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红色记忆 铸就“养正”魂魄

2021-10-10 03:12石丰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9期
关键词:养正双河公学

石丰

随县洪山镇双河学校依托“江汉公学”这一红色教育基地,确立了以“养正”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校夯实教育载体,传承红色文化,开展特色活动,让红色基因不断丰润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更具内涵。

夯实教育载体,激活红色记忆

1998年,学校筹建“江汉公学”校史纪念馆。2019年,学校重修“江汉公学”校史陈列室,丰富了文物,增添了资料。学校党支部把校史陈列馆作为激活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吹响了承“江公”血脉,育“养正”双河的号角。

红色资源铸校魂。学校党支部充分认识红色教育资源之于德育的重要意义,强化对这些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使之成为学习革命精神、感悟家国情怀、提升个人境界、激发报国斗志的红色课堂。

校史陈列室门口矗立着巍峨高大的纪念碑,陈列室内的展板、照片、图书等向人们展示了战火纷飞中“江汉公学”的壮丽诗篇。学校创新展陈方式,严选展陈内容,坚决杜绝戏说历史、杜撰历史等问题,凸显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综合运用多种形式,采取高科技手段,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不断强化“江公精神”的现代意义,让“公学”成为公正、公理和公认的起点和归旨,从而铸就“养正”的魂魄。

校园文化润心灵。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底蕴,也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因。学校党支部充分认识这一点,把“养正”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坚持“以红养正,立德树人”,寓“养正”于校园文化景观设置之中。

学校建筑物命名和景觀设计建设中蕴含着“养正”的哲理,四栋教学楼从西往东分别为养乐楼、养志楼、养慧楼和养德楼。“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让强大的红色基因在一代代双河学子的血液中流淌,时刻激励他们成长成才。

多措并举正风行。校园橱窗、宣传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对此进行翻新改造,使之成为学校红色教育宣传阵地的一个亮点。围绕“江汉公学红色教育”这一主题,将优秀作品通过手抄报、书画作品、作文等形式定期展出。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处景色能育人。

教学楼的墙壁布置成“红色画廊”,教室开辟“红色文化一瞥”文化角,定期刊出革命事迹的黑板报,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历史,感召革命精神。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晨会和午间播放红色歌曲或讲述革命故事,设置新闻传真栏目,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政治。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宣传长廊等上演了一场“全媒体”行动。学校大力宣传红色革命精神,营造特色文化浓郁氛围,使“养正”有了必备基础并落到实处。

渗透日常教学,传承红色文化

学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德育功能,将其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让“养正”有了明确目标。

学习革命精神,树立良好风气。江汉公学的创办和发展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特殊的政治背景和长期的革命斗争,使“江汉公学”形成了实事求是、民主平等、团结友爱、朝气蓬勃、艰苦奋斗、纪律严明的革命校风。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革命精神的引领和熏陶下,双河学子拥有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在常规教学中,学校要求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求教师讲团结、讲民主,从小培养学生公正廉明的正气;学校要求师生守纪律、守本分,共同树立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一脉相承的“江公精神”,不断教育和影响着双河学子,玉成了良好的校风。

牢记革命历史,践行为国育才。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近年来,学校党支部牢记革命历史,牢记育人使命,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紧密结合,通过“读红色书籍、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形式,将红色资源融入课堂,让红色历史“活”起来。如历史课堂上引用江汉公学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音乐课增加了《南泥湾》《歌唱祖国》等爱党、爱国歌曲的教唱。学校还开发了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如走访退休老党员、打卡红色革命圣地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争做红色传人。

传承革命遗志,培育“四有”新人。学校以“江汉公学”为背景,编写了校本课程《战火纷飞中的“江汉公学”》,梳理了“江汉公学”的发展史,从“革命传统”“红色嘱托”“时代要求”等方面对双河学子提出了做“四有”新人的要求,把红色精神培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让学生增加了对历史的了解,同时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学生有了一种源自故土的自豪感。

开展特色活动,深化红色教育

为了让“江公精神”和红色信念更深入人心,学校党支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养正”有了充分的保证。

讲解红色历史,展现学子风采。在全校学生中选拔和培养校园讲解队,让学生“当家做主”,指导他们撰写讲解稿。学生的讲解娓娓道来,让全体师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到先辈们于战火纷飞之中的革命精神,深切领会到继承者在和平年代的不懈创新,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宣传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果。

结合红色文化,开展感恩活动。学校重点开展以“学会感恩——争做‘五好’小公民”为主题的感恩活动。这项活动包括五个板块,一是感恩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做小标兵;二是感恩集体:集体主义教育——做小伙伴;三是感恩社会:公民道德教育——做小卫士;四是感恩他人:关心教育、养成教育——做小帮手;五是感恩自己:身心健康教育——做小主人。

学校围绕这个主题制订了翔实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系列活动。“雷锋月”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大街小巷打扫卫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组织学生参加“童心向党”“红心向党”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对革命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师生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五小”德育文化已初步形成。

唱读红色经典,激发爱国情感。学校紧紧围绕“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开展一系列读书比赛和演唱比赛,让学生在比赛场上生动讲述红军的故事,升华对先辈的理解与热爱,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情感一次次得到升华。

“双河之畔郁郁葱葱,江公精神源远流长……”校歌《翱翔》像一粒种子,在每个双河学子心中生根发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党啊,亲爱的妈妈》《祖国不会忘记》……在红色旋律中,学生的爱国激情得以升华,积极进取的境界不断提升。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红色基因是永远流淌于中国少年心灵并滋润心田的清清河流,是黑夜中光芒四射的不落星辰。弘扬“江公精神”,延续“养正”文化,让红色基因嵌入学生的血脉,让“江公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灵,让“江公”风骨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代代相传!

红色吟唱  经久不息

“双河之畔郁郁葱葱,江公精神源远流长……”校歌《翱翔》像一粒种子,在每个双河学子心中生根发芽。《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课前一首红歌唱响校园,校园广播播放红色经典,一首红歌是一个红色记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给妈妈讲红色故事”亲子读书活动、“传承江公精神,争做时代好少年”演讲比赛、“每周故事汇”……一系列革命英雄事迹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的讲述,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文化追求。

多年来,红歌在校园不绝于耳,红色故事在各类活动中不间断穿插,让这所乡村小学充满激情,弥漫正气,释放希望……??

责任编辑/黎修彦

猜你喜欢
养正双河公学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风景图
沐阳光雨露 养天地正气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抗震救灾队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英知名公学教师拟建第六级学院
退居双河口
英国“公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