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2021-09-15 02:51苑素梅宋学珍张跟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效课程思政方法

苑素梅 宋学珍 张跟印

摘  要: 高等院校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人才的摇篮,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就业实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但当前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推进存在着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资源不丰富等问题。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主体出发,针对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与国家发展要求的新工科人才。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程实训; 实效; 方法

工程实训是促进理工科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机器的操作能力与熟练度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理工科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前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工程实训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迅速成长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工程实训课程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内涵

工程实训课程是工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专业器械进行独立操作训练的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课程思政就是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1]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则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技能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挖掘、提炼工程实训课程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以期培养出德才兼备、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工科人才。

二、工程实训课程思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工程实训课程思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同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意味着立德树人不仅是思政课的任务,也是其他各门课程的任务,工程实训课程思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同一。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针对性和亲和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加强理工类学生的伦理教育,课程思政无疑是最佳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新人,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则是培养有灵魂的工程师。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是提高工科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工程实训实施课程思政为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术培养的过程中,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供了有效保证。

(二)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延展

一般来说,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通过五門基础思政课程来进行,授课内容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具有理论性较强以及针对性较弱等特点。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具有工程实训特色的有效补充,丰富和发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器械如何使用时,引入当前国人关注的“工程质量”问题或是“工匠精神”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是从工程实训课程内容的角度出发,引入了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又能切实贴合学生专业实际的案例,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延展。

(三)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每一门课程的通力合作,而不仅仅是思政课的责任。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程犹如“壁上观”,丝毫不参与思政教育,这不仅对高校思政教育不起作用,甚至还起到了“破坏”作用。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扩展到实训课程中,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使工程实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有效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能够有效破解高校思政课程的“孤岛”困境。

三、工程实训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培养国家发展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是直接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2]质量过关的工程能够为社会和人民带去福祉,质量不过关的工程则会为社会和人民带去损失。国家发展建设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离不开每一位工科学生。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工程实训课程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为培养目的,忽视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以及工程伦理教育,导致我国工程人才的责任担当意识不够,工程质量问题频频出现。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出现恰如其分,工程实训课程思政能够在注重培养学生实用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使工科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觉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政治意识与技术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有利于促进工程实训课程进一步发展

为加强国内工科教育水平,提升我国工科教育质量,精准对接“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工程技术强国战略,也为了促进工程实训课程进一步发展,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专业课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当其自身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别的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配合和支撑,否则就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3]工程实训作为实践课,课堂内容较为零散,就实践内容来讲拓展课程的广度与深度难度较大。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工程伦理教育已进入学科拓展与纵深发展并存的阶段,相较之下拓展我国工程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则成了燃眉之急。工程实训课程思政能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工匠精神等中国先进文化有机嵌入到工程实训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知其源”“识其流”,让学科知识更具立体化,实现工程实训与思想政治教育水乳交融,拓展工程实训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促进工程实训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然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理论性较强,且思政教师倾向于理论灌输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致使工科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够,更倾向于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延展到工科领域和实践教学中,工程实训的教师运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口吻讲述工程实训背后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切实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使工科学生不仅消除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之情,而且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与爱国情感。

四、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指出:“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教师是制高点的制高点。”[5]就目前来看,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在高校的推展并不是很顺利,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化,没有形成成熟的课程理念,这其中大部分原因都要归结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然而多数学校由于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没有就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生成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案措施,对于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对于教师授课方式、知识储备、教学能力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徒有其表,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

(二)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虽然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正在稳步推进,但一些工程实训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导致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从而不能有效实现人文关怀与专业知识相融相通。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工程实训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够到位。由于课程思政是近几年开始推广的,所以许多教师对其并不能完全理解,产生“該教授专业课还是教思政内容”的疑问。二是工程实训教师的地位没有摆放正确。工程实训课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宗旨,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提高学生能力而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事实上,至今为止尚有许多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有偏见,认为其实际作用不大,始终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俯视思政教育及思政教师,因此,这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只要讲授好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教学目标,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德育。

(三)教学内容资源不丰富

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等内容来进行润物无声教育。然而长期以来,工程实训课程以教授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为主要授课目标,对于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较为缺乏,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教材供教师参考,因此大部分工程实训教师对于工程实训课程背后的科学家精神、爱国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没有完全掌握甚至是没有挖掘的意识与本领,致使大量工程实训内容背后隐藏的思政元素没有被挖掘出来,从而导致教学内容资源不丰富,也就无法顺利推进“课程思政”。

五、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一)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引导

1. 出台具体政策,让教育者有目标可寻

高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关于课程思政的具体相关政策却几乎空白,关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等都没有具体的方针政策指引,对于教育者来讲没有政策指引,犹如盲人摸象,课程思政开展的难度可想而知。对此政府应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总抓手”,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整体性、方向性的把控。为此政府应着力探索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和相关规范,制定关于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将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提高到战略高度,引起高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视,让教育者可以有目标可寻,促进工程实训课程思政长足发展。

2. 编撰相关教材,让教育者有教材可依

教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依据,因此编撰关于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相关教材是重中之重。政府要组织融合工科学者与思政教育者于一体的专家组,根据我国的教育特点、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社会需求,将工程实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编排与规划,通过对教学知识体系的把握,在借鉴国外工程伦理教育的同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工匠精神等具有我国特色的优秀文化嵌入到相关教材中,对工程实训教学外延问题进行宏观研究和科学编排。从而使工程实训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相辅相成、相互衔接,同时又能够满足不同教学功能需求,确保在课程思政中顺利推进工程实训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

3. 打造样板试点,让教育者有榜样可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工程实训课程思政作为新课程理念,在工科课程推广方面的阻力较大,政府可在部分院校打造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样板试点,让教育者有榜样可学,继而再参照试点经验,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全面全方位展开高校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将会有效减少其推广难度。政府应多方面考察样板院校的综合要素,邀请专家学者、校内外名师成立临时小组,共同提炼有特色的教学理念和设计,制定样板建设规划蓝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创新工程实训课堂,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将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学生的实训中,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实训课堂。

(二)学校:统筹协调,提供相关制度保障

1. 统筹兼顾工程实训教师与思政教师育人优势,形成合力育人的能力提升机制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6]就育人角度而言,工程实训教师能力远不如思政课教师,但工程实训课程思政要围绕工程实践来进行思政教育,因此要统筹工程实训教师与思政教师育人优势,建立帮扶机制。思政教师应帮助工科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来看待事情,帮助工科教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透、会用。思政教师要与工程实训教师通力合作,共同找出工程实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点,将思政教育理论有机融入工程实训内容中,根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特性,结合工程实训教学要求,让工程实训教师充分利用自身魅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2. 提高人才招聘要求,形成既“育才”又“育人”的复合型人才供需机制

2018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的教育界联组会上回应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时指出,“我们要努力提高工科教育的质量,打造好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7]提高工科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目前,工程教师的师资力量限制较大,“理工教师考虑育‘才重‘器的多,考虑育‘人育‘德的少”[1],无法有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因此,需要为工科教师队伍创造新鲜血液,提高招聘要求,招聘既有实际本领又有国家情怀、政治担当的工科教师,同时加强对现有工科教师以及新教师的育人能力培训,形成既育“才”又育“人”的复合型人才供需机制,才能培养出“大国工匠”。

3. 定性定量课堂规程,形成“立德树人”标准化考评机制

良好的考评机制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更好地教,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为响应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高校要定性定量课堂规程,形成“立德树人”标准化考评机制。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是期待学生通过实验实训达到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达到专业培养要求,在情感上拥有爱国情怀与职业素养,让学生明白“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要定性定量课堂规程,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掌握器械应用作为课堂唯一规程,要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合作能力、责任担当能力、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也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一部分。同时要将教师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个人品质、师德师风等也纳入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中,促使“立德树人”考评机制更加科学完善,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教师:学用结合,搭建师生连心桥

1. 理念先行,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学科任课教师对高校担任立德树人任务理解的深度与高度决定了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推行的程度。”[8]要想顺利推进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工程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白自身所承担的立德树人的使命,才能培养出坚定“四个自信”的新时代工程师。工程实训教师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平时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加强对立德树人含义的深入理解。由此,教师在加强自身知识素养的同时,也增强了职业认同,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

2. 方法为基,紧跟活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近年来我国高等人才叛国、辱国行为言论频出,在口誅笔伐的同时我们不由得反思这背后的原因。互联网时代加速了全球一体化,有些西方国家借此机会向我国输出大量不良价值观。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灌输模式已无法吸引学生,必须紧跟活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吸引力。“引进‘5G+VR技术,让教师口中的一维知识转化为三维立体感受”[9],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工程中不同角色的责任重大程度,启发学生思考。再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多用讨论式、辩论式和鼓励式的方法进行操作演练,让学生感受社会责任、价值选择的重要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促进工程实训课程思政的全面铺开。

3. 突出特色,深入挖掘并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0]实施课程思政,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是这个时代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围绕教材进行理论阐释与讲述,没有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滴灌”,而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致使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工程实训课程思政就是要突出工程特色,深入挖掘并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在讲述机器操作过程中,讲述与之相关的工程案例,将其工作过程中的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工程师的职业精神等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由此提升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 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4-66.

[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刘建军. 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J]. 教育研究,2020,41(09):28-33.

[4] 周小李,彭小奇.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N]. 光明日报,2018-12-07(06).

[5] 搜狐网:教育. 教育部长陈宝生谈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基础的基础、制高点的高点、根本的根本[EB/OL]. (2017-06-18)[2020-11-20]. http://www.sohu.com/a/149753323-497966.

[6]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7]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 (2019-03-18)[2020-11-2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3/18/c_1124250386.htm.

[8] 李旭芝. 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9] 苑素梅,宋学珍.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与重构[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6):104-107,141.

[10] 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N]. 光明日报,2019-02-20(05).

猜你喜欢
实效课程思政方法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