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科临床带教应用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

2021-09-22 02:46吴剑雄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肿瘤科带教医师

吴剑雄

长沙市第四医院血液肿瘤科,湖南长沙 410006

血液肿瘤科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既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病,如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也会收治部分累及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科室[1-2]。因疾病种类较多,病因复杂且不易鉴别,需要该科室的医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实习医师是未来工作的临床工作者,其在正式进行临床工作前,来血液肿瘤科实习是他们临床诊疗工作的必经之路。在科上岗前,均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带教,帮助其快速适应临床工作,培养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以便高效解决临床问题[3-5]。以往临床上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带教,主要是通过带教老师口头讲解和示范操作,虽有一定的带教效果,但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少,课堂相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降低带教质量[6-9]。故需要寻找新的带教方式,提高带教效果。基于此,该文随机选取在2019年1—12月期间该院血液肿瘤科的临床实习医师52名,对血液肿瘤科临床带教应用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血液肿瘤科进行轮转及实习的临床医师中随机抽取52名进行调查。所有血液肿瘤科临床实习医师均知晓该次研究内容,自愿参加并签订相关协议。对52名临床实习医师按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两组,即参比组和研究组,每组26名。

参比组中男性实习医师有17名,女性实习医师有9名,其中年龄下限为22岁,年龄上限为29岁,平均年龄为(25.49±3.71)岁;受教育水平:本科文化水平实习医师有15名,研究生及以上文化水平实习医师有11名。

研究组中男性实习医师有16名,女性实习医师有10名,其中年龄下限为22岁,年龄上限为29岁,平均年龄为(25.52±3.68)岁;受教育水平:本科文化水平实习医师有14名,研究生及以上文化水平实习医师有12名。

两组血液肿瘤科实习医师的各项基本资料之间进行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之间可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参比组实习医师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包括选取带教老师,制定教学方案,执行教学方案,由带教老师一对一口头讲解血液肿瘤科相关理论知识,介绍相关工作流程,示范实践操作技巧,嘱咐注意事项,完成出科考核等。

研究组实习医师实施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①选取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好的教学能力,较高的科研能力,且于该院血液肿瘤科工作至少3年以上。所有选取的带教老师均需要经过该院相关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为实习医师进行带教工作,以此提高师资质量,更好地进行带教工作。②制订教学计划。带教老师需要根据该院教学大纲和血液肿瘤科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教学计划,突出教学重点内容,选取相应临床典型案例和素材,以便带教时使用。此外,带教老师还需要了解实习医师的专业水平,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带教最优化。③开展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在正式开始带教前一个星期,需要带领实习医师熟悉院内环境和科室分布,了解医院医疗资源,进行人文精神宣教,培养临床思维和责任意识,学习血液肿瘤科的工作流程,做好基础工作。之后开始正式带教。带教老师需要先将实习医师进行分组,每3~4人为一组,指定一名实习医生为组长,负责做老师和组员的协调工作,以便带教工作顺利开展。在课上带教老师给出与血液肿瘤科教学内容契合的临床典型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找到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予其充足讨论时间,并于课下自行查找资料和图书,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之后在课上,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大家思路,选取最佳方案并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给出最佳方案并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图,以便学生课后进行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后,带教老师可以在征得患者的许可下,带领学生进入病房,在带教老师监督下,为患者进行诊治服务,真实接触患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同时,带教老师可以纠正学生错误操作,以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④出科考核。在实习医师实习期结束前两周,由该院管理人员和血液肿瘤科相关人员设计考核内容,共包含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及总成绩3部分,以此了解实习医师在实习期的学习成果。另外,还需要实习医师对带教老师的带教工作进行评价,以此发现带教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作出改进方案,为日后带教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1.3 观察指标

①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总成绩3项成绩,总成绩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其中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各占50%,即成绩最低均为0分,成绩最高均为50分,成绩越高说明两组血液肿瘤科实习医师的专业水平越高。

②临床工作能力:包括随机应变能力、言语沟通能力、医疗诊治能力、科研工作能力4种能力,满分为100分,每种工作能力各占25%,分值最低均为0分,分值最高均为25分,分值越高说明血液肿瘤科实习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越好。

③带教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种评价,通过该院管理人员编辑调查问卷发放回收,由该院专业人员进行归纳统计。0~69分表示实习医师对带教情况不满意,70~89分表示实习医师对带教情况比较满意,90~100分表示实习医师对带教情况非常满意。带教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方法

对两组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医师带教后的考核成绩对比

经过不同方式带教后,研究组实习医师的考核成绩与参比组相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医师带教后的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习医师带教后的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26)参比组(n=26)t值P值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总成绩48.32±1.18 45.53±2.32 5.466<0.001 48.61±1.11 45.74±2.38 5.572<0.001 96.92±2.57 91.26±3.63 6.489<0.001

2.2 两组实习医师带教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对比

经过不同方式带教后,研究组实习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与参比组相比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医师带教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实习医师带教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26)参比组(n=26)t值P值随机应变能力23.04±1.13 20.59±1.47 6.738<0.001言语沟通能力 医疗诊治能力23.38±1.06 21.15±1.12 7.374<0.001 23.18±1.52 20.97±1.72 4.909<0.001科研工作能力22.77±1.39 20.48±1.26 6.224<0.001

2.3 两组实习医师带教后的带教满意度对比

经过不同方式带教后,研究组实习医师的带教满意度与参比组相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医师带教后的带教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血液肿瘤科主要是研究血液系统中恶性肿瘤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累及血液系统的科室,该科室治疗的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多见。而症状方面,多为乏力、疲劳、食欲不振等一般症状为主,常伴随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或症状之后,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延误患者治疗时机,危害其生命健康[10-11]。该科室临床医师专业素养的高低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预后恢复有重要关系,但多数实习医师是刚从各所高等医学学府毕业的学生,在校内虽进行过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的学习,但为真正为患者服务过,缺乏责任心与临床思维,在解决临床问题时有不足之处,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过渡期,帮助实习医师尽快适应临床工作,为日后遇到血液肿瘤疾病时,能及时甄别,合理诊治打下坚实基础[12-15]。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通过选取带教老师,制订教学方案,由带教老师一对一口头讲解血液肿瘤科相关理论知识,介绍相关工作流程,示范实践操作技巧,嘱咐注意事项等方式为学生进行带教,虽有一定的带教效果,但缺乏师生沟通和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深,在日后处理临床事务时,极易出现失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6-18]。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带教方式也不断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实习医生带教需求,需要寻找新的带教方式,提高带教质量。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案例为出发点进行展开的教学方式,通过选取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好、科研能力强、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师资质量;通过根据该院教学大纲和血液肿瘤科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教学计划,突出教学重点内容,选取临床典型案例和素材,做好带教准备工作[19-20];通过带教前一个星期,带教老师带领学生熟悉院内环境,进行人文精神宣教,培养临床思维和责任意识。之后,由带教老师将学生分为3~4人/组,指定组长进行协调工作。在课上给出适合的临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其课下自行查找资料,找到解决办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下次课上,给予学生讨论时间,选取最佳方案予以展示,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给出最佳方案,设计知识网络图,为课后复习做依据。此外,经过理论学习后,在患者许可下,带领学生进入病房,为患者进行诊治服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通过出科考核,实施双向考核制度,以此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带教老师带教效果,为日后教学做准备。

该研究表明,研究组实习医师带教后的考核成绩和临床工作能力均好于参比组,且带教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对血液肿瘤科实习医师采用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更佳,能够丰富实习医师理论知识,培养实习医师临床工作能力,提高带教质量,建议使用。

猜你喜欢
肿瘤科带教医师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启发式教学查房在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PDCA循环法在肿瘤科患者换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寓素质教育于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做法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