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课程”让学生“自我教育”成为现实

2021-09-26 06:19庄源岳思聪刘畅
新校园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长小微评价

庄源 岳思聪 刘畅

姚晶,济南市天成路小学校长、书记,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培养人选、教育部第111期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成员。曽荣获新华社“基础教育创新型校长”、教育部规划课题优秀校长、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十几项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开发的课程资源获山东省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研究课例获山东省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奖。编著图书《家庭教育研究》《走进中国政治殿堂》《小学古诗研究》等。

济南市天成路小学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小学。学校秉承“顺承天性、为者常成”的办学理念,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愿景相结合,在校本课程领域中创新性开设“学长课程”,把学生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办学局面。

六一儿童节的清晨,一场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济南市天成路小学校园内一片生机勃勃,学长课程的汇报表演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本刊编辑专程采访了姚晶校长,她详细为我们解读了天成路小学独具特色的学长课程。

本刊编辑(以下简称“编”):姚校长您好,听说咱们学校的学长课程非常有特色,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姚晶(以下简称“姚”):学长课程是由学生开发、实施、学习并进行评价的一门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属于学生的一方课程天地,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我们实现学生课程领导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有效路径。课程的开设以我校学生课程需求为基础,对学校原有课程加以丰富,进一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课程需求。

编:学校是在什么样的背景条件下开设的这门课程?

姚:疫情下我们需要在線教学,当时山东省教科院张斌博士指导我们做老师的课程纲要这一部分。老师要把整学期的课程纲要梳理和规划出来,将知识点串成体系,然后在线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根据纲要来绘制学习地图,从而变成自己的学习规划,包括目标的生成、检测、学习的规划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去当小老师,用他们的理解和讲述带动其他学生。所以我们开始思考,学生是否也可以拥有课程领导力?后来在做学生课程需求调研时,我们发现学生、老师和家长对课程的多元化需求,但因各方面原因全部开课不太现实,于是我们想到了培养学生的课程领导力,让学生们去开课。

编:学长课程开发的原则是什么?怎样确定开课方向呢?

姚:我们首先明确的是,学长课程在开发、实施、学习和评价这几个过程中主体都是学生,学生是课程的主人。配置指导老师的作用也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课程方案,使其具有可行性。其次,这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要具备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最后再根据学生课程需求调研结果中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知识经验与能力来确定课程开发的方向。

编:学习地图帮助老师评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学长课程的前期开设奠定了选拔思路和机会。那么课程的开设是怎样一步一步推进的呢?是否覆盖了全学段?

姚:通过学生课程需求的调研,我们了解了较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及他们的基础和特长,老师也对他们的能力进行了评估,筛选出有想法有能力的孩子,同时也让他们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否可以开课、怎样开课。老师会指导他们列出课程规划、实施、评价等步骤,寒假时在线指导他们进一步修改。其实这时有的孩子就已组成了课程团队,课时和教案也都已经成型。再经筛选,确定了5个开课课程,在开学典礼时进行课程发布。每个课程我们都配了指导老师跟进,比如开设舞蹈课程,指导老师会帮助小老师筛选音乐、动作,规划课时、分解课程,使这门课更规范更完善。我们现在称之为长时课程,是针对6年级的学生,一个学期开8~9节课,是成系列的,有一定难度。

在长时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孩子也有开课的意愿,就开始考虑怎样给每个想开发课程的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都能尝试——小微课程就应时而生了。小微课程选点小而精,实施也更灵活,对时间、场地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所以开课的方向就可以更多,这让孩子们可实施的领域更多、更广,更能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有的孩子不一定有时间和能力去开一个成系列的长时课程,但如果让他只教一个点,或许他能做得很好。小微课程是我们在做的时候逐渐探索出来的,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课程。

编:小微课程让学生都有机会去尝试,开课机会不会仅限于学长了。小微课程的课时安排和具体开课方式是怎样的,您能举例子谈一谈吗?

姚:小微课程贯穿1~6年级整个学段,一节课大概30~45分钟,不同的课程课时也不同。比如有许多学生想开三步上篮的课,可以先让体育老师评估动作,通过后就可以内部分组(分成主教、助教)去开课。可以利用大课间的活动时间,老师帮忙规划场地、组织学生,让想学的孩子围成圈,小学长就可以进行教学。下课后留有5~10分钟的反思时间,助教会反馈给主教哪里做得不好,哪个环节没有讲清楚,下次注意讲哪些,怎样讲学生会更明白……他们再自己总结、思考。一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去做,慢慢地就越来越有秩序了,提高得很快。如果经过锻炼,学生有能力开长时课程,我们再进一步跟进指导。再比如新生入校时,可以开一个小微课程,让小学长带领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他们都能完成得很好。

编:现在课程的进展情况是怎样的?在实际开展课程时,老师和学生需要提前做哪些功课?

姚:小微课程在今年4月发布通知,收集课程意向,经过学生报名、老师对课程的遴选、课程的分派、时间的确定等流程,5月已开课。长时课程5月开始运作,发布课程需求,再让学生报课程、分配指导老师。在暑假之前,要让想开课的学生明白怎么教,下学期开学后才能真正实施。学生开课需要提前备课,找相关的资料、视频等,提前练习,所以我们把耗时较多的准备过程安排在假期,给他们一个相对宽裕的准备时间。现在学生都是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比如6个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他们要分头准备8个课时的内容,进行小组协调、课时安排、内容衔接,在暑假里他们要把这些相对复杂的工作安排好。

编:学长课程的开设有没有具体的评价方式?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姚:我们认为评价应该多元化,所以评价的主体有学长、学员、指导老师和家长。评价的内容就是学长的教与学员的学。对于小学长,他的课前准备、授课讲述、关注指导、成员配合度和目标达成度都是对其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学员,他的出勤、听讲纪律、学习专注程度、积极参与度、作业质量等是对其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是过程性评价。比如在课程推进的时候,老师作为旁观者观察小学长教得怎么样,主教、助教之间配合得怎么样,他们能否把课程正常推进下去,小学员听课是否认真,是否能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举手回答问题;在课程结束时,学员的学习程度是对学长教的能力的评价,也是对自己学的评价。学员的作品、学长所列的课程纲要、教学方案可作为结果性评价,比如编绳社团的学生希望通过走秀、制作发带和画画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编:学长课程的开设在规划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真正实践。

姚:是的,学校教育要给孩子们准备好必要的“桨”,让他们能在人生的航行中拥有前进的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到底要怎么培养?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些能力要怎么实现?我想学长课程在目前的推进和不断调整中,对这三个问题是有回答的。可以说课程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三方面。学生的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乐学善学、自我管理、问题解决等能力,都能在课程的开设中得以调动和培育。我们希望在实施学长课程的过程中,让核心素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内核,将教育真正回到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

编:学长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非常有意义。通过学长课程,您认为学生都得到了哪些提高?

姚:学长课程不局限于学科,也不约束于课堂。我们将课程领导力赋予孩子,让孩子从课程中得到锻炼和获取知识的满足。开设哪一门课程、实施方式、展示途径,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决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技能、能做负责任的决策这些社会情感能力,都能在学长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学长课程中,学生能从真实的任务与情境中开展思考与实践,在教授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思维模式等,并进行创造性地尝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未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是一种真正的深度学习的过程。同时,学生经历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制订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实施、进行课程评价。学生的课程領导力,也就是学生对自身课程规划、建设、决策、引领、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可以说学长课程从内而外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条真正有效的路径。

猜你喜欢
学长小微评价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看!学长!
看!学长!
只属于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