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及L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运用

2021-09-22 02:49唐锐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带教考核成绩内科

唐锐敏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南永州 425000

随着当前公众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消化系统疾病呈现高发趋势,临床消化内科接诊患者数量持续增多。医生作为解决患者病痛、维护患者机体健康的一线工作人员,其自身经验及专业性是保障就诊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救治的先决条件,因此,临床带教的实施,致力于为临床科室培养更具专业性、具有丰富经验、疾病诊断准确的医务人员,以此提高医院疾病救治有效性,树立良好口碑[1-2]。临床带教教学方式多样,且随着教育领域、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具有良好教学质量及显著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产生。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均属临床带教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两者教学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3],对该院62名于2019年1—8月入院见习学生开展该次课题研究,探讨C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联合应用于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带教当中的教学效果及带教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62名入院见习学生以随机评估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各31名,常规组男性16名,女性15名;年龄20~25岁,平均(21.08±0.42)岁;学历:大专学历10名,本科学历12名,本科以上学历9名。研究组男性13名,女性18名;年龄21~25岁,平均(21.73±0.27)岁;学历:大专学历6名,本科学历15名,本科以上学历10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LBL教学法。理论及临床实践课程均由临床带教教师带领实习生逐一完成,依据临床带教教学大纲对见习学生开展教学,理论知识点以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讲解完毕后询问见习学生有无未理解项;见习学生表示充分理解后,带领见习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进行对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指导见习学生对患者诊疗做正常操作,可由带教教师对操作进行示范,见习学生进行观摩,以此促进见习学生掌握临床操作技巧。课后开展考核,对见习学生临床实践和理论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依据考核结果,分析教学中不足及弊端,后续完善课程教学细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及见习学生课程掌握情况。

研究组采用CBL联合LBL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教学目标制定:在教学方案拟定中,根据带教课程进展,针对性拟定教学目标,以此为课程重点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制定后仔细整理,分发于见习学生,使见习学生了解课程进程及学习目标。

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案例的选择需遵循带教课程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临床病例作为课程案例,充分采集病例信息资料,课程讲解过程中做到患者资料信息精准,从而保障课程讲解及见习学生治疗方案拟定准确性,提高见习学生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经验。

③分组教学:采取分组方式将见习学生分配成≥3人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定组长,配合带教教师工作,同时管理小组人员及相关事务,带领组员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遇到问题共同研讨,带教教师定期抽查小组学习情况及课程掌握情况,开展评比,促进见习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见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④问题求证讨论:带教教师授课完毕后,预留课后作业或研讨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命题遵循课程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下一堂课程开始前,各小组分别阐述题目及解决方案、理论依据等,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指出不足,开展辩论,详细分析问题解决方法及有效策略,培养见习学生问题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增进其临床经验及问题解决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见习学生临床考核成绩,统计项分别为理论考核、实操考核,总分100分,考核分值越高,表明见习学生学习情况越好。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见习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评估项分别为课程参与积极性、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能力、问题应变能力等,满分50分,得分与教学效果成正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见习学生临床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见习学生临床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见习学生临床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理论考核 实操考核常规组(n=31)研究组(n=31)t值P值68.27±5.15 83.66±3.42 13.860<0.001 61.81±2.39 80.20±4.53 19.991<0.001

2.2 两组见习学生教学效果比较

研究组教学效果各项评估得分均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见习学生教学效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见习学生教学效果比较[(±s),分]

组别常规组(n=31)研究组(n=31)t值P值课程参与积极性29.65±2.71 40.89±2.62 16.602<0.001理论知识运用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31.11±3.57 42.72±3.49 12.947<0.001 28.24±2.52 46.02±4.83 18.171<0.001 27.67±3.48 42.39±3.52 16.557<0.001沟通能力 问题应变能力28.73±3.61 43.05±2.10 19.090<0.001 30.43±4.27 43.56±3.95 12.567<0.001

3 讨论

消化内科在临床科室中具有一定特殊性,所接诊患者患病情况、年龄、患病类型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及跨度,且部分疾病病情症状较为隐蔽,无特异性,由此导致诊断、治疗实施难度,因此在疾病救治过程中,医生需有丰富的经验及诊疗技术专业性,从而降低疾病影响,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延长其生存期限[4]。消化内科带教教学涉及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操作技巧等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及带教教学困难性,如不能采取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消化内科见习学生进行临床带教,极易影响学生见习效果及教学质量,存在不良影响[5-6]。

LBL教学方式是当前临床见习带教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遵循临床见习带教大纲对见习学生进行临床教学[7]。虽然具有一定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被动学习和接受课程知识,对见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意愿均无法做到有效引导,从而导致见习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在当前临床见习带教中效果并非理想,存在滞后性。

CBL教学方式则是以临床案例为课程带入方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临床中具有代表性案例,设定课程重点,以此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及见习学生课程知识理解困难,拉近见习学生与临床科室之间距离,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对建立见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进其学习积极性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临床见习带教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为使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带教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8-9]。将CBL及LBL教学法进行联合,对科室见习学生进行带教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拟定教学计划、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案、分设学习小组、问题求证和探讨等方式,显著提高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学生学习质量,引导见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理论、实践教学,对见习学生课程知识点掌握水平、应用能力、问题应变、处置能力有效培养,因此教学效果较LBL教学方式更为显著[10]。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见习学生经临床带教后,临床考核成绩、课程参与积极性、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能力、问题应变能力等教学效果评估项分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CBL教学方式和LBL教学法联合,能够对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在临床带教中运用效果显著,值得使用推广

猜你喜欢
带教考核成绩内科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寓素质教育于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做法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