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组织育人路径探析

2021-09-15 02:23王俊人谢拙政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王俊人 谢拙政

摘  要: 在对组织育人概念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借助传播学理论,从“三全育人”角度剖析了高职院校实施组织育人的理念,提出了高职院校组织育人三条路径建议:强化意见领袖影响力,推进“全员育人”;强化语言交流说服力,推进“全程育人”;强化网络阵地覆盖力,推进“全方位育人”,以期为高职院校深入开展组织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 组织育人

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提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对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施工蓝图,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组织育人是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三全育人”走向深入,如何强化高职院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对于贯彻好上级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组织育人概念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以传播学为切入点、从“三全育人”维度剖析了组织育人在高职教育领域实施的理念和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深入开展组织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一、组织育人的概念内涵

“组织育人”包含两个关键词:“组织”和“育人”。“组织”指“校内各类组织”,包括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共同构成了组织育人的实施主体。“育人”指“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组织育人”不是“校内各类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校内各类组织”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障和纽带,能够凝聚最广泛的力量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内各类组织”开展工作指明了任务和方向,强调了校内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和职责。

高职院校实施“组织育人”需要包含三个基本元素:组织的教育功能、育人的正确导向、严密的组织体系。第一,组织建设上,要坚持发挥各类组织的教育功能。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大学生日常党务、团务、社团等各类组织工作的开展中,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二是要结合组织特色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丰富的组织生活中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第二,育人导向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学方向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只有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组织体系上,要坚持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同样,组织育人的全部任务也要依靠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将党建、群团、学生、教学等工作融在一个盘子里,确保组织育人各项任务要求在“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组织育人在高职院校实施的理念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思想态度和行为观念的一门学科,其中的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网络传播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学界的支持与批判已较为成熟,有助于客观分析,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笔者以上述三个传播学观点为工具,从“三全育人”维度出发,对组织育人在高职院校的实施理念进行深入剖析。

(一)全员育人与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概念最早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是“二级传播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在团队中能够影响大多数人态度的关键少数,是所在组织的“高影响力者”。意见领袖形成因素包括社会地位、知识面、人际交往等,略高的社会地位、对所谈论事物更广的知识面、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更好的人缘等,都会使意见领袖在说服他人、施展影响时更有力量。

在高职院校的各类组织中同样存在着这样高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对这些“关键少数”进行定位,是提升组织育人实效的关键。第一,党组织中大学生的意见领袖分析。高职院校党组织主要由“校党委—二级学院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组成。所谓“一切工作到支部”,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负有直接教育管理党员的职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主要集中于学生党支部和师生联合党支部之中,受学制三年等条件所限,他们一般在毕业前半年左右才具备转为正式党员的条件,所以一般由辅导员、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和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由于在党支部内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广的知识面,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和教师更有可能成为党组织内大学生的意见领袖。第二,团组织中大学生的意见领袖分析。高职院校团组织主要由“校团委—二级学院团组织—团支部”三级组成,接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双重领导。高职院校中的团支部一般建在班级上,负有直接教育团员、宣传凝聚青年等职责。团支部书记主要由班内学生选举产生,部分由团组织任命。由于在团支部中具有更高的地位、更好的人缘,因此团支书更有可能成为团支部中大学生的意见领袖。第三,群众组织中大学生的意见领袖分析。学生社团由兴趣爱好、生活情怀相同的不同维度大学生组成,比如Vlogger、饭圈、国风圈等,一个个学生社团就是一个个小众圈层,这些圈层有着各具特色的话语表达、审美方式甚至价值观念,对同一事物产生的喜爱又会将圈子里不同大学生更加紧密地聚拢在一起。学生会是学校管理层沟通联系廣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服务学生的平台,和学生社团一样,在党组织领导和团组织指导帮助下开展工作。学生会干部和社团干部在其组织中一般具有更高的地位、更好的人缘,因此更有可能成为同学中的意见领袖。

综上所述,抓实高职院校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各类组织的师生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和发挥好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对于开展组织育人,推进人人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推论同时也呼应管理学“二八定律”:即20%的骨干发挥80%的带动作用。

(二)全程育人与选择性接触

传播学选择性接触理论强调受众的能动性,认为受众在传播活动中更乐于接受与自己观点相近的内容,并有意无意地回避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内容。后来的延伸研究表明,影响受众选择性接触的因素除了既有观点、兴趣爱好等内因以外,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圈层文化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对媒介和内容的态度。

当下高职学生基本是“00后”,深入分析“00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环境、圈层文化等特质,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组织育人的选择性接触,以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00后”作为祖国的新生代:一是具有更强的独立意识与主见。相对于“70后”、“80后”和“90后”,更为优渥的家庭条件带给了“00后”与生俱来的自信,激发了他们更强的独立意识和主见。“00后”往往心态开放、勇于质疑、挑战权威,愿意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这是“70后”、“80后”乃至“90后”中鲜有的。二是具有更加务实的追求。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成长环境使“00后”能够更为理性客观地看待自身和社会,他们更愿意把人生真谛放到台面上说。这种务实追求同样体现在“00后”大学生的金钱观上,他们更愿意把手头零钱放在微信或支付宝里积少成多,相信攒钱是对抗风险的法宝和职场受挫后的底气。三是圈层更加小众化。网络生存模式、多元文化浸染加速了“00后”的“去大众化”,他们更愿意以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聚集成了一个个小众化圈层,在其中表达自我、彰显个性,获得存在感、认同感。“入了同一坑,就是一家人”,愈是沉浸其中,愈是架起了圈层与外界的围墙。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进、因势而新。要抓住“00后”独立、务实、小众化圈层的特质,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性接触的内容和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全方位育人与网络传播

印刷术加速了文字传播,无线电的发明带来了广播,计算机技术打开了网络传播时代的大门……回顾传播学发展史,几乎每次信息传播大革命的背后都有着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身影。网络传播是一种以多媒体为终端、以光纤为通道,将所有的个人和组织都联结在一起,并能与受众进行个性化互动沟通的信息交流形式。

组织育人视域下,网络传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00后”在云端肆意生长,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可以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网络已毋庸置疑、势在必行地成为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空间。二是网络传播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在网络传播时代,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的神圣性被逐步消减,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每个大学生都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直播、图片等多媒体方式进行信息的生产和反馈,这是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三是用户管理的精准化。网络传播时代,每个用户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大量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用户画像,就能够快速找到大学生的需求等更为广泛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精准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把握网络传播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网络传播优势转化为组织育人的优势,是全方位推进组织育人工作的必由之路。

三、组织育人在高职院校实施的路径建议

在高职院校组织育人工作开展中,要坚持做到“三提高,三推进”:提高意见领袖影响力,推进“全员育人”;提高语言交流说服力,推进“全程育人”;提高网络阵地覆盖力,推进“全方位育人”,使“三全育人”不断走向深入。

(一)提高意见领袖影响力,推进“全员育人”

干部是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中流砥柱,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据前文所述,学生党支部书记、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班级团支书、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干部5支队伍在高职院校组织育人中更能够起到意见领袖关键作用。要抓实这5支队伍,打好一套“选、育、管、用”组合拳,强化意见领袖在组织育人中的影响力,以带动全员参与,推动全员育人。第一,要强化以德为先选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曾说:“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态度改变理论指出,对于认可的传播者,受众更有可能被说服。一名干部只有自身过硬、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才能发挥出意见领袖正向的引领作用。从这个维度讲,有必要把选配学生干部放在与选配教师干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师生选配到相应组织的干部岗位上。第二,要夯实理论基础培育干部。传播学认为,那些对所谈论问题知之甚少或毫无研究的人,很难对他人施加影响。只有加强干部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面,才更容易使大家认同他所代言的价值取向。因此,不论是党支部书记还是这里讲的学生干部,都需要通过专题培训、读书班等形式抓长抓常对他们的学习教育,使他们在所在组织内拥有更为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面。第三,要坚持严管厚爱管好干部。一方面,要让大家清醒地意识到,党务、团务等日常工作的全过程也是教育引领的全过程。要以从严治党、从严治团标准严格管理,促使大学生在“三会一课”、主题团日、社团活动等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端正思想观念、树牢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与教学科研线的干部相比,高职院校党支部书记一般待遇保障较低甚至没有,党支部书记、学生干部一定程度上依靠着奉献精神在工作,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提高他们对岗位的热诚度。第四,要加强实践锻炼用好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各类组织中的师生干部参与到重大工程项目、创新平台、竞赛比赛中,交办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帮助他们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以提高其作为意见领袖的声望与影响力。同时,一定要警钟长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使干部牢记人情里面有责任、交往之中有政治、亲情里面有底线,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带头弘扬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好“头雁”作用。

(二)提高语言交流说服力,推进“全程育人”

如果不是出于心服,虽然从外部行为上看符合社会要求,但很可能无法形成长期的育人效果,甚至会导致大学生的知性矛盾。因此,要以“00后”更倾向于接纳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增强组织育人的说服力和悦纳度,推进全程育人。第一,要突出话语的情感化。传播学劝服理论提出,情感在形成和改变态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感话语的有效运用可以疏导情绪,促进大学生对话语的接受和认同;而不恰当的情感话语会导致话语对象不良情绪起伏,产生误解甚至对立情绪。“00后”大学生是独立意识与主见更强的一代,更需要教育者尤其是意见领袖避免使用命令、指令式的話语方式,重视在话语中倾注感情,以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有效劝服。第二,要突出话语的务实化。话语内容的务实化符合“00后”大学生追求务实的特点,与党中央倡导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主张也是一脉相承的。在交流中要注重与“00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接轨,如围绕网络热搜、就业创业、专升本等开展教育引领,增强话语内容的务实性少讲空话虚话,以吸引大学生主动关注。第三,要突出话语的个性化。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圈层细分特点,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社团特色采用不同内容、方式、手段,以更具亲和力、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例如,组织艺术团学生彩排抗战题材舞台剧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汉服社学生开展端午节制作香囊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

(三)提高网络阵地覆盖力,推进“全方位育人”

要以线上线下贯通的全域思维拓宽组织育人空间,强化组织育人的网络阵地建设,拓宽组织育人的覆盖面,推进处处育人。第一,要扩展各类组织的网络影响力版图。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参观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大潮中,高职院校需要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思维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在各类组织的网络平台建设中,既要“强点”又要“扩面”。例如,可以在运营好“智慧党建”核心平台基础上,积极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会化平台扩大影响力版图,建设起兼具主流价值与创新活力的组织育人网络传播格局。第二,要创新组织育人的内容生产。网络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在组织育人过程中,要将话语权进一步下放,充分发挥“00后”大学生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通过直播、短视频、动图等手段,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内容的自我生产,以同龄人话语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组织管理者要当好内容把关人,将大学生们原创的内容进行二次筛选和加工,使组织所辖网络平台内容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更具时效性、多元性和引领性。第三,要以大数据推进组织成员的精准管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用科学的大数据代替以往的直觉判断,对大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再根据不同大学生特点进行内容的有效推送。足够规模的数据库是进行数据决策的基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高职院校要以建立建强“智慧党建”为先导,根据对沉淀数据的分析进行大学生的精准教育管理。在此基础上,将数据库扩展到团组织、学生社团组织等,最终实现大学生群体全覆盖,以数字赋能推动组织育人提档升级。

四、结语

育人功能是党组织、群团组织等校内各类组织的基本职能之一,发挥好各类组织的育人实效,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深入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坚持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在哪里。“0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谁赢得了互联网,可以说谁就赢得了青年。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亟需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思维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加快“数字校园”进程,广泛运用“两微一端一抖一号”“智慧党建”“最多跑一次”网络平台等,以数字赋能立德树人,进而实现精准高效的管理与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靖北. 党的全面领导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实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02):8-13.

[2] 赵金玲. 试论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5):5-6.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