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21-09-27 03:24张丽霞郭彦霞宰炎冰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8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张丽霞 郭彦霞 宰炎冰

摘 要:积极心理学围绕人类的幸福感,研究积极的情绪体验、潜能和优秀品质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从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工作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通性、一致性和互补性,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心理学;实践;积极人格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生为本”,更多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这与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从积极方面挖掘个体的优点是一致的,以此视角去教育引导大学生的发展更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潜能和美德的科学,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心理问题做出解读,倡导心理学的研究应该更多关注人的优秀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激发各种内在潜能,让普通人也尽可能地体验到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还涵盖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能力、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些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积极心理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不同的教育视角和方法,二者在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工作方法上均有交叉。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共通性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关注积极品质、强调积极体验、关注个体需求等理念上具有共通性。首先,积极心理学更多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动机、潜能和能力等,注重从欣赏的视角发现个体的优点。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多种媒介交织、信息活跃的时代,他们虽然思维灵活、视野宽广,但内心不够成熟,承受心理压力和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其次,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体验,认为幸福感、优秀品质、人格特征等都是通过个体的积极体验获得并逐渐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如果以讲授为主,很难与学生产生互动,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无法对学生的具体思想形成有效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通过参与和体验,培育大学生的自尊、自信、勇气、智慧和责任等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效果。此外,积极心理学重视人的心理需要,倡导通过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需求,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兴趣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提倡要了解关爱学生,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二者的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

(二)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循序渐进、紧密衔接、持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大学生不断形成新的心理需求,以人为本,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引导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通过充分挖掘无意识层面的潜能,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思维方式和人格品质等,提升人的价值感和幸福感,二者在工作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三)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互补性

积极心理学可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丰富,涉及学校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抓住热点和焦点问题,发挥工作智慧,找到准确、高效的工作方法。积极心理学聚焦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其工作方法简单、便捷、高效。以此视角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除此之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探索并总结了许多珍贵的、卓有成效的经验和方法,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理论与实践、情感与体验、认知与行为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实践和应用,而且能够推动积极心理学方法的本土化、系统化,以及检验积极心理学在育人方面的实效性。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加强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优化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一)优化教育理念,培养积极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要具备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发挥工作的实效性。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优化教育理念,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成长需求以及社会需求,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用一系列接纳、肯定、赞赏的方式,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变“指责”为“欣赏”,变“问题”为“优势”,变“改正错误”为“挖掘潜力”,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以肯定和欣赏为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积极的品质。

(二)完善教育方法,激发内在动力

积极心理学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性、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等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发人的积极潜能,使其获得提高和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侧重理论说教,可能会忽视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教师应转变教育方法,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努力打造积极、平等、热烈的教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榜样学习、诗歌朗诵、经典诵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和感受,获得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最后,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实践训练等活动,将知识和能力融入实践活动中去,通过社会体验、生活感悟,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活力。

(三)营造教育环境,提升育人质量

积极心理学不仅注重个体的内在潜能发展,而且注重构建积极的外部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高校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教育者要始终保有爱心、耐心,给学生真心和尊重,平等接纳每一个学生,营造积极的班级环境、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以此来感染人、吸引人和影响人。其次,教师要重视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合理利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打造自由、向上、健康的班级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后,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将各级各类教育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融合各个方面的资源,才能有序、高效地开展。将教育者和学生都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来构建教育模式,融合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增强积极的心理体验,激发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实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霍秀.积极心理学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

[4]刘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2(2).

[5]邹洪伟.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9(34).

[6]魏晓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華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4).

责编:红 茶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