次结构,找出不同武术技能学习层次之间的基本关系,帮助广大教师理顺教学设计中的武术教学内容安排,有利于考量武术技能学习的递进层次结构,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图1 运动技能学习层次的结构模型[4]

1.1 武术技能的动作符号学习层次

动作符号学习层次是武术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以特定的身体动作符号来形成武术动作技能记忆,经过反复的身体练习而形成相应的武术动作技能。武术技能的动作符号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拳、掌、勾等基本手型,马步、弓步、仆步等基本步型,冲拳、推掌、顶肘等基本手法,进步、退步、跳步等基本步法,正踢腿、弹腿、蹬腿等基本腿法,躲闪、转体、滚翻等基本身法,刺剑、扎刀、劈棍等器械动作等。

1.2 武术技能的运动逻辑学习层次

运动逻辑学习层次是武术技能学习的提高阶段,按一定攻防技击的逻辑关系将某一类型的多个武术动作技能,在相关的武术技术动作联系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进一步形成武术运动技能。武术技能的运动逻辑学习层次主要包括:弹踢冲拳、旋风腿等组合运动技能,进攻动作组合、防守动作组合、防守反击组合等专项运动技能,攻防演练组合、武术组合创编等新运动技能等。

1.3 武术技能的应用意义学习层次

应用意义学习层次是武术技能学习的最高层次,在一定目的任务要求下将多种武术运动技能进行组合,以健身、竞技、娱乐的相关知识为基础,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而形成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武术应用技能。武术技能的应用意义学习层次主要包括:文化艺术节武术表演,武术健身养生锻炼,校园武术比赛,“一校一品”特色活动等。

2 课时教学设计中武术技能学习层次应用

2.1 问题呈现

在课时教学设计中,经常见到教师将教学内容简单的拼凑、堆积的现象,各个部分内容之间没有关联,没有衔接,更没有递进层次结构。例如,准备部分是节奏动感的体能操,内容五花八门,与武术项目毫无联系,而基本部分又是初级棍术的内容,前后没有联系,给人感觉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部分,各自存在;有的设计在开始部分有练习武术基本功,但也没有针对基本部分的内容进行设计,基本部分也是简单地按照初级棍术套路的顺序机械地教授给学生,没有递进层次结构,学生只能粗糙的比划动作,没有形成真正的武术技能。

2.2 原因探析

课时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整个设计理念的直接呈现,也是一直苦恼一线教师课时教学设计的难题。一堂课中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开始部分的学习不仅要达到活动关节、激活神经的热身目的,而且要做好基本部分学习的动作符号学习准备,为达成课时教学目标做好铺垫;基本部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已学知识和技能的进阶层次,应用提升,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运动逻辑学习和应用意义学习,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而结束部分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动作符号学习内容,放松身体各部位,达到放松的目的。

2.3 案例解析

运用武术技能学习层次结构进行课时教学设计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中各个部分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和递进层次,有效提高武术教学效果。例如,劈棍与格挡课时教学设计中武术技能学习层次结构内容:开始部分设计持棍、架棍、劈棍、格挡、马步、弓步等动作符号,活动关节,激活肌肉神经,达到热身目的和学习准备;基本部分(一)主要通过劈棍与格挡的攻防演练、劈棍与格挡的棍术组合动作等运动逻辑学习,解决运动技能学习问题;基本部分(二)开展小组集体展示、创编棍术组合动作等应用意义学习,安排学生进行技能展示;结束部分设计举棍拉松、持棍压肩、背棍转体等动作符号等动作符号学习,巩固基本身体动作并调节身心。

表1 劈棍与格挡课时教学计划的武术技能学习层次

3 单元教学设计中武术技能学习层次应用

3.1 问题呈现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常常将教材内容照搬用于单元教学内容,没有任何的分析处理,不利于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例如基本拳术单元教学设计中完全按照一路长拳的动作名称排序,将一路长拳整套动作分配到每一节课中,一节课学8个动作,4节课可以学完整套一路长拳动作,学生在武术技术上也许能够记住整套动作,完成整套动作练习,甚至参与一路长拳考核,但是学生只能死记一路长拳整套动作,机械的比划完成动作,学生的运动认知、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根本无法很好的锻炼。

3.2 原因探析

单元教学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武术技术提升的层面,而应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全面分析教材、深度挖掘核心知识点,选择和设计相应的教材内容,形成可具体操作的教学方案,确保单元教学内容体系中有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应用意义学习的武术技能学习层次结构,并体现一定的身体运动逻辑关系。在武术单元教学设计中应用武术技能学习层次结构能够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纵向衔接,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分配的单元教学中,形成纵向衔接、递进的单元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武术学习行为,掌握正确的运动认知、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通过身体练习的行为规范、认知能力和心理感受考量学生武术技能学习过程。

3.3 案例解析

表2 基本拳术单元教学计划中的武术技能学习层次

运用武术技能学习层次结构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实现各课时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基本拳术单元教学计划中,首先安排两次课进行武术技能的动作符合学习,掌握武术礼仪、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组合动作,获得从身体动作经身体练习体验形成动作技能,形成武术技能动作符号学习的初步体验;然后进一步学习基本拳术组合动作、组合动作攻防演练、拳术成套动作,形成从动作技能经身体练习体验形成运动技能本身所具有的运动性逻辑;最后进行拳术攻防演练、小组集体展示、创编拳术组合动作,理解从运动技能经身体练习体验形成应用技能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技能。

猜你喜欢
层次结构武术教学内容
中华武术
基于级联网络和语义层次结构的图像自动标注方法
论立法修辞功能的层次结构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基于计算机防火墙防护技术探究分析
武术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