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1-09-28 07:40周闻峥
山西青年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双创基础

周闻峥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即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将能力培养贯穿课程设计全过程,以培养能力为轴心组织教学”的原则,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设计重在能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以此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设计框架。

一、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目标设计

“能力本位”是目前世界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用技能的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其强调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实践能力培养,追求学生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以学生最终能力的表现作为评判。

能力本位的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设计的目标为:培养与国家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基本技法,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围绕双创能力培养导向,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讲述创新创业相关概念,介绍个人发展与创新创业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培养血性狼性,树立不断创新、勇于创业的意识。

第二部分:掌握创新创业技法。讲授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使学生掌握相关重要的创新技法,帮助学生掌握开展双创活动培养双创能力的各类方法。

第三部分:塑造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创业团队组建、发现商机及提出创业项目、绘制商业模式画布、编制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路演,全流程的创业立项活动的讲授及训练,帮助学生全方位塑造和提升团队合作、发现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推介等双创能力。

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总结为以下表1所示。

表1 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内容设计表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设计

(一)课程教学形式设计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1]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形式的特点是,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活动相结合,通过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双创实践能力。

课程选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反复交替的教学形式,通过实践运用使学生充分理解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同时通过掌握的知识来指导实践,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授课前按5位学生左右以自由组合为原则编成小组单位,教学时各小组成员安排在一起,便于小组内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轮流担任小组长等方法,锻炼学生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并在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机制,以增加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配合程度,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的提升。

(二)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首先,是案例教学法。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几乎绝大多数知识要点都需要使用案例来进行诠释和说明。通过与知识点联系紧密的案例,通过教师对案例的精心设计,从而建立形象化、生动化的概念和知识点,来激活枯燥的教学。

案例教学时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直接暴露自己的观点,可通过典型示范等方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充分展开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案例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其次,是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教学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其体验到实际工作的情景,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应的工作培训所需技能、积累一定经验。[2]

情景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情景的选择应既能够紧扣教学的内容,又能够尽量真实地体现现实场景情况。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如双创技法运用、创业团队组建、创业项目路演等演练。这些情境的模拟,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语言表达和推介展示能力。

再次,是实践项目驱动法。实践项目驱动法是创新创业的综合实践,以实践项目任务为主线展开,把相关知识点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实践项目的完成。

课程可以以学生团队创业项目的形成为主线,开展实践项目驱动教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组建创业团队、寻找创业商机、确定创业项目、进行项目商业模式分析、编制创业计划书、开展创业项目路演,最终完成团队的创业项目。教师是实践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主导,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问题的解答。学生是实践项目驱动法的主体,其以项目任务为引导,采用小组方式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开展实践性活动。在整个项目驱动前行中,学生可以得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及团队合作、文字写作、幻灯片编辑、推介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课程教学手段设计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的课堂教学中,电子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子技术的强大功能,不能只把电脑教学当成变相的粉笔加黑板。

创新创业学的知识点归纳性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性很强,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多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图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开展泛在教学,让双创的学习和训练时刻围绕在学生的周围。

四、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设计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既要体现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通过采用灵活多样评价与考核方式,体现能力形成的过程以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理论学习效果、创新创业实战、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模块等各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考评时,要设立整体与局部的考核指标。因为在教学中,仅仅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考评,可能导致缺乏学习主动性的极少数学生“滥竽充数”,为有效地规避这一现象的存在,应同时进行单个学生的考核评定。因此除了考察小组团队指标外,还可考查学生个人的贡献,并作总结说明,以确保考核公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这也有利于切实保证高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双创基础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