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美德

2021-09-14 09:21王文昌
检察风云 2021年13期
关键词:情绪化国民性马航

王文昌

民主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公民意见的自由表达,正如伏尔泰所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世界人权公约》明确规定,要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让人说话,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接下来的问题是,可以自由表达之后,什么样的“说话权利”更能体现今天的文明?

想起了曹林先生许多年前就马航失联事件发的一条微博,颇有感触,兹全文录述于下:

“马航失联这事儿,一直没有发什么微博,也没有转发什么,因为不懂,也不清楚事实,没有权威信源,没话可说,就不找话去说。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和不清楚的事实,少发言多观察,少转发多等待,少点表态,多点静默的关注,应该是一种围观的美德吧。马航这事儿,中国微博空前热闹,却多是情绪化的‘信息垃圾。”

对于围观,鲁迅先生深恶痛绝,曾将其归为一种恶劣的“国民性”。精致的描写当属小说《药》里围观的看客——“领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这些看客,把同胞被戮当作节日盛典,不仅围观,而且津津有味,麻木不仁的“国民性”跃然纸上。此“沉默的大多数”让有识之士诟病之余,多了许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扼腕叹息。

社会在进步,“围观”也在与时俱进。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更加便捷。每当一个热点事件曝出,人们的“围观”就不再是缄默,而是每个人都要极力地表达,每个人都想发声,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支屬于自己的麦克风。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应当培养,但更应当引导:如何发声,如何正确地发声?如何让自己的声音汇聚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曹林的微博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值得借鉴处有三:一是不懂的不说;二是没有权威的信息源不说;三是无病呻吟的东西不说。用他的话就是对于自己不了解、不清楚的事实“少发言多观察,少转发多等待,少表态多关注”。而且将这种态度和做法喻之为“围观”的美德。曹林的“围观”其实是一种自律。恰如广场里的人们,每个人都要说话,都要敞开嗓门发出让全世界都能听到的声音,但这不是表达,而是“人声鼎沸”的噪声。噪声不仅于世无补,同时还会让人们找不到方向,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发现,许多公共事件,开始时我们义愤填膺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旦真相大白,我们就如吃了苍蝇一般,用自己的话打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我们往往习惯站队式思维,很多人放弃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忽视对于事实真相的追求,把所有的事件都变成一种自我的价值判断。这样的价值判断因为缺少了事实或者技术的支持,往往成为一厢情愿的“情绪式表达”。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一事当前,先问真相,再谈是非。没有事实支撑,任何看似正义的价值判断,都有可能走向正义的反面。

我们反对冷漠地坐视,我们同样反对盲目跟风和不分是非的情绪化表达。围观同样需要理智,出手也要在弄清真相之后,要让自己的围观于人、于事、于世有补,否则极有可能出了一身汗,帮的却是倒忙,甚至被许多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别人数钱偷着乐,自己懊恼得直跺脚。

真相不会自动跑出来,需要我们去挖掘,公众的“围观”就是一个重要的推手。要让我们的“围观”有助力于发现真相,有助力于增加社会的温度,有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作为公众,可以也应当“围观”,但不能忘记“围观”的美德。

图:刘昌海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情绪化国民性马航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论面向国民性重塑的现代国民教育*
国民性真的不存在吗?
马航MH370空中搜救力量
你情绪化指数有多高
“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如何避免情绪化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