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独立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2021-09-22 02:39陈晶晶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入考核成绩教研组

陈晶晶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儿科,山东淄博 255120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明显增加,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显著提升[1]。伴随二胎政策的实施,儿科患儿数量明显增加,加上受患儿对护理配合度差及护理技术操作等问题影响,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都明显增加,而如何让儿科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尽早上岗一直是各级医疗机构研究的重点[2]。岗前培训可以让新入职护士在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变,但传统的岗前培训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形式比较单一、时间也短,远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医疗服务需求[3]。为了探讨适应的岗前培训模式,尽快提高儿科新护士的工作能力,该院随机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入职的护士中选取60名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在平均分组后分别予以多元化岗前培训模式和常规岗前培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该院新入职的护士中选取60名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随机分组软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予以多元化岗前培训模式)和对照组(予以常规岗前培训模式)各30名。纳入标准[4]:该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备案;护士对该次研究了解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儿科进修护士除外;不能配合该次研究者;外出学习者除外。观察组30名护士中,1名男性和29名女性;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1±2.2)岁;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12名,专科学历18名。对照组30名护士中,1名男性和29名女性;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1±2.2)岁;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12名,专科学历18名。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岗前培训模式,具体为[6-7]:新入职护士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培训(院部和护理部分别为1周和3周),培训方式为集中学习和操作演示相结合。其中院部的培训内容以医院文化、医院各种规章制度、绩效考核等内容为主,而护理部培训内容则以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安全教育、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护士礼仪教育、护患沟通技巧等内容为主。操作技能则以22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及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心电监护、除颤仪使用等急救操作内容为主。同时播放基础操作视频及专科操作视频,隔日新入职护士则在示教室进行实操训练,由指导老师当场解疑答惑。观察组则予以多元化岗前培训模式,具体为[8-9]:①设置多元化培训模式岗前培训教研组,培训工作由教研组统一安排和管理。同时从临床抽取多名主管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规范化培训老师并分为理论教研组、操作教研组和简易标准化患者。②新入职护理人员成立同伴互助小组,每个小组选取组长1名,要求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并善于沟通交流、乐于奉献。每个小组中本科生和大专生要求搭配合理,共同进行小组讨论、指导、示范、教育、咨询、监督与评价。建立教研组考评制度,团队中任何学员考核不及格都影响整个小组得分,同样,小组在分析讨论病例、理论、操作等考核中成绩优异的可酌情加分。③设置网络培训平台,组织成员进行自我学习。培训平台开放期间,护理人员可根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每次登陆都会自动签到并记录学习时间。教研组老师会将当天培训测试题及次日需培训的内容提前上传至网络培训平台,新入职护士在完成当天学习内容测试后可预习第2天学习内容。④进行案例分析。理论授课老师可根据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问题编写设计情景案例,通过此训练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观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在第2天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案例,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培训老师的引导性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⑤做好技能操作培训。每天定时组织新入职护士观察操作技能视频,第2天在示教室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从全院抽取操作规范的护理人员进行现场示教,同时由操作教研组设计编写临床案例进行操作技能培训,教研室客串简易标准化患者,指导新入职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护理质量得分。其中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护理质量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新入职护理工作能力越强[10]。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比较

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94.51±6.19)分、(96.86±7.13)分]较对照组[(85.11±8.11)分、(83.20±7.92)分]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比较[(±s),分]

组别 理论考试成绩 操作技能成绩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85.11±8.11 94.51±6.19 5.046<0.05 83.20±7.92 96.86±7.13 7.020<0.05

2.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评分指标(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得分比较[(±s),分]

组别 基础护理 危重症护理 病房管理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75.21±2.67 81.25±5.73 5.234<0.05 80.37±1.74 90.30±6.6 7.970<0.05 85.10±8.16 94.49±6.23 5.011<0.05专科护理 护理安全83.20±7.93 96.89±7.18 7.010<0.05 85.16±8.14 95.01±6.24 5.259<0.05

3 讨论

儿科作为临床重点科室之一,患儿配合度差,因此护理难度较大,护理风险较高,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护理水平,岗前培训除了常规内容外,还要进行某些特殊的训练和专科知识培训[11]。有资料显示[12],儿科护理质量的好坏和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经验以及护患沟通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这对于尚未完全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综合能力不强的新入职的护士来说,工作压力极大。而选择适宜的培训模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新入职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该研究显示,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得分(94.51±6.19)分、(96.86±7.13)分较对照组(85.11±8.11)分、(83.20±7.29)分]明显较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评分指标(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得分均明显较高(P<0.05),这说明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独立岗前培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金洪燕等[8]在其研究中指出,儿科新护士经过多元化培训前的理论成绩为(74.3±3.2)分,操作成绩为(75.1±3.4)分,综合素质为(73.8±2.8)分;培训后的理论成绩为(88.2±1.5)分,操作成绩为(90.8±0.7)分,综合素质为(92.6±1.7)分;儿科新护士培训后各项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5),这和该次报道基本一致。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居民对健康需求明显增高,儿科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新入职护士上岗前必须接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系统地培训,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综合实力[14]。多元化培训模式设立专门的培训教研组,统一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了管理的同质化。同时成立同伴互助小组,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在轻松环境中互相督促和学习,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5]。成立网络培训平台,让新入职护士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测试,提前预习第2天学习内容,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学习主动性。由教研组根据临床常遇到的问题编写各种情景案例,让新入职护士分析和讨论,既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又增强了新入职护士面对典型问题时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6]。常规培训模式以集中授课和观看视频等方式为主,整个培训过程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课程比较枯燥,因此新入职护士的学习主动性并不高。而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后,通过模拟临床中的典型案例,有效地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通过网络测试和提前预习,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新入职护士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7]。同时通过小组间的考核,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明显增强了新入职护士的综合素质。多元化培训模式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效结合,同时在学习中引入评判性的思维训练,增加了新入职护士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互相督促,提高团队协助能力,进一步促进护理人员角色的转变。

综上所述,将多元化培训模式用于儿科新护士独立岗前培训中,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还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新入考核成绩教研组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