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儿科输液护理带教中的价值分析

2021-09-21 06:33陈贝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儿科输液细节

陈贝

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新生儿科),湖南长沙 410006

儿科是医院内重要科室,具有收治患儿年龄小、依从性较差、家属不配合等普遍特点,护理难度相对较大,为保证护生综合发展与实习效果,通常会将儿科作为重点实习科室[1]。 而在儿科带教过程中输液护理带教是教学的关键,由于患儿输液过程中存在普遍不依从特点,部分家属由于疼爱患儿,易作出过分举动,甚至会出现辱骂护理人员等不良事件,给儿科输液带教工作带来较多难题,带教老师及护生均存在较大心理压力。 常规护理带教方式往往无法取得满意成效,为进一步提升儿科输液带教效果,开展细节管理十分必要。 细节管理主要是从护理细节点滴出发,帮助护生尽快融入到儿科输液护理中,将执行细化、管理细化、操作细化,达到护理教学的严、细、准、精,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水平[2-4]。 该研究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在该院儿科实习的68名护生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在儿科输液护理带教中应用细节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68 名分析对象为于该院儿科实习的护生。 入选对象根据教学模式差异性均分为两组。 参比组(n=34)中女性护生32 名,男性护生2 名;年龄最高24 岁,最低19 岁,平均(22.12±1.03)岁。研究组(n=34)中女性护生33 名,男性护生1 名;年龄最高25 岁,最低19 岁,平均(22.58±1.25)周岁。 对比两组护生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比组护生予以常规带教:护生入科后为其介绍科室环境、工作内容、职责、实习任务以及物品摆放等,护生了解后,根据实习大纲为护生进行带教,主要教学形式为教师讲、护生听的理论知识授课形式,同时为护生演示基础专科护理操作,为护生讲解静脉输液的规范操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严格规范护生各项操作,同时为护生示教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护生予以针对性指导,并综合护生相关操作问题,进行总结性教育,加强护生责任意识与防差错意识。

研究组护生在参比组基础上予以细节管理:(1)护生心理素质管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护士工作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其主要来源于护生平日的培养与自身修养,责任心强、努力进取、爱岗敬业,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以及相关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等,如此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 指导护生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重点培养护生沟通交流能力,保证护生能够独自面对、解决护理沟通过程中常见难题。(2)静脉输液操作细节管理:①小儿静脉输液往往集中在注射室开展,指导护生保持注射室消毒设备完善,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环境整洁、药品齐备,在墙面上贴有能够融洽气氛、营造欢乐的卡通贴纸等,以减轻患儿恐惧感。②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共同参与静脉穿刺,为患儿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穿刺过程中注重与家属的沟通,详细查对血管与穿刺部位,通过赞赏、鼓励等口气与患儿进行交流,提高患儿好奇心理。 转移患儿注意力,以减轻患儿疼痛,在穿刺成功后妥善进行固定,协助患儿家长将其送至病房。 若穿刺失败需及时进行道歉,并征求是否换人等,提高护生防差错意识与良好的人文关怀理念。③要求护生能够根据患儿穿刺部位不同告知家属正确的抱姿,详细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主动进行床边巡视,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避免液体滴空等情况发生。 (3)严格规范无菌操作:①为护生讲解配药相关注意事项等,指导护生在配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文件操作技术规范与相应配药程序,输液过程中采取多重参与双向核对制度,实施护患双方确认制度,保证双方确认无误后,方进行换液或输液等操作,保证输液的准确性。②排气过程中,将输液器开关置于滴壶远端关闭,把滴壶下端输液管放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将滴壶倒转,输液管调节器向上打开,液体流入滴壶1/3 时将调节器关闭,当空气自动逸上滴壶液面后,将调节器打开,保障液体呈滴状流下,促进一次排气成功率的提升。 ③为护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告知小儿头皮静脉的分布情况,指导护生正确选择穿刺血管。 对于3 岁以下婴幼儿,首选头皮静脉穿刺,由于小儿头皮静脉丰富,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均较大,表浅易间,易于穿刺。 但现阶段患儿大多营养丰富,体型较胖,为护生寻找正确的穿刺血管增加了难度,指导护生可根据患儿头皮静脉的分布情况,在相应部位通过手指触摸,感受到静脉弹性后,确定穿刺血管。 根据临床经验等为护生讲解操作技巧,如应根据患儿静脉粗细情况选择型号不同的针头,对于饮食减少、发热、呕吐、腹泻、脱水等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患儿,在穿刺进针后,虽能感受到针头已刺入血管,但无回血情况,此时避免急于退针,需稍等片刻,对于仍无回血情况,可轻捏输液软管,抽吸后往往能够回血。 若在针尖部位未见鼓起的小包,也同样可证明穿刺成功,此时将调节器打开,能够为患儿进行正常输液。(4)告知护生积极巡视的重要意义, 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儿情绪变化情况,及时为其更换药液,根据药物治疗要求、药理性质等不同,有效调节滴速,提升输液速度准确性。 在静脉滴注中药制剂或抗菌药物时,告知患儿家属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高护生的护理专业警惕性,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拔针过程中,指导患儿家属协助固定患儿头部,保证迅速拔针,持续按压5 min 左右,减少皮下淤血、出血等情况的发生,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疼痛。 加强人文关怀精神教育,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使护生自觉主动完成各项护理服务,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评分。

①以温馨静脉输液操作步骤考评标准[5]对护生静脉输液操作进行考核,实施百分制评价,分为4 个等级,包括优、良、中、差,分值<60 分为差,60~79 分为中,80~90分为良,>90 分为优。

②综合能力包括交流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各项分值范围均为1~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生综合能力越强。

③为护生发放该院自制满意度问卷,信效度为0.84,评价护生对护理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沟通,各项评分满分25 分,总评分100 分,调查结果内容主要包括非常满意(分值>80 分)、一般满意(得分50~80 分)、不满意(<50分),总满意度通过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进行综合计算。

④为护理实习生发放自制教学评分问卷,信效度为0.85,评价其对带教老师教学行为的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输液能力、护理技能、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各项分值范围均为0~100 分,分值高低与教师能力水平呈正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s),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成绩优良率对比

研究组护生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成绩优良率对比[n(%)]

2.2 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生交流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34)参比组(n=34)t 值P 值交流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人文关怀能力95.48±2.16 91.23±3.27 6.323<0.001 94.56±2.59 90.37±3.58 5.529<0.001 93.92±2.43 89.85±3.71 5.351<0.001 94.17±2.27 90.54±3.62 4.953<0.001

2.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对比[n(%)]

2.4 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输液能力、护理技能、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的教学评分明显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评分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34)参比组(n=34)t 值P 值教学能力93.13±4.42 88.25±5.18 4.178<0.001输液能力护理技能92.37±4.14 87.57±6.27 3.725<0.001 91.27±3.56 86.28±6.33 4.006<0.001职业态度 职业习惯93.38±4.19 88.58±6.02 3.815<0.001 92.52±5.24 87.28±7.53 3.330 0.001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人们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伴随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开放,新生儿数量显著增多,儿科就诊率也随之上浮[6]。 儿科是医院内重要科室,患儿由于年龄小、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在就诊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不配合情况,无法保证治疗的顺利性,尤其是输液不配合、哭闹等情况在儿科中极为常见,甚至会导致部分家属与医护人员发生口角或肢体冲突,造成了不良护患关系。从提升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生操作技能与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考虑,往往将儿科作为护生实习的重点科室,在儿科输液护理实习过程中,带教效果会对护生操作质量造成直接影响[7-9]。临床以往常规护理带教方式虽能够提高护生操作技能水平,但综合效果不尽人意,无法提高护生的应对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水平。 因此,为护生开展细节管理带教措施尤为必要[10]。

细节管理是新型带教模式,能够将执行细化、管理细化、操作细化,以达护理教学的严、细、精、准,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护生更好地为患儿服务,更好地适应临床[11-13]。细节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护生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能力,保证每位护生均能够与患儿家属独立沟通,取得患儿的依赖与家属的信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输液细节管理,提升护生操作技能,将护理带教工作变得细节化、规范化,显著提升护生综合素质水平;培养护生风险意识,保证护生认真关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各项细节,提高护生综合能力,做到精益求精,避免差错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生从细微之处关怀患儿,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生的自信心及人文关怀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态度,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及静脉穿刺成功率[14-16]。

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生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护生交流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输液能力、护理技能、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的教学评分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 提示细节管理在儿科输液护理带教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生各项护理技能水平。 分析原因可知,细节管理操作特征可通过精、细、严、准四字概括。①精在于各项护理操作精准,每个输液动作、护理操作均追求做到最好,加强护生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使护生认识到各项护理操作的重要性,提高护生防差错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态度;其次,在技能操作教学过程中,指导护生正确完成各项操作,适当开展操作考核、操作竞赛或操作评比等,鼓励护生主动展示自我,教育护生认真钻研、练习操作要点,更好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17-18]。 ②准在于各项护理操作、给药做到准确,操作过程中保证用药途径准确、用药剂量准确、药物选取准确、在准确时间将药物给予准确的患儿[19]。 ③细在于将管理做细、将操作做细,保证教师对每项护理操作研究透彻,为护生解释操作的目的,保证护生充分记忆与理解。如卫生中的洗手操作,虽看起来属于一个较小动作,但若未严格根据标准操作,极易出现感染情况,对患儿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要求护生严格根据七步洗手法完成各项洗手操作,强调每个洗手步骤要点[20-21]。④严主要是指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保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一丝不苟做好各项护理操作,尤其是给药时,保证做好相关查对与记录工作[22]。

综上所述,在儿科输液护理带教中应用细节管理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带教效果,有效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以及静脉输液操作技能水平,提高护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分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儿科输液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细节取胜
圆梦儿科大联合
颈枕输液袋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