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设计法”在运动规律课程中的应用

2021-09-15 02:51李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李文

摘  要: “反向设计法”是先确定教学目标,再通过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评估标准,最后结合目标来评估教学的方法。梳理分析运动规律课程中面临的问题,使用“反向设计法”对运动规律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依据课程预期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项目任务和评估标准,再使用“反向设计法”实施课堂教学,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具体目标,学生通过“步骤评估标准”完成学习、评估、优化作品的闭环训练来提高技能水平,有效解决课程教学质量欠佳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反向设计; 教学内容; 评估标准; 课堂实施

2019年5月,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加大“三教改革”的力度。陈宝生部长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要掀起“课堂革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倍受重视。同年5月,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了《高等职业学校动漫设计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包括杭州十二章纹、广州西游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日照新视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2家相关企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实践能力普遍薄弱,难以胜任当初应聘岗位的工作,主要表现为技能水平达不到职业标准。运动规律课程对接二维动画制作岗位(群)的工作是动作设计,是该类岗位(群)的核心工作之一,从《报告》的反馈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基于此,笔者决定调查课程现状,分析原因,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实施改革。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课堂观察,在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學中,学生主动发言的次数很少,发言质量不高,小组讨论的结果对学习帮助不明显,教师在教学时常感到吃力。在2017级动漫1班和2班的期末考试中,优秀作品仅占9.5%,合格为57.6%。考试要求学生根据脚本分镜来设计动作,并按照职业标准来评判作品,以此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考试结果来看,多数学生的迁移能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本课程亟待进行教学改革。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情况,笔者围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采取问卷、深度访谈的方式,对2017级动漫两个班共42位同学展开调研。问卷结果显示:有89.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较难;62.5%的学生认为项目任务完成吃力;52.1%的学生表示不能独自完成综合项目;56.5%的学生认为现有评价不能很好地帮助其改进学习。深度访谈主要针对问卷结果进行,进一步掌握了调查问卷背后的几个主要原因:其一,本课的教学内容过多、目的不明,学习较为盲目。其二,项目任务标准模糊,学生无法进行自我判断和修改。其三,在面对综合项目时,没有条理、无从下手。综合这些原因,本课程计划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评估标准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二、“反向设计法”的应用思路

20世纪,西方许多教育学者在做课程研究时均提出了由目标引领教学的观点。美国学者博比特认为“必须将教育目标具体化、预测制度化,并研制一种预定的技术以决定将达到的特定的结果”。查特斯认为,在课程开发中,教育者“首先必须制定目标,然后选择课程内容,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始终根据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将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的四个基本问题,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1]反向设计的逻辑,即指将教育目标作为材料选择、内容规划、教学程序开发、测试及考试准备等过程所依据的指标。[2]20

因此,“反向设计”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2]17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中应用“反向设计”,能有效改善运动规律课程现阶段出现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迁移能力薄弱等问题。

三、运动规律课程的“反向设计”

“反向设计法”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首先确定教学的预期目标,明确学生学完课程后需要掌握的技能;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估的标准,以证明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实施教学。“反向设计法”改变了“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思路,采取先锁定教学目标,以目标确定内容、评估标准、教学方法的逻辑顺序,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聚焦,教学反馈更加及时,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运动规律课程目标对接动漫企业动作设计师岗位一职。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的《动画绘制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该岗位的职业标准。《标准》要求动画设计师应具备设计动作的技能。[3]因此,根据脚本分镜头绘制合理动作的能力就是本课的预期目标。

(一)根据预期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也是“反向设计法”中最重要的环节,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1. 优化教学内容。改变以往按照教科书、学科体系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的方式,遵循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基于工作岗位流程设定的特点,采用聚焦要义的原则设置教学内容。[4]66凡与职业岗位技能无关的内容一律不教,只教与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到课程内容少、深、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重要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2. 标记重要的课程知识。“反向设计法”强调大概念和核心任务。“大概念不只是一个模糊的抽象概念,而是一种概念性的工具,用于强化思维,连接不同的知识片段,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2]77“迁移是终级目标,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学习只有在学生达到迁移水平时才算完成。”[5]大概念是指课程中的关键材料、重点知识,能够连接课程其他一般的知识点。明确大概念能使学生对课程框架产生清晰的认识,了解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才能掌握本课的核心,并具备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运动规律课程的大概念是中间画、关键帧、人物动物基本的运动规律、十二大黄金法则等四项内容。核心任务是指聚焦于该领域中具有真实挑战性的迁移任务,是指任何领域中最重要的表现要求。[2]87本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生绘制动作的中间画和关键帧,根据剧情分析动作、设计动作、分解动作、绘制动作。

3. 明确学习的优先次序。将学习内容按重要程度的等级进行排序,以便在教学环节区别处理。重要的内容老师教,不重要的、简单的内容学生自学。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分清主次地高效学习。教学内容的优先顺序主要根据大概念和核心任务来确定。“反向设计法”用来确定教学优先次序的有用框架,是用三个嵌套的椭圆形来描述的,如图2。[2]79教学内容按重要程度从中心向外递减,最内层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对后续课程、职业提升有较大影响的内容;在中间的椭圆形中,一般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技能和概念,常用来强化和突出教学内容,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大概念和核心任务)打基础、做铺垫的,具有关联和传递效力;最外层是需要了解的知识、概念,如动画概论、知名专家、基本概念、术语等;而最大椭圆外的空白空间则表征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在单元或课程中进行考察。

4. 模块化呈现学习内容。为帮助学生整体清晰地了解课程,本课程内容按模块进行分解。先对《标准》中四个等级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梳理,对与运动规律相关的知识进行“提炼”、“解构”和“重组”。本课需要学习内容包括人物动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两个方面的知识。“解构”后分为侧面中间画、多角度中间画、原画、脚本动作设计四个模块实施教学。其中,模块一、二是模块三、四的基础。具体课程内容如表1。

(二)设定评估标准及方法

在此次改革中,依照调研结果,笔者设置了两个评估标准。一是用来评估项目任务的,叫“步骤评估标准”,方便学生在制作项目时自我判断、自主学习,优化项目;二是期末考试的评估标准,紧密对接职业《标准》,用来测试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1. 设计项目及评估标准。本课程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因此,在教学实施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项目任务,且要注意与学习内容保持一致。

项目任务使用GPASPS架构进行设计。GPASPS中每一个字母对应一个任务元素——目标(Goal)、角色(Role)、对象(Audience)、情境(Situation)、表现(Performance)或产品(Product)、标准(Standards)。[2]177具体内容如下:

目标(Goal):是指在课程学习中具体的项目任务。本课程以项目任务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习目标即为完成项目任务。

角色(Role):指的是完成该项目的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名称。能使学生明白,执行该任务未来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对象(Audience):指该项目服务的对象,如动作设计的上属负责人是导演,或是客户。

表现(Performance)或产品(Product):指最终完成的作品。

标准(Standards):是指项目任务完成时,其质量需达到的标准。

以运动规律课程中扔球动作的任务为例,按照GPASPS架构进行设计,如表2所示。

设置任务的同时制定评估标准,要与职业标准保持一致。标准越具体细致,越能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本课程根据项目任务的操作流程进行步骤分解,再按照《标准》中对项目任务的要求设定好评估标准,即“步骤评估标准”,如表3所示。该标准能明确反映出学生技能水平的熟练程度,分为生疏、一般、熟练、精通四个等级。如果学生作品达到“熟练及以上”水平,则认为该生的这一步骤所学的技能水平达到了职业标准相关的技能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骤的学习,如没有达到,则要求学生重复前一步骤的操作,直到达到“熟练及以上”的程度,如图3所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帮助学生通过伴随有信息性反馈的持续练习改善技能;[6]90二是通过步骤评价的方式,降低任务学习难度,让学生根据“步驟评估标准”逐步完成任务,提高作品完成度,增强自信心,使学习更加积极;三是借助“步骤评估标准”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 制定期末考试评估标准。在课程结束时,采用期末考试考核学生解决综合项目的能力。考试内容引用企业岗位的真实项目,为学生提供画面分镜头台本和导演构思,要求其绘制动作设计稿。评估标准与《标准》四级动作设计师评估标准一致。考试结果作为评定学生是否具备迁移能力、本课程教学质量优劣的依据。

3. 制定课程评估方法。本课程主要评估的内容为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项目任务)、期末成绩三个方面,分配比例为2:4:4,课程总成绩为评估内容的总和。详细方法如下:

(1)课堂表现评价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出勤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记录,对结果进行及时分析总结,判断当前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以便及时优化教学策略。

(2)项目任务评价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采用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专家点评等多方评价的方式进行项目任务评价。以“步骤评估标准”为评价依据,在评价时,评价者除给出相应的等级评价外,还要求给予被评者修改建议。确保学生既能从不同角度学习思考完成项目的方法,也可以吸取他人良好的建议,帮助其优化自己的作品,更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期末考试评价

期末考试评估标准依照《标准》中的细则判断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最终技能水平,决定“及格、补习或不及格”之类的决策。[6]313如果学生期末考试没有达标,则能认定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迁移能力欠佳,要求其必须进入工作室,继续参与同类项目任务,直至达到熟练程度为止。

四、“反向设计”课堂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针对本门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反向设计”的原理组织教学。课前,根据当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好项目任务和评估标准——“步骤评估标准”;课中,以项目驱动教学,借助“步骤评估标准”组织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进行学习、评价、优化的闭环训练;课后,学生根据评价反馈在不断优化作品的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教师则根据评价反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如图4所示。“反向设计”课堂实施过程为:

1. 明晰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先确定好本次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好项目任务。向学生发放任务单,包括本次课的学习内容、需要掌握的技能及完成任务的标准、案例示范视频。要求学生预习知识、临摹案例。

2. 完成项目任务。课中,以项目驱动教学。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助学和学生自学同时进行。(1)教师遵循的实证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完成项目任务。将项目任务划分操作步骤(分步练习原则),完成练习后及时收到教师对正确行为的解释性反馈(即时反馈原则),练习前先尝试正确地完成相似的任务(提供样例原则),以及在练习时得到适当的指导(指导发现原则)。[4]72(2)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时,借助教师提供的“步骤评估标准”,不断检查自己作品的合理性。当遇到问题时,“按图索骥”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继而不断优化,顺利完成任务。

3. 组织教学活动。以往常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练习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是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主因。本课程现阶段从丰富教学形式、改变教学主体、明确教师职能等方面入手,“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举措:(1)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时,面对问题不再是教师先讲授,而是使用动画视频、在线课程、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原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小组帮扶、自主自助解决问题。同时,采用积分奖励、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习动机。(2)采用“支架式学习” 经验组织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专家级从业者的示范行为,然后为学生搭建支架(提供建议和示例),接着引导学生实践操作,逐渐减少支持和引导,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工作。[7](3)区分共性和个别问题。教师及时梳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共性问题进行点评、示范修改。个别问题则通过教师随堂观察,单独示范、辅导等方式进行帮助。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评估其学习能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中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引导其自主解决问题。(4)明确“教”与“学”的范畴。本课程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中对高阶知识与低阶知识的划分原理,将低难度、只需学生了解的低阶知识与技能设定为自主自助学习内容;高难度、需要学生长时掌握的高阶知识设定为教师教学时帮助完成。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排序,安排学生自学内容,鼓励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所解答的内容一定是“干货”,是学生“自学未决”的问题。

4. 反思优化。本课程将评估标准作为工具。学生在练习时,通过与“步骤评分标准”的反复对比、反思,对作品进行有效修正。在小组互评时,“步骤评分标准”作为评价工具,作为点评他人作品、给予建议的有效依据。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完成情况,课后及时反思,視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五、应用效果

笔者对2018级二维设计方向共22名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教学中的观察,发现课堂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改变:(1)课堂氛围活跃、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从课堂表现来看,“步骤评估标准”让学生在学习、讨论、评价时有了发言的依据。他们一改之前沉默、不知所措的状态,非常积极地组建小组,一起讨论,互相评价。主动发言的次数和发言的有效性都有明显改变。(2)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从作业情况来看,所有学生均能根据“步骤评估标准”为同伴提供很客观的建议,上交作业中有较多富有创意的作品呈现。(3)迁移能力有所增强。从期末综合项目的考试结果来看,全部的学生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其中有54.5%的学生作业不仅符合职业标准,还富有创意,被评定为优秀作业,还有40.9%的作业评定为合格,与之前改革前作业的合格率相比,显著提高。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以访谈、问卷等形式向全班同学了解教学效果。结果反馈,学生对本课满意度较高,有95.5%的学生喜欢“步骤评分标准”,认为它能帮助自己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有86.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分步练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任务,帮助自己增强了信心。86.4%的学生喜欢老师在上课时引导他们整理的课程重要知识点(大概念),帮助他们整体认识课程知识框架。

通过课中观察和课后调查,两者的结果较为吻合,能够说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使用“反向设计法”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强化教学框架的整体设计,确保职业标准与教学目标精准对接;使用“反向设计法”进行课堂教学,使职业标准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学生按“职业标准”完成项目任务,提前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打破传统的学习组织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主动性普遍增强。以“反向设计”进行的教学改革,有效理清了教学思路,学生学习结果更加贴近教学目标,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课程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2-343.

[2]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动画绘制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劳社厅发〔2006〕33)[Z].

[4] 梅耶. 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5] Fisher,D.,Frey,N.,&Hattie,J.Visible Learning for Literacy,Grades K-12:Implementing the Practices that Work Best to Accelerate Student Learnig[M]. Thousand Oaks,CA:Corwin,2016:19.

[6] 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 赵炬明. 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下)——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43.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