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永恒 光耀千秋
——砥砺奋进的山西青年革命先驱

2021-09-22 01:08王宇新
支部建设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太原山西革命

○ 王宇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9世纪中叶,积贫积弱的中国封建社会逐步瓦解,人民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遭遇挫折,历经苦难,革命蓄势待发。在民族危亡之时,无数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执殳前驱,打破封建文化的桎梏,追求真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发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山西太原的文瀛湖畔,众多信仰坚定、风华正茂、甘洒热血的爱国青年齐聚中共山西党组织策源地——省立第一中学校,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油画《山西建党》 (作者:田宏宝)

文瀛湖畔起春雷

新文化运动传入娘子关内,文瀛湖畔的省立第一中学校成为山西传播新文化的前哨阵地。先进青年传阅进步书籍报刊,评论时事,发表演讲,撰写文章,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作为全省各中等学校中最为活跃的省立一中,聚集了高君宇、王振翼、贺昌、张叔平、纪廷梓、傅懋恭(彭真)等革命先驱。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太原后,各大学校的学生们义愤填膺,闻风而动,成立了太原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太原学联)。5月7日,在太原学联的领导、组织下,省城11所大、中学校学生3000余人在海子边中山公园文瀛湖畔集会,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五四运动之后,在省城太原和全省各地,先进知识分子研究新思想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得到有效传播。6月,高君宇(李大钊的学生和助手,五四运动中著名的青年健将)以北京学联代表的身份来太原,发动山西学生参加全国学生的统一行动。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高君宇起了重要作用,是“山西省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政治活动家”。8月,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王振翼等人创办《平民周刊》。《平民周刊》以“为人民奋斗”为宗旨,立志“以山西实况报告世人,代人民呼号”。《平民周刊》作为山西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进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后,各种研究新思想、新文化的团体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太原各大学校涌现。

1920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高君宇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最早成员之一。他先后介绍山西革命青年王振翼、贺昌成为研究会的通信会员。北京党团组织建立后,高君宇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并担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首任书记,又介绍王振翼加入北京共产党组织。

1921年春,高君宇根据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指示回到山西,在省立第一中学召集王振翼、贺昌、李毓棠等十余人座谈马克思主义。5月1日,利用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机会,王振翼、贺昌等进步青年学生聚会,正式成立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王振翼担任书记。从此,晋华书社、平民小学、青年图书室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陆续创办,青年学会、见闻观摩会等革命组织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成立和革命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

1926 年中共榆次支部、中共榆次地委诞生地和晋华纱厂工人大罢工的指挥所——榆次城隍庙街(今东大街)

1922年5月下旬,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王振翼、贺昌先后任书记。同年12月24日,团地委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选举李毓棠、石钟秀、毛寿恩、张堉麟、贺昌为执行委员,贺昌再次当选为书记。太原团地委成立后,组织领导了省立一中学生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斗争坚持半年之久,最终学校不得不以另换了校长赢得了胜利。

1923年春,贺昌奉调到团中央工作。贺昌离开山西后,太原团的工作由李毓棠负责。就在这一年间,太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贺昌、李毓棠、傅懋恭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2月和5月,高君宇根据北京区委的指示,先后两次回到山西,着手进行中共山西党组织的创建和筹划山西国共合作的事宜。高君宇回到太原后,介绍太原团地委负责人潘恩溥、团地委执行委员张叔平、张堉麟,青年团法政专门学校支部书记侯捷庵(侯士敏)入党,与早期党员李毓棠等成立了中共太原小组。在此基础上,5月,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组建了山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太原支部,书记张叔平,组织委员傅懋恭(彭真),宣传委员李毓棠。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犹如山西革命航程上树立起的灯塔,山西人民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的坐标,获得了行动的向导,揭开了山西革命历史的崭新篇章。

三晋大地播火种

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后,即以高君宇所带《中共旅莫支部会议记录》中的旅莫支部为榜样,召开党员会议,严格组织生活,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党团员到工厂中参加工人运动,广泛播撒革命火种,在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1925年2月,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委改为共青团太原地委,3月中旬又选举了新的执行委员会,由傅懋恭任书记。中共太原支部和共青团太原地委首先领导了山西学生的反房税运动。全省各地积极响应太原的反房税斗争。反房税运动从表面上看是经济斗争,但实质上是反对阎锡山加强军阀统治、大搞扩张军备的政治斗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称赞道:“山西青年能够在阎锡山高压之下,代表本省民众利益而奋斗,自然是很值得各地青年仿效的。”反房税运动胜利后,山西的工人运动进入了高潮。

5月,太原国民师范学生掀起了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之后,建立以薄书存为书记的国民师范党支部,国民师范成为太原革命活动的又一个中心。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太原党团组织负责人张叔平、傅懋恭、纪廷梓、王瀛等,同山西国民党主要负责人、太原工商学各界代表人物取得联系,积极采取行动,举行游行示威,沿途散发传单,向路人讲演,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由太原市学联出面,联络省城工、商、学、市民等30余个团体共同组成太原市民沪案后援会,选举傅懋恭、纪廷梓为执行委员。6月30日,张叔平、纪廷梓编辑出版了《铁血周报》第一期。7月23日,太原市民沪案后援会改为山西雪耻会,张叔平任临时主席,《铁血周报》改为《雪耻周报》。为了推动反帝爱国运动向全省各地发展,太原党团组织先后派张叔平等人以太原市民沪案后援会的名义发动群众,指导革命运动的开展。

10月,中共太原特别支部成立,崔锄人(河北籍)任书记。12月,中共太原特支撤销,成立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崔锄人任地委书记。此后,在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山西各地党的组织纷纷建立,先后在晋中、晋西、晋南和晋北以及晋东南的部分县建立了组织,党的力量迅速壮大。在中共太原地委的领导下,山西工农革命运动逐步掀起高潮。在各地此起彼伏的工人斗争中,坚持半年之久的榆次晋华纱厂工人大罢工在山西工人运动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同时,全省各地农民斗争开始蓬勃发展。

1926年至1927年初,山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到1927年5月,全省有30多个县建立了中共党的组织,党员发展到1500余人,这些革命的火种,在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中发出耀眼光芒。

星火燎原守初心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在南方各省开展土地革命,星星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山西早期的革命先驱们,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安排下,分赴全国各地,用热血和生命践行共产主义信仰,守护着革命的初心。

高君宇是全国最早的50多名共产党员之一、山西第一个共产党员、山西党组织的创始人。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共中央第二届执行委员。“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生前题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一生的写照。他积极创建山西党团组织,在三晋大地播下革命火种,之后投身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高君宇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协助孙中山开展工作。1925年3月,高君宇积劳成疾,在北京病逝。

曾担任太原团地委书记的贺昌,1923年春调入团中央任经济部主任,他积极从事青年和工人运动。1926年1月,贺昌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莫斯科召开的代表大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参与到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之中。先后在湖北、湖南、广东、天津等地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多次组织和领导了当地的革命斗争。1935年,在江西会昌战斗突围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贺昌牺牲后,陈毅挥泪写下《哭阮啸仙、贺昌同志》寄托哀思。

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曾任共青团地委书记的傅懋恭,1925年,以“傅春雷”为笔名,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就给团中央写信达20余封,及时汇报山西革命斗争的情况。8月,傅懋恭奉调前往石家庄领导正太铁路工人运动,为劳工利益奋战,并积极组建石家庄党、团组织。1926年,傅懋恭不幸被捕,在狱中6年的时间里,他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出狱后,傅懋恭立即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懋恭成为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人。

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曾担任中共太原支部书记的张叔平,在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积极组织太原各大、中学校的学生集会,声援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同时,并前往汾阳等地组织各界“沪案后援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不分国籍,不分宗教,不分阶级”一致奋起,团结救国。1926年年初,张叔平奉调离开山西,经北京来到黄浦江畔,担任中共上海区委(亦称中共江浙区委)杨树浦区部委书记,以报馆记者身份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6月,浙江省委正式成立,张叔平任组织部部长兼工人部部长,积极组织和开展党团活动。不久后,张叔平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非人折磨,仍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1月20日深夜,刽子手用8寸长的钯钉将张叔平的双手钉在墙上、双脚深深钉入土中,张叔平依然高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共产党人是杀不尽、斩不绝的!为共产主义哪怕抛头颅,为劳苦大众甘愿背十字架”,直至壮烈牺牲。

中共太原支部创建初期主要成员、山西早期青年学生运动先驱、马列主义传播者纪廷梓,1925年在太原组织了反房税斗争,声援并支持五卅运动。他以《铁血周报》(后改为《雪耻周报》)为宣传舆论阵地,以笔代枪,推动太原地区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0月,纪廷梓主持中共南口(北京昌平)党团工作,他十分注意发动和教育群众,积极组织工人参加各种政治运动。1928年后,纪廷梓调任中共顺直省委巡视员,负责顺直省委秘密文件和省委机关报《出路》的编写和刻印工作。1931年1月,纪廷梓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始终未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党组织的秘密。8月,被迫害致死。

山西早期革命先驱、中共太原小组成员之一的侯士敏,在1924年9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改选时,当选为候补委员。他积极领导山西的革命运动,一腔热血,忠诚为党。1926年11月,侯士敏根据李大钊的指示,南下武汉,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工作,公开职务是该军教导团营长,期间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1927年,由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致使革命形势急剧变化。在极端严酷的形势下,侯士敏大义凛然,坚持共产主义崇高信念,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继续在军队中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12月,在广州起义的战斗中,侯士敏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不幸在游头山的激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2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栉风沐雨、甘洒热血,才有了崇高革命事业的光明前景。我们要铭记革命先驱,铸牢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猜你喜欢
太原山西革命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