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探析

2021-09-21 19:29渠淑洁董塔健李军洋范丽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健康素养提升策略少数民族

渠淑洁 董塔健 李军洋 范丽君

【摘要】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少数满足地区居民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健康意识,提升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问题的应对能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同时,也将助推中国“中医中药中国行”、“健康国家”和 “健康城市”的建设。为了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深受其民族文化及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等影响的特殊性,其健康素养的提高应当本着对民族文化的尊重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開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03-03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health literacy of residents in Minority Areas

QU Shu-jie1, DONG Ta-jian2, LI jun-yang3, FAN Li-jun1(1.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530200, China; 2. Guangx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 3.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530023, China)

[Abstract]To clarify the health literacy promotion strategy of the resident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residents in the minority area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health concept and health awareness, improve self-care ability and coping ability of health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whole people, but also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healthy country” and “healthy cit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lth literacy of resident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view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residents in minority areas deeply affected by their na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health literacy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individual conditions on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ies; Health literacy; Promotion strategy

健康素养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低健康素养会阻碍医患沟通,使人们不能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控制疾病的发展。研究显示,低健康素养者的住院率是具有健康素养者的2倍,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居民要知晓健康知识与理念相对较为容易,但要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和掌握健康技能却较难,常常会出现“知而不行”的认知不协调的情况。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必须将重点关注到对人们行为改变有效的策略上来,明确需要通过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人们的行为发生变化。而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长期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尤其是深受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的影响,其健康素养的提高应当本着对民族文化的尊重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开展,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策略,不仅可以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知识水平,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问题的应对能力,进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生命质量;同时,也将助推中国“中医中药中国行”、“健康国家”和 “健康城市”的建设。

1 健康素养研究现状概述

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活动的直接产出模式,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已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目前,居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卫健委发布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我国将继续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不低于22%,到2030年不低于30%。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继续稳步提升,2019年达到 19.17%,比2018年提升2.1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4.60%,中部地区为16.31%,西部地区为14.30%。监测结果提示,健康素养水平在城乡、地区、人群间的分布不均衡依然存在,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老年人群等的健康素养水平仍相对较低,尤其是西部地区居民、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如矣佳蓉等[1]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云南省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水平(12.21%)总体较低。韩金惠等[2]的调查结果显示:2018~2019年乌市居民健康素养水(12.9%)总体偏低。何秋平等[3]的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广西南宁市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0.67%)仍然较低。在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表明:受不同民族间的习俗、理念、文化差异、不同文化水平等有关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居民较汉族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低,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其它地区偏低。[3-6]

2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特征分析

2.1分布特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聚居和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第二,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从民族地区多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及边疆地区”的地理区位来看,存在交通不便,远离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区,信息闭塞或滞后、甚至自然环境恶劣等问题,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2.2民族文化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也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包括以衣食住行为主的物质文化和以语言、文字、宗教、生活风俗、传统节日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其中语言、宗教、风俗等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①语言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法律的保障。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无本民族语言外,其他54个民族均有本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的特征之一,蕴含着少数民族长期创造的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语言文字的不同却也带来了各民族间的沟通障碍。以广西为例,南宁市少数民族居民中壮族占比为93.12%,何秋平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南宁市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的可能原因为受其自身语言(如壮语)的影响较大,在健康知识传播过程中健康教育人员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普通话,而少数满足居民对普通话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均相对较差,尤其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少数民族居民。②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中国是一个有着多民族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形态复杂多样,同时并存。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道德规范之中,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性、社会学、群众性和敏感性等特点。③生活风俗:少数民族生活风俗在不同民族间表现为千差万别、多姿多彩。多以民歌、舞蹈、传统体育活动等形式来展现。民族生活习俗都蕴育和闪耀着各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各民族也往往是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传统节日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7]不同民族均有自己的民族风情节日,如满族在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壮族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土家族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

3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对策建议

3.1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干预,发挥各民族多元一体优势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的分布特点,应当在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在开展实施普及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健康促进项目的同时,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素养提升工作和干预力度,制定契合目标需要、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提升活动,促进知识与行为的转化,有效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时,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大杂居的分布特点,要充分发挥各民族多元一体优势,通过开展同伴互助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共同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健康”,助推“公共健康”、“健康城市”、“健康中国”建设。

3.2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宽健康传播渠道 ①学好通用语言,掌握沟通技巧。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沟通的桥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各族人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为达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应当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一方面,各族人民都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民族语言文字特征,灵活采用多种健康传播形式,可将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编撰成不同语种的适合、方便各族人民倾听、阅读、学习的健康知识或技能材料,如可采用图画照片、标本模型、示范演示或视频资料等简单易懂方式进行,以增强科普教育的渗透力和可及性。再次,健康教育人员要掌握沟通技巧,沟通过程中尽量采用日常生活用语,避免专业术语,语言要通俗易懂,耐心解释说明。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手机、网络、新媒体等成为大众获取、阅读及处理健康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也亟需拓寬信息获取渠道,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开展实施。②以尊重信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制定了具体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各民族群众,不论信仰何种宗教,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他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而宗教作为一支强有力的能动力量,也有着不可取代的社会心理调节功能,能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要,能使人们保持一定信心和形式来应付现实,巩固群体规范,给个人行为提供了道德制裁,为共同的平衡所依赖的共同目的和价值观念提供了基础。可见,宗教信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开展健康素养提升系列活动中,应当要在尊重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少数民族第五居民之间要彼此赢得信任,搭建信任桥梁,建立沟通交流的基础。③发挥民族优势,因地因人制宜。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应当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生活风俗的民族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尤其要在充分考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等的状况下,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传播手段,创新策划贴近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的健康项目,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接受度高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有效利用少数民族生活风俗资源,包括充分发挥传统民族医药文化、民族音乐疗法等地方特色的作用和优势,因地、因人制宜制定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建议利用少数民族与吃有关的节日开展健康饮食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健康传播;利用少数民族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节日开展健康运动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健康传播;利用少数民族与音乐、歌唱有关的文娱节日开展健康心理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健康传播。从少数民族人们的衣食住行、爱好、嗜好、业余活动、风俗习惯与信仰等各方面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针对性、适宜性、可行性的健康素养提升策略。继承和发扬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 结束语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既离不开专业的健康教育人员的指导,更离不开公众自身的努力。而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既离不开政府的领导,更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参与,营造良好的有利的健康促进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健康责任,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健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模式。在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特点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干预,发挥各民族多元一体优势;通过学好通用语言,掌握沟通技巧、以尊重信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发挥民族优势,因地因人制宜等多种途径来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宽健康传播渠道,构建多元多系统交互平台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进而助推中国“中医中药中国行”、“健康城市”和 “健康中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矣佳蓉, 刘梅, 李灵清, 等. 2019 年云南省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養现状分析[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 15(1): 10-14.

[2] 韩金惠. 2018-2019 年乌鲁木齐市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评价及相关性研究[D]. 新疆: 新疆医科大学, 2020.

[3] 何秋平, 唐驰, 陈燕萍. 广西南宁市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20, 36(10): 933-937.

[4] 刘梅, 李灵清, 普世传, 等. 2018年云南省86个贫困县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20, 36(1): 13-19.

[5] 陈旭鹏, 赵金慧, 杨菲菲, 等. 2019年东西部两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况与促进策略[J]. 中国健康教育, 2020, 36(7): 602-605.

[6] 孙傲伊, 武轶群, 胡永华. 云南省楚雄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16): 90-94.

[7] 王曲元.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管幸福感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9.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研究”(编号:2018KY027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校级科研项目(编号:2017 mS023);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编号:sz201003)

作者简介:渠淑洁,女,讲师,研究方向:医学社会学,中医文化。E-mail:shujiequ@163.com

*通信作者:范丽君,女,广西中医药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健康素养提升策略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研究
以健康共治实现全民健康管理
优化护理首诊宣教内容对心血管患者阶段性掌握宣教内容的影响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