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策略:从获奖项目看区域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推广

2021-09-27 15:01张有林郑淑清
辽宁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成果奖成果培育

张有林,郑淑清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大连教育学院)

一个地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数量和奖项等级是其优质教育资源的实力展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地区的教育教学及教研科研的水平和实力。2013年12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正式启动。按照每四年评选一次的工作部署,2014、2018年,已开展两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近2000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我国教育领域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可与国家科技三大奖同级别的国家级奖项,代表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及研究等领域成果奖的关注度随之提升,对区域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推广工作产生更多期待,期望教育教学成果在区域内得到认可与展示,有更多的优秀成果能够发挥出带动引领力、辐射影响力、发展推动力。

一、辽宁省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分析与启示

2018年,辽宁省评选出100项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成果,并向教育部推送一定数量的成果参评,仅有2项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现就辽宁省评选出的100项基础教育领域教学成果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获奖项目地区差异分析

比较发现,在2018年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省属单位(包括省属高校、教科研机构、高中等)获奖成果数量最多,其次是沈阳、大连两个地区,10项一等奖全部被这些机构和地区摘得,这与其在国家级奖项角逐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见表1)。而在前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2014年辽宁有4项,省属高校和教科研机构3项,大连1项;2018年,辽宁只有2项,均被沈阳教研机构获得。图表还显示,对于教学成果奖的评选,14座城市虽然都有参与,但是省域内奖项地区分布不均衡,个别地区只有1项。

表1 2018年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按地区获奖数量统计

(二)获奖项目所在学段差异分析

比较发现,2018年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所涉及到的学段情况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见表2)。中学教育阶段的获奖数均高于幼儿园和小学,这与中学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聚集的状态相吻合,也印证了该学段的研究和实践水平远超于其他学段。

表2 2018年国家级、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学段情况统计

(三)成果持有单位类别分析

比较发现,教育行政、研究院所是辽宁省持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主力军,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摘得2项二等奖。这应与教育行政、研究院所的机构性质有密切关系,其拥有的行政与研究资源为培育成果奠定重要基础(见表3)。

表3 2018年辽宁省教学成果持有单位按学段类别统计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果的参与广度有待扩大。从目前成果获奖的单位、成果主要负责人的情况来看,一线普通教师普遍参与不多,关注不足,存在行政职务倾斜现象。在所获奖项的持有者的类别中,以普通教师参评并获奖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少。结合访谈调查,多数普通教师甚至一些校长,对教学成果奖没有关注。

二是成果的表达质量尚需提升。报评成果奖的本地文本存在很多不合规范的问题,比如超字数、答非所问、表达不清、要素不全、重点突出不够等,甚至有的获奖成果连名称都存在逻辑问题,无法令人信服。表达水平的低下会直接影响成果评定的最后结果。

三是成果的培育力度亟待加强。教学成果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孕育的过程,从申报的成果名称中能看到很多“新”表达,往往是一位校长到另一所学校履新,便提出一套策略,并未进行充分的论证,依据不足,缺少积淀,难见推广应用的真实案例。这样的所谓新成果,既没有时间上的继承发展关系,也没有空间上的实践广度,难以持续发展。

四是成果的辐射影响仍需推动。目前获奖的很多成果基于一校,成于一校。能够通过发表论文、参加论坛发布、在其他地(校)推广等多个层面进行推广应用、发挥辐射影响的成果还是较少。这很可能与我们的推广意识不强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导致了成果认可度不高。

二、区域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策略

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奖首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一次;除此,教育科研成果奖也与广大教师密切相连,基本与五年规划的周期相一致,即每五年组织一次申报评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仅有2次,但面向高等教育已经举办8次,高校在培育教育教学成果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区域可充分借鉴多领域、多类别的成果培育策略,结合本地区现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举措。

(一)广泛发动,营造争创成果的积极氛围

无论从国家意志的体现与落实角度,还是完成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永恒任务,充分利用好教学成果奖评价渠道都是十分必要的。为落实好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省、市两级都进行相应的成果奖,区、校两级也可以进行同类别的成果奖评选工作,既扩大了成果奖的辐射影响力度,也形成了培育梯度,吸纳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成果奖的培育与申报参评中,极大地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营造争创成果的积极氛围,并不仅仅是带动更多教师培育成果,申报参评成果奖,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是学习和应用获奖的教育成果。学习和应用优秀教育成果,减少教育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很多教育难点问题的突破中,如果有教育成果引路,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探索阶段,快速达到很高的水平,让学生更早受益,使其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成果奖的参评工作中对教学成果进行虚心学习和借鉴,广泛发动的重要意义就表现在这一层面。

(二)统筹规划,有重点分阶段全面培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察获得大量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区域行动和成果奖的项目培育过程,共性特点是基于统筹规划,有重点、分阶段地全面培育。区域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更是要谋划在先,有力推动,方能出现“春华秋实”的理想局面。访谈调查中了解到,某些区域内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大多数教师对教学成果奖非常陌生,即使是校长也知之甚少,至于有想法要培育申报的更少。这便需要区域教育的整体谋划设计和推动,由点到面,产生较强的带动作用。只有广泛发动,才会使成果培育扎根在肥沃的教育田野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成果奖应有的积极作用。

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可成立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指导中心,专职负责规划、指导和推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等要素,将区域教育教学改革与培育教育教学成果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兼顾突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资源支持重点培育项目。在项目的选择上既要重点培育解决影响和制约区域、学校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还要重点支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亮点项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要求至少有2年以上的检验时间,这也鞭策成果培育者要提早谋划,尽早抓实。

统筹规划工作可借力教育科研的规范流程,让培育过程可视化、程序化、规范化。教育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重要载体,课题研究有着一套规范、完整、严格的流程,“确立项目—开题论证—中期总结—结题及其论证”,每个环节都要不断地将研究过程及其成果做深入反思、论证、调整。将成果培育过程放置在课题研究的流程中,仿照落实科研任务的方式推动区域或学校培育教学成果。有条件的更需要延请职教专家对实施环节与步骤、已有成果等作出分析论证,把好关,定好向。

成果培育往往历经多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突出亮点是教育教学成果价值的关键所在。当前,一些高质量研究成果中“迭代演进”的意识日益增强,每一次对过程的修正和升级称为一次“迭代”。因此,在成果方向、特色定位的选择时,可以对某一个已经结题的项目做进一步研究开发,使之更加完善、完备,或者更有特色,更有时代新意。

(三)对标成果,找准成果培育的突破口

通过文献研究,明晰已有成果,广泛而充分地吸纳各地各校经验,可避免重复性劳动。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分析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通过梳理2014年、2018年两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有关项目,对全国职教一线工作动态做出较为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以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为例,451项成果的名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人才培养模式”,占所有成果的近一半比例,其次是“教学改革”“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教育与课程体系”“评价与标准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如图1所示),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高职衔接”“职普融通”等出现的频次很低,在4次以下。

图1 2018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关键词高频次情况

通过数据统计,我们不难看出成果聚焦的领域、尚待突破的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地职业院校的普遍着力点,具体到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均有17项以上的成果。教学方面,改革创新也是亮点频出,既有整体突破,也有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专业群等领域的建设成果。不难发现,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双师型”教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方面只有一二项。对标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区域基础教育亟待突破的工作重点显而易见。

(四)优化团队,借助合力创造有价值成果

任何一项成果的诞生都不会是一日之功,也很难是一人之功。成果培育团队的组成要充分考虑到专业、单位、职称等结构的分布,优化成果研发团队,借助全员合力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

成果培育团队的负责人要与项目的方向、大小相匹配,涉及到区域性、综合性、全校性的项目,需行政负责人牵头;涉及到课程开发、学科建设等专业性强的项目,需专家牵头。团队中主要成员的专业或研究领域要与成果方向相一致,以有效发挥内行人的专业指导力和行动力。不同职称、不同单位的合理分布则可以为项目组成员提供集思广益的机会,让更多有益经验和不同意见带来多角度、多层面的头脑风暴。职称最好呈现梯度分布状态,让职称高且影响力大的专业人员做项目负责人,以便更好地发挥领导管理作用。成员单位要有一定的数量,可便捷地应用成果、验证成果,扩大成果推广应用的范围。团队中还要有善于提炼归纳的写作人员,及时将阶段成果表达出来,宣传出去,扩大影响,求得指正。

成果培育团队要尽可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任何一项成果从立项到研究、实践,再到推广应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中强调:特等奖、一等奖成果要“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事实上,获奖者中有一批这样的代表,比如李吉林的情境教育、马芯兰的数学教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等,一个课题坚持几十年,不断积累、不断打磨、不断提升,才取得了较高的水平。区域在指导成果培育队伍建设时,应遵循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着眼长远,以长久稳定的团队来保证研究实践的持续性和发展性,为取得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做好人员保障。

(五)融入科研,精细化落实培育环节

培育成果,教育科研应一马当先。教育科研具有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研究流程,并指向于研究成果的诞生,将培育教学成果的过程融入到科研工作中,充分借力教育科学研究的力量来完成教学成果的培育工作,会使培育过程更加科学规范,成果更加值得期待。

借用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精准的培育方案。一份高质量的方案不仅让落实工作有序、有效,还会起到凝心聚力的引领作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可为精准设计落实方案提供最有力的理论与事实依据。在研究与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亲身参与方案制定工作,让大家分别承担文献检索、问卷和访谈等任务,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样制定出来的实施方案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思想认同,实施过程中的激情和动力会更饱满。

调查研究是自我体检的过程,展开调查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并结合区域、学校的发展历程来明确哪些任务是的经验及成果,哪些任务是当下的攻坚点、着力点,又有哪些任务可以是突破点、创新点,以获得更为全面、准确、清醒的自我认识。

培育成果,重在行动,规范、有序、扎实的行动过程是重要保证。教育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重要载体,不断地将研究过程及其成果做深入反思、调整。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培育成果也最适宜采用其合作模式或支持模式,充分借助专家的力量来把关定向,为实践过程进行理论指导,为规范扎实的培育行动保驾护航,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成果理论创新不足等问题。

借助教育科研的成果,为教学成果提供支撑。教学成果表现在学生培养方面,同时还应体现在可以传之四方,乃至久远的文本资料中。而科研成果的形式就包括论文、报告、专著等,这些都是教学成果的有力支撑。在很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价标准中,都有与教育科研有关的支撑性指标,这既是评价要求,也是培育工作的指南。只有将培育工作与教育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过程的保证和成果的支撑。大连商业学校在近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吸纳省内外专家的智慧,经过十余年培育,“校企集群双主体治理下‘产学教研创’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得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科研助力职教发展的典型范例。

(六)言行相契,清晰全面地表述成果

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一般都有一套规范的文本,各地区相对应的成果奖申报基本上都采取了向上依循的办法,这既为申报者提供了申报便利,也让申报者在填报的过程中充分理解申报流程,规范成果表达,引领成果培育。申报的材料是成果奖评审的重要依据,申报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此项成果能否获奖。如何能够充分地将成果表达得清晰、准确、全面、到位,必须成为教学成果培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成果培育的过程中,可将申报书的填报工作前置到成果培育的整个过程中。在设计阶段,将申报书的各个项目放置到培育的各个环节中;在培育过程中,对照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积累过程性资料;在总结时期,对应各个项目,提炼好总结和案例,逐步完善成果表达。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材料一般包括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反映成果的总结、成果支撑材料、展示成果的专题片等,成果总结一般应包括成果背景、成果形成的思路、成果的实施过程、成果的主要形式、成果的应用成效、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等内容。要对照申报的文件,紧扣要求进行填写,内容和字数都要严格遵照规定。言行相契的成果申报文本依赖于精心打磨,应充分调动团队中各成员的力量,充分论证,反复修改。这既是完善文本的过程,更是提升团队研究和改进成果的重要环节。

三、区域教育教学成果的推广路径

教育教学成果需要及时固化,主要是诉诸文字,形成文本,为传播推广准备好必要条件。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本意是,说出的话如果没有艺术修饰,就不能流传很远。论文发表、著作出版是成果推广的常见路径,区域还可以为成果推广铺设更多路径。

(一)创办区域教育刊物

通过发表论文的方式,及时把改革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有的区域刊物未必有刊号,但广大一线教师十分珍惜在内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机会,可起到推动教育教学成果及时固化的效果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为推广应用提供更大可能。

(二)借助新闻媒体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不注重推广宣传成果,产品的影响和价值就会受到影响。区域内的教育教学成果不会无条件地被外部熟知认同,必要的宣传报道可起到提升知名度的作用,吸引更多同道之人学习借鉴,或批评指正。新闻、综述、通讯、人物专访等方式都会从多个侧面使成果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充分利用会议平台

通过利用会议平台,特别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专题会议,可以及时发布研究的阶段成果,报告研究实践所取得的成效,与同行、专家交流互动中宣传成果,扩大影响,求得指正,获得启发。会议平台大,面对面互动强,宣传效果有文字不可替代的直观效应。

(四)组织交流论坛

借助行政、教科研机构、学会等群团组织的力量,举办交流论坛,充分展示区域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可以邀请有关院校专家、同行代表参会,安排点评、交流、访谈等环节,增强互动性,既扩大成果影响力,也征集到专家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成果质量获得助力。

(五)举办现场观摩会

积极承办不同级别、类型的交流研讨、培训进修等活动,邀请同行专家到学校、学生实践活动场所等进行现场观摩,利用这样的契机,向领导和教师更直观地介绍成果及其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扩大成果的影响力,推广成果的应用范围,让更多教育同仁成为成果的受益者。

国家教学成果奖不仅是一项荣誉、一个方向、一个平台,更是国家对教育发展及其质量的重要评价手段。区域着力于培育教育教学成果,既是脚踏实地的现实追求,更是珍惜过往的回顾提升、放眼未来的教育理想。

猜你喜欢
成果奖成果培育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与分析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特等奖、一等奖)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