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营养干预和运动对单纯性肥胖男大学生的减肥效果

2021-09-22 06:39苏绍会
关键词:能量消耗骨骼肌内脏

苏绍会

(蚌埠学院体育部,安徽蚌埠233030)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丰富的食物选择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工作和出行方式的改变减少了日常体力活动。肥胖的发生主要与体力活动减少以及能量摄入过多有关[1]。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定义身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内脏脂肪等级大于9属于肥胖[2]。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的主要因素。当前,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大学生的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如何有效减肥极其重要。本文采用文献和实验研究方法,以蚌埠学院60名具有减肥意愿的单纯性肥胖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名,一组为营养干预减肥组,另一组为运动干预减肥组,分析营养干预和运动干预对他们的体重、体脂率、体质指数、肌肉含量、基础代谢、腰臀比、内脏脂肪等级等身体成分的影响,并考查干预减肥结束后身体成分的反弹情况。

1 实验研究方法

为了分析营养干预和运动对单纯性肥胖男大学生减肥效果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用平均数±标准差(x±s),以p<0.05的差异性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测试指标为身体成分,主要有身高(m)、体重(kg)、体质指数(BMI)、体脂率(PBF)、骨骼肌、腰臀比(WHR)、基础代谢(BMR)和内脏脂肪等级。实验仪器有身高电子测试仪、韩国IN BODY 230人体成分分析仪、健身器械(租借健身俱乐部器械)、心率测试仪。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先采用身高电子测试仪测量学生身高,测试结果保留2位小数,单位m。然后,采用韩国IN BODY 2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2组学生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在完整实验过程中要对2组学生进行3次测试:(一)干预前,测试2组学生的身体成分指标(表1);(二)干预实验3个月,测试两组学生身体成分变化情况(表2);(三)3个月干预结束,无干预一个月,测试两组学生的身体成分变化情况(表3)。

(1)营养干预。限制膳食热量,调整膳食结构,其原理是减少热量摄入,迫使身体消耗体内脂肪实现机体能量平衡。受试者每天摄入的营养素热量是1 800 kcal(7 531.2 kJ),营养素的供应比例是优质蛋白质20%、脂肪25%、糖类55%,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量每天不少于1.5 g/kg体重。聘请临床营养师设计食谱指导厨师制作,用称量法供给学生。为了避免由饮食减少引起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适量补充含微量营养素补充剂。整个干预过程在医务监督下进行,干预过程中禁止零食、加餐和各种饮料。3个月干预结束后不限饮食。

(2)运动干预。采用抗阻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每天正常3次进餐,每餐不控制进食量,但禁止加餐,除了正常补水外,禁止喝各种饮料。受试者每2天训练1次,每次30 min抗阻力量练习后再进行30 min有氧运动。每次力量训练前热身10 min,预防运动损伤;运动结束后拉伸放松15 min,促进机体恢复、预防肌肉僵化。

抗阻训练:练习内容以身体的大肌群为主、小肌群为辅。采用本人最大力量的40%~60%,每组10~15次,组间休息30 s,每项练习5组。

有氧运动:采用动力型的有氧运动,并有大肌群参与的中低强度运动。内容包括在跑步机上跑步、骑动感单车、踩椭圆仪。运动过程中心率控制在120~140次/min,运动30 min,期间可以适量补水,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整个训练过程有训练师全程监控。

2 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特征

身体成分是反应人体健康状况的主要依据,标准体重大学生身体成分:BMI 18.5~23.0、PBF 10~20、WHR 0.8~0.9、内脏脂肪等级1~9、骨骼肌含量31.7~38.7、基础代谢2 035.63~2 406.82,其中PBF、WHR和内脏脂肪等级是反映人体的脂肪含量。内脏脂肪等级直接反映人体内脏脂肪含量[2]。内脏脂肪等级越高,对健康的危害越大,是肥胖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骨骼肌含量和基础代谢能够反映机体的基础代谢水平,与机体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有关。表1为实验前大学生的身体各项指标。

表1 营养干预组和运动干预组肥胖学生的身体各项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选取的2组肥胖学生的各项指标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身体成分各项指标符合肥胖人群的特征。

3 营养干预和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大学生常用营养干预和运动减肥。营养干预减肥往往受到大学生的追捧,方法简单、短期内效果显著且不需要技术支撑。从能量平衡理论视角,营养干预就是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来减少能量摄入,使能量的消耗大于摄入,通过消耗体内脂肪来达到能量平衡,实现减肥目的。但营养素减少量与减肥不成线性关系,因为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变化通常会引起机体的代谢性补偿。研究指出,在营养干预减体重过程中,代谢性补偿会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内脏的新陈代谢减慢,能量消耗减少,内脏脂肪消耗减少[3-4]。营养素的供应减少会使机体在消耗内脏脂肪的同时消耗肌肉细胞来补充能量消耗。国外学者研究显示,营养干预减少脂肪会造成骨骼肌流失[5]。

运动干预减肥使机体的骨骼肌和基础代谢增加。成年人机体的能量消耗有三个途径:基础代谢、运动产热、食物的热效应。运动产热是通过运动时的能量消耗来实现的,是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部分。运动耗能容易发生,采用不同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能量消耗也不相同。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比单纯的一项运动耗能更大,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内脏脂肪,使骨骼肌增加,同时提高基础代谢[6]。运动能耗还具有持续性,机体运动时需要消耗能量,当运动结束时还会产生过氧消耗。在运动和恢复过程中,骨骼肌有氧耗能主要来自体内脂肪组织甘油三酯[7]。另外,机体运动时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激活动,神经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与调节能量代谢有关的激素,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变化,如核苷酸、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脂肪酸、肥胖抑制素等增加,提高内脏器官新陈代谢,增加体内能量消耗,内脏脂肪氧化增加[8]。

营养干预和运动都从能量平衡视角实现了摄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通过消耗内脏脂肪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两者对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不相同。表2为实验3个月后的成体成分测试结果。

表2 营养干预组和运动组干预3个月的身体成分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营养干预3个月学生体重平均减少(9.02±0.45)kg,BMI平均下降3.10±0.45,WHR平均下降0.26±0.12,PBF下降4.10%,内脏脂肪等级下降1.34±0.24。运动干预3个月后学生体重平均下降(8.67±0.37)kg,WHR平均下降0.32±0.13,PBF下降8.10%,内脏脂肪等级下降3.87±0.36。

每组学生干预前后体重、BMI、WHR下降明显。干预后2组学生体重、BMI、WHR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营养干预组BMR平均下降319.70±25.67,运动干预组BMR平均增加430.22±17.25。营养干预组骨骼肌平均减少(2.10±0.35)kg,运动干预组骨骼肌平均增加(4.20±0.46)kg。2组的基础代谢、骨骼肌、脂肪含量,内脏脂肪等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此可见,2组干预减肥学生的体重都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不显著。但体脂率(PBF)、骨骼肌含量、腰臀比(WHR)、基础代谢(BMR)、内脏脂肪等级在2组间有显著差异。重要的是营养干预使机体骨骼肌和基础代谢减少,而运动干预使得机体骨骼肌和基础代谢增加。

4 营养干预比运动干预减肥容易反弹

营养干预降低了机体的基础代谢,干预结束很容易造成复胖。在营养干预减肥过程中,当机体的能量摄入减少时代谢性补偿使得基础代谢降低。基础代谢约占个人每日能量消耗的60%~70%,如果能量消耗降低,能量储存量也增加,饥饿感增强,一旦干预停止,被干预者胃口大开,能量储存快速上升形成复胖[9]。

运动干预提高了机体的基础代谢,干预结束后短期内不容易复胖。运动干预减少了体重,骨骼肌和基础代谢增加。抗阻运动使机体肌肉含量增加,有氧运动提高了机体的有氧耐力,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基础代谢提高[10]。骨骼肌和基础代谢是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同等质量的骨骼肌耗能是脂肪的15倍[11]。运动干预结束后,短期内机体的基础代谢不会降低,这可能是运动减肥后不容易复胖的原因之一。

表3表明,营养干预组干预结束后1个月身体成分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体重平均增加了(6.31±0.24)kg,BMI平均增加2.53±0.37,PBF平均增加3.61±0.27个百分点,WHR平均增加0.25±0.06,骨骼肌平均增加(0.84±0.17)kg,BMR平均增加289.10±12.06,内脏脂肪等级平均增加1.78±0.25。营养干预3个月身体各项指标与干预结束后1个月各项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干预3个月身体各项指标与运动干预结束后1个月身体各项指标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营养干预组干预结束后,身体各项指标还原速度较快,而运动干预组身体各项指标还原速度较慢。因此,营养干预比运动干预容易反弹。

表3 干预结束1个月后2组身体各项指标变化

5 讨论与结论

单纯性肥胖是相对于病理性肥胖而言的,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脂肪过度增生的慢性疾病,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异常为主要因素,而非继发性病理性肥胖[12]。当人体摄入和消耗的能量趋于相等时体重保持正常。当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时,多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形成肥胖。当摄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时,通过消耗体内脂肪产生能量满足机体正常代谢体重就会减轻。人体日常的能量供给来自于营养物质的摄入,而成年人的能量消耗是通过基础代谢耗能、运动的生热效应耗能、食物的生热效应耗能来实现的[13]。

营养干预和运动干预减肥从能量平衡的理论上看都是可行的,但营养干预是人为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迫使机体消耗自身能量实现减肥,机体在消耗内脏脂肪的同时也会消耗蛋白质(骨骼肌)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造成骨骼肌流失。另外,人为减少营养物的摄入,使机体产生应激活动降低自身的基础代谢,营养干预减肥会使机体的基础代谢降低,干预一旦结束反弹速度较快。

运动干预减肥是通过机体的运动耗能实现的,机体通过抗阻训练消耗内脏脂肪,骨骼肌的肌纤维增粗使骨骼肌质量增加。机体通过有氧运动增加了机体细胞活性,新陈代谢加快使机体的基础代谢提高,即使运动干预停止,机体的骨骼肌含量和基础代谢也不会快速减少。基础代谢是机体安静状态下能量消耗的主要途径,这也是运动减肥反弹速度较慢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1)营养干预减肥的同时机体骨骼肌含量较少,基础代谢降低;(2)运动干预减肥的同时机体骨骼肌含量增加,基础代谢增高;(3)运动干预比营养干预在减少机体的内脏脂肪方面效果更好;(4)运动干预比营养干预减肥反弹速度慢。运动比营养干预减肥方法科学,效果显著持久。运动减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长期坚持,这不仅仅能保持减肥效果,还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从两种减肥方法的科学性和长效性来看,运动减肥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能量消耗骨骼肌内脏
太极拳连续“云手”运动强度及其能量消耗探究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没别的可吃
空心猪
好吃的内脏
过多吃腰子男性易不育
运动与骨骼肌的重构研究
剔除巨噬细胞可通过抑制肌再生因子和Akt/mTOR信号通路损害骨骼肌再生
IL-15与骨骼肌能量代谢调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