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之“能”

2021-09-22 01:08王玉堂
支部建设 2021年1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革命

○ 王玉堂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对于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新时代新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向前进意义重大。

一、中国共产党“能”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但不同政党的理想、信仰和追求很不相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对共产党人而言,理想信念就是精神上的“钙”。有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精神力量,就会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不惧任何风险挑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6 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 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 人。长征途中,一位红军战士忍着饥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延安时期,大批热血青年“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这些英雄壮举的背后是理想信念的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从为国之重器呕心沥血的郭永怀、邓稼先等“两弹元勋”到“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袁隆平,从“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不惧危险、勇敢逆行的钟南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在他们身上,彰显的同样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共产党人是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结合的统一论者,始终坚信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坚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接续奋斗,不仅成就了百年大党,而且领导人民创造了世纪伟业。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理想信念能够把全党凝聚起来、把人民团结起来,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极端困难中发展壮大,在迷茫困难中毅然奋起,在革故鼎新中开辟未来。

二、中国共产党“能”在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理论就是旗帜,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理论引领。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靠理论起家,理论兴则党兴,思想强则党强。党在成立初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走过不少弯路,遭受过惨痛挫折。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抵制和纠正党内错误路线的斗争中,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引领中华民族站了起来。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引领中华民族富了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非凡的政治智慧、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和由此带来的伟大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升华到理论层面,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篇章,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能就能在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能”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论断,并在党的七大上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入党章。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形象标识和永葆生机的精神密码,成为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开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坚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吸取思想营养和智慧,概括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著名论断,创造性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根本衡量尺度,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初心使命,自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中国共产党能就能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四、中国共产党“能”在具有坚强的组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组织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列宁曾经说过,“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1929 年4 月5 日,毛泽东同志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首次提出党的组织力这一概念。1939 年5 月,他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中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可能。”1943 年11 月,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进一步指出:“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能,并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超严密的组织体系、超稳定的组织结构、超高效的运行机制、超强的创新创造力和决策执行力,从而使之具有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无可比拟的组织优势、力量优势和执政优势。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豪迈地说:“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起决定性作用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好,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广泛地通过党的组织凝聚共识、积聚力量、汇聚智慧,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力量优势、政治优势。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坚强的组织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强大组织力、号召力,使中国共产党越发具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战斗力和知难而进、愈挫愈勇的旺盛生命力。

五、中国共产党“能”在具有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不仅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而且还像大海一样拥有自净功能,具有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和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逐步形成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机制,确保党自身出现问题能够主动进行自我纠正、自行解决。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我们党从嘉兴南湖红船起航,一路劈波斩浪,穿越百年时光,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关键在于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探索走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成功道路,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成功纠正了党内的各种错误倾向,取得了革命胜利。特别是通过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通过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通过延安整风,解决了党内存在的思想分歧、宗派主义等问题,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奠定了强大思想政治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开展整风、整党和“三反”、“五反”运动,严厉打击党内的贪污、浪费、受贿等腐化堕落行为,保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眼睛向内、刀刃向内的勇气,正视党内存在的问题,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更有活力。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走出成功管党治党新路子,不仅有能力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而且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一切问题。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革命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