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刻铜墨盒的初恋

2021-10-12 05:55谢耀荣浙江宁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9期
关键词:墨盒溥仪书房

◆谢耀荣(浙江 宁波)

我与墨盒结下“深缘”是在十多年前。工作之余,喜欢搞点文房收藏。一次在浏览收藏类网站“盛世收藏”网中,偶然发现论坛里正在进行一场即兴铜墨盒拍卖活动,上拍的共有十来方各式墨盒,其中有一方非常小巧的“迷你型”的墨盒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方只有火柴盒大的小墨盒,盒面刻有上百个小如芝麻的文字。这样的墨盒,不用说是当今,就是在百年前也是稀罕之物,也绝非一般工匠之所为!由于当时网络传播范围有限,即便参与拍卖的人,其实也不一定很清楚此盒的“潜在价值”,所以当时大家反应相对平静,而我却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干脆一口价将此宝贝当即收入囊中。

这到底是一方什么样的墨盒呢?其实我在拍这个盒时也并不清楚此墨盒的今生前世,倒是后来的盛世收藏不少刻仁们纷纷祝贺并不断鼓励我,说这盒很有历史研究价值,捡漏啦……

果真如此吗?翘首以待的宝贝到手后,我马上开始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为了弄清楚墨盒题赠者“景方昶”的身世,我还专门去天津 “旅游”,参观了张园和静园纪念馆,在那里又进行了反复的“寻源”,此间也得到了其他资深刻铜鉴赏家指点迷津,最后才基本弄清楚此盒不凡的身世。

此盒直角形制,精制银白铜材质,长5.5厘米,宽3.7厘米,厚1.6厘米,方寸之内刻上了大诗人李白的一篇一百多字的骈文,字字精到,显示了当年刻铜名匠书法功底和巧夺天工的本领。清末民初,以北京为中心的一些著名国字号纸品店,曾经为贵族达人特制了一批适合把玩的微型墨盒,这方墨盒大概就是其中的一员。这类墨盒当时称作“小靴盒”,因小巧,可放在靴子里,便于携带,旧时读书人远游,书不离身,翻阅评点,随时沾来,多见于微书批评。所以从形制及材质看,此盒的确符合清末民初刻铜名店制作的上等墨盒基本特征,尤其是直角形制,在当时属于考究做法,符合贵族达人拥有的身份。

再说此盒的上下款比较特别。它的上款是:藩侯世讲贤契弟清玩。下款是:旭林景方昶题赠。这样的“自谓称呼”在民间并不多见的,比较符合贵族达人的志趣和习惯。

文史上记载“景方昶”系清宫庭官吏。1904年经朝廷考核,他出任省乡试的副主考。据传是年是慈禧七十大寿,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主持官员,十分留意“吉庆之兆”。朝廷经考核,派出各省乡试的主考、副主考。头两批放的是云贵两广共八人,八人分别是:李哲明、刘彭年、张星吉、吴庆坻、达寿、景方昶、钱能训、骆成骧。将这些名字联缀起来,就成了“明年吉庆,寿景能成”,真乃大吉大利,皆大欢喜。

末代皇帝溥仪对景方昶青睐有加。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四次提到了景方昶。1924年11月,西北军阀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逼溥仪离开紫禁城。1925年2月,溥仪在日本人的保护下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景方昶作为追随者,也从北京来到了天津。溥仪在王公旧臣的辅助下,在天津张园重新组建了“小朝廷”,以继续实现他们所谓“还政于清”的梦想。溥仪来到张园后,下了“谕旨”改北京紫禁城时的内务府为“清室驻天津办事处”,办事处内设军机处;任命郑孝胥、胡嗣瑗、景方昶等人为驻天津顾问。军机处下设总务处、庶务处、收支处、交涉处等四个处,收支处由景方昶任事。除此之外,景方昶还得到了更重要的差事,溥仪钦点景方昶为“南书房行走”。南书房就是皇帝的书房之一,其显赫历史不容小视。能在此处“行走”的臣子,才学应是当朝第一流的,即所谓“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这些“行走”们,有时还要替皇上“撰述谕旨”,所以这个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而景方昶得以入职南书房,以清末遗老的眼光看来,确属殊荣,受皇帝的恩宠程度是不一般的。由此可见,当时的景方昶身份显赫。

由此基本可以确定,此方微型文字墨盒应该是溥仪近臣景方昶所题赠的,是一方很有研究和收藏价值的收藏品。而此方墨盒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我的收藏方向,从此收藏铜墨盒已成为我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墨盒溥仪书房
把自己关进书房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
溥仪曾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