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021-09-13 01:1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除草机械化栽培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的进步,影响着农村经济及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加强农业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农业发展中需利用先进技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及质量,维护农业发展进步。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国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增多,栽培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关部门需结合市场实际状况,针对性调整及创新玉米栽培技术,以提高玉米种植效率及质量。本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选择及推广、种植方式、施肥技术、保护地栽培技术、综合栽培技术、机械化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以期通过总结经验提升玉米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玉米种植业发展。

1新品种选择及推广

此前,人们已开始应用玉米优良新品种,通过杂交品种,玉米种植效率显著提升,种植户经济效益也有所增长。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玉米品种也持续更新,新品种数量明显增长,玉米种植水平提高,抗病性能增强,实现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玉米栽培品种已由稀植大穗品种逐渐发展为现代化优质高产品种,玉米种植效益明显提升。

基于玉米栽培品种的改进,农技人员也针对性的改进了玉米种子栽培前处理及土壤准备工作技术要点。针对不同玉米品种,在选种时,需考虑不同地区土壤结构,结合土壤特性选择适宜的耐密早熟高产优质品种。在播种前,落实整地工作,坚持春季起垄,在后期落实镇压保墒工作,使土壤表面形成覆盖膜,以减少水分蒸发,保证土壤内水分含量。若土壤结构为离地层,土壤较为紧实,需对其深耕以提升土壤活力;若土壤紧实度适宜,可适当减少耕地次数,以充分发挥土壤保墒作用。在筛选种子时,通过分级及精选方式处理种子,结合种子大小分级。考虑到机械化播种方式所采用的设备需求,要求种子具备较高的出芽率及良好的长势,其发芽率不得低于95%,需具备较强抗性。

2种植方式

传统玉米种植方式为压、扣等粗放型技术,玉米植株种植方式为稀植,种植户经济效益很难提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种植玉米,通过垄上机械设备处理上茬作物,严格把控玉米植株间距,控制玉米种植密度,做到一次性早播,玉米种植密度明显提升,玉米种植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相关主管部门在深耕基础上不断完善土壤耕作制度,通过松、翻、耙的有机结合,玉米播种质量明显提升。

3施肥技术

在玉米种植中,提升施肥技术水平,可明显提高玉米种植质量。此前,土壤培肥以有机肥为主,作基肥、种肥、追肥,施肥方式主要为饼肥及堆肥等;20世纪60年代,玉米肥料不断更新,种植户开始采用氨水等胺肥作为化肥,但施肥仍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后来逐渐转变为农肥及化肥并重,以氮肥为主的化肥用量明显提升;80~90年代,玉米施肥逐渐转变为氮、磷、钾并重,严格把控氮肥、磷肥、钾肥的施入比例,同时适量补施微量元素,施肥工作质量明显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由过去凭经验施肥转变为结合土壤养分及玉米需肥规律诊断施肥;新时期,在玉米栽培中已明确施肥技术的应用质量及范围,高浓度肥料、缓释肥料、复合肥料进一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断优化,农作物肥力供应力度明显增强,玉米种植产量大幅度提升。

4保护地栽培

在20世纪80~90年代,相关技术人员在推广玉米移栽技术的同时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试验并逐步推广,通过光合作用及对地膜内温度、水分等条件的有效调整,为玉米营造了良好生长环境,玉米传统栽培问题得以解决,玉米栽培产量及质量均明显提升,种植户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近年来,玉米种植过程中开始采用65 cm直播覆膜种植方式、70 cm直播种植覆膜方式、110或130大垄通透密植种植直播等方式,可提高特定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减少资源浪费,节约种植成本。与此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将育苗移栽技术及地膜覆盖技术有机结合,玉米综合栽培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可减少玉米种植成本,提升产量及经济效益,增强早熟品种种植效果。

5综合栽培技术

近年来,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各项先进技术,形成了一套综合、规范的栽培体系,通过大力推广使技术应用效果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模式化栽培研究,开发并推广了玉米栽培技术,通过农机农艺结、优选良种、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精量播种、合理密植、检测施肥情况、催芽坐水抗旱栽培、无公害栽培、早播晚收等技术,玉米种植效益显著提升。同时,玉米综合栽培技术可充分发挥覆膜技术应用效果,使大双覆膜栽培技术应用效果显著提升,玉米栽培实现增产。

6机械化栽培技术

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国营农场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开始采用玉米机械播种技术;80~90年代,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整地、播种、中耕、收获及田间运输均运用了机械化技术,到了21世纪,除机械化水平较低环节外,玉米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不仅劳动强度明显减少,作业效率提升,种植户经济效益也全面提高。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鼓励种植户购买机械设备,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处于稳步提升狀态。在干旱地区,滴灌浇水设施等基础设备的建设,实现了抗旱节水栽培,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7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在20世纪50年代,采用人工除草方式除草,666粉拌种、制毒土方式防治地下害虫,烧草或泥拌封垛方式防治玉米螟,人工扑杀粘虫,通过合理轮作、选择抗性品种、病株处理及药物防治方式玉米病害;60年代开始使用“乐果”“1605”、敌百虫等新型药剂;80~90年代,除草方式发展为化学除草,大面积采用化学除草可有效控制玉米田杂草危害,种衣剂逐渐发展为多功能系列行,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实现了大面积推广,高压汞灯、赤眼蜂、白僵菌、Bt基因等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进步较大;21世纪,现代化、安全性的除草方式开始推广,除草剂的科学使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可避免各类危害,生态化病虫害防治措施愈发受到重视,不仅可预防病虫害,减少种植问题,提升种植效益,同时还可避免环境污染。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玉米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需逐渐向着生态化、绿色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可在明确玉米栽培标准及要求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病虫害防护体系,需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对栽培技术有效利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措施解决技术难题,创新玉米栽培技术应用方案,促进农业发展进步,提升人们生活水平。

(山东省海阳市植物保护站张晓龙)

猜你喜欢
除草机械化栽培
柔顺的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除草的女人
林业生产中推广化学除草技术的探究
草莓的立体栽培
除草新招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