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调研

2021-09-22 02:39许锐高华何俊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肛肠常州市社区卫生

许锐,高华,何俊

1.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中心,江苏常州 213000;2.常州市天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江苏常州 213000;3.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江苏常州 213000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有效以及简便易学等特点的中医药技术,这类适宜技术是我国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常见的慢性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能够有效缓解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现状,也可促进中医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1-2]。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适宜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的十大类95项中医药技术,其中包括了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推拿类、中医微创类、敷熨熏浴类等[3]。既往调查研究显示[4-5],基层医院由于各方面条件有限,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数量以及推广范围。该次研究于2021年1月4—31日对常州市城区和郊区的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相关调研,明确十大类中医适宜技术在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推广应用情况,从而为中医适宜技术在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性、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常州市城区和郊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样本。

1.2 方法

①调查方式。采用整体抽样法,于2021年1月4—31日向常州市城区和郊区内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填写。共发放问卷14份,回收14份,有效问卷14份,有效率为100.00%。②调查问卷。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内容以及相关的政策,自行设计《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现况调研》问卷。问卷由基本情况、十大类95项中医适宜技术具体开展状况、中医特色诊疗开展情况3部分组成。基本情况包括了中医适宜技术是否提供上门服务、中医医师人数、适宜技术人才培训频率以及经费投入等。适宜技术开展状况包括了具体开展的项目、应用科室、可操作的医师人数以及近3年服务总人次等。③研究数据采取双录入法,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为(±s),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

2 结果

2.1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相关人力资源情况

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中医医师147名,非中医医师408名,中医医师占比为26.5%。在中医医师中,高级职称32名(21.8%),中级职称60名(40.8%),初级职称46名(31.3%),执业助理中医师9名(6.1%)。

2.2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总体推广情况

调查的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开展的项目涉及95项中医适宜技术中的50项技术。从开展项目个数上看,14家社区卫生中心开展项目个数为9~46个,平均(19.57±9.45)个,其中,8家社区卫生中心开展了10~20项适宜技术,仅1家社区卫生中心开展的适宜技术少于10项。从近三年服务人次上看,近3年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超50 000人次的6家,占比42.86%。从是否提供上门服务上看,仅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服务。从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频率上看,多数每年培训次数为2~5次。见表1。

表1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总体推广情况

2.3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具体推广应用情况

针刺类、灸类、拔罐类技术推广率达到100.00%,其次为推拿类、敷熨熏浴类,推广率最低的为肛肠类,仅1家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相关适宜技术。平均开展项目最多的是针刺类,其次为推拿类、灸类、骨伤类、拔罐类、敷熨熏浴类。平均开展科室最多的为针刺类,其次为灸类、拔罐类,最少的为肛肠类。可操作中医医师人数最多的为敷熨熏浴类,其次为拔罐类、针刺与灸类,可操作中医医师人数最少的为中医微创类与肛肠类。可操作非中医医师人数最多的为骨伤类,其次为敷熨熏浴类,中医微创类与肛肠类可操作非中医医师人数为零。见表2。

表2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大类中医适宜技术具体推广应用情况

2.4 十大类适宜技术中开展率前3位项目情况

毫针、拔罐开展率均达到100.00%,温针灸技术、刮痧、穴位敷贴开展率都>70.00%,电针技术、穴位注射、隔物灸技术、悬灸技术、关节调整推拿、小儿推拿技术、经穴推拿技术、牵引技术开展率在50%~70%之间。见表3。

表3 十大类适宜技术中开展率前三位项目情况

2.5 十大类适宜技术服务人次情况

十大类适宜技术中,服务人次最多的是针刺类,近3年总服务人次超过17万,其次是拔罐类、推拿类,近3年总服务人次分别是13万、10万,其余服务人次相对较少,依次为灸类、敷熨熏浴类、刮痧类、骨伤类、中医微创类、其他类、肛肠类。

2.6 不同区域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情况比较

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师占比、高级职称中医医师占比、培训频率都高于郊区,而平均开展技术项目以及近3年服务总人次则少于于郊区。见表4。

表4 不同区域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特点分析

3.1.1 中医适宜技术常规项目在常州市社区卫生中心开展较为全面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十大类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开展,其中,常规技术如针刺类、拔罐类、炙类、推拿类、敷熨熏浴类技术开展率较高,仅中医微创类与肛肠类技术的开展率相对较低。在95项中医适宜技术中,共开展了50项技术,其中毫针、拔罐开展率均达到100.00%,温针灸技术、刮痧、穴位敷贴开展率都>70.00%,表明了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较为全面。此外,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医技术如电针技术、经穴电疗技术、经穴磁疗技术等也获得不同程度的推广,尤其是电针技术的开展率达到64.29%,并建立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此类包括电针技术的科室,这些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

3.1.2 服务人次多、治疗疾病较多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超50 000人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6家,占比达到42.86%,服务人次相对较多仍是传统中医技术为主,如针刺、拔罐、推拿、灸类等。治疗疾病涉及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以及疼痛等,随着中医适宜技术的不断深入民心,其服务人次数量也必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研显示仅有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服务,相信随着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其将来的提升空间也较大。

3.1.3 人员队伍比较齐全,队伍建设投入较多 该次调查显示,14家社区卫生中心共有中医医师147名,非中医医师408名,中医医师占比达到26.5%,其中高级、中级、初级、执业助理中医师占比分别为21.8%、40.8%、31.3%、6.1%,人员配置相对合理,并且中医医师可操作技术也较为全面。在培训频率方面,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适宜技术相关人员培训次数为2~5次/年,有的甚至达到6~10次/年,表明了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中医适宜技术人员培训投入较多。此外,该次调查中发现,可操作非中医医师在相关培训以及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可以开展非创伤类适宜技术操作,如牵引、穴位敷贴、熏蒸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医师相对匮乏的状况。

3.1.4 覆盖面广泛 该次调研包括了常州市主要中心城区和郊区,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城区和郊区的中医适宜技术均有了大面积覆盖,这将有利于社区群众更加方便地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极大提高了社区群众对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的获得感水平,为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2 常州市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数量在常州市开展总体仍偏低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大类95项技术中共开展了其中的50项技术,仍有45个项目未获得推广应用,并且平均每家中心开展项目数的中位数仅有19.57个,开展仍不够全面。而在推广应用的50项技术中,有一小部分项目如放痧技术、刃针技术推广率较低,这可能与社区中相关病人较少、技术运用疾病范围较窄、缺少技术操作人员等有关[6-8]。

3.2.2 中医适宜技术在常州市不同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有着一定的差异 位于常州市郊区的7家社区卫生中心中医医师占比、高级职称中医医师占比、平均每年培训次数都少于城区的7家社区卫生中心,但在开展项目、近3年服务总人次方面都高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调研结果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反[9]。常州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适宜技术服务供给能力相对较弱、服务人次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常州市城区内集中了多家综合性大医院,包括三甲中医院,病人的选择范围更大,因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能力。

3.2.3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人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十大类技术中,可操作中医医师人数较多的是敷熨熏浴类、拔罐类、针刺类、灸类以及推拿类,中医微创类技术以及肛肠类技术可操作人员较少,有待对这类技术进一步开展培训。此外,该次调查结果还显示,非中医类别医师进行无创性中医适宜技术操作的比例仍然偏低,这可能与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执业范围有关。

4 关于常州市进一步完善中医适宜技术项目的对策建议

4.1 继续加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力度

该次调研显示,中医适宜技术具体应用层面在常州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明显差异,集中体现在相关科室建设、医师实操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力度,尤其是对于薄弱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查漏补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常态化开展、同时也要做到因时、因地、因人精准化和差异化培训,积极鼓励所有社区基层中医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多项中医适宜技术,此外通过开展“西学中”培训,促进非中医人员使用中医适宜技术[10-12]。

4.2 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中医适宜技术范围

目前在常州市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项目中,部分适宜技术项目由于疾病谱变化,创伤程度,确切疗效等多种原因,社区总体使用率较低。故因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社区专家,统筹考虑,及时更新一批中医适宜技术[13-15],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3 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宣传

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广泛宣传非常重要,要进一步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宣传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让中医适宜技术走进学校和楼宇,送医上门,近距离接触群众[16]。积极开展医学科普,扩大受众年龄范围[17];针对在楼宇工作中青年白领常见的的颈肩腰腿疾病采取针推疗法,幼儿园常见的小儿消化道疾病采取按摩和敷贴治疗等,进而让适宜技术在全年龄焕发青春活力。

4.4 完善技术规范指导和日常考核监督机制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将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加强社区健康保障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加强日常技术规范指导,科学完善日常考核监督机制。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以及职称晋升科学挂钩,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猜你喜欢
肛肠常州市社区卫生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针刺联合坐浴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