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秋树根”文盘赏析

2021-10-12 05:55江军湖南湘潭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9期
关键词:款识嘉定树根

◆江军(湖南 湘潭)

在我收藏的刻铜文房中,有一件清代文盘很有意思,现与大家分享。该器物尺寸23cm×14cm×0.7cm,草书款识:读书秋树根 庚寅五月五 嘉定钟馥刊。

此文盘做工考究,白铜倭角,画面题材高雅,构图丰满,远山近物,刻画层次分明,整幅单线为主,人物面部刻画细腻,眉目传神。画中秋天里,天苍苍,云悠悠,霜林醉,黄叶落,树根下高仕坐看风云,一手搁书箱之上,一手持如意“经锄”,目视前方,若有所思,似刚目遇奇文,怀古追忆,思接千载。

历代文人画家喜以“读书秋树根”为题多有创作,近张大千、谢稚柳、溥儒都有“秋树根”画作,但在刻铜上表现暂属首见。我将此文盘做了下清洗,再次呈现给大家,其中年款、名款等都有待考证,试析一下其中的文化和典故,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方家多多指正。

“读书秋树根”其意就是秋树底下读书,那典出何处? 原来,它指的是汉代倪宽用功读书、刻苦求学的故事。倪宽温良有廉知,善属文,早年家贫租田耕作,往往将书带到田间地头,锄作时口中诵经,间憩时则于树下读书,一心二用,目不旁顾。晋代束晰《读书赋》中有云:“儿宽口诵而芸耨。”庚信《奉报穷秋寄隐士诗》中有“麦陇带经锄”句用的也是这个典故。

今天的中国,凡是倪姓人多将倪宽作为自己的始祖。 倪宽,西汉武帝时千乘人(即今山东省广饶县石村乡倪家村人)。自幼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无力供读,靠给他人做饭和为人佣工维持耕读生活。但他少有大志,每次下地劳动,总将《五经》挂于锄钩,休息即读。由此,“带经而锄” “暴晒腹中诗书”的故事广为流传。

倪宽关心百姓疾苦,主张缓收租税,减轻农民负担。时逢武帝对外用兵征收钱粮,倪宽所辖京师,租收拖欠甚多,倪宽应有免职之罪。百姓听说后,恐倪宽免官,互相传告,争交粮租,不几天就交齐了。此事,武帝深为惊奇。倪宽也因精通经学为汉武帝所赏识,元鼎四年,擢升左内史,负责治理京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民政。在任期间,他首倡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辅渠,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发展。倪宽博学多识,对《尚书》深有研究,被郡国选为博士,先后受业于同郡人欧阳生(欧阳尚书学的创始人)和著名经学博士孔安国。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病逝,归葬原籍。

倪宽墓位于山东广饶县城西一点五公里许,南与欧阳墓群相望。现封土高六米,占地面积一千二百六十余平方米。过去墓地有庙宇祠堂,古树郁郁葱葱,旧被列为邑之八景之一,有“倪家秋烟”之称。现修起了《倪宽博士园》,气派颇大、情景融雅。西汉倪宽大人物的出现,“带经而锄”故事的远扬,作为后来的倪氏后人,自然有光荣感和自豪感。唐朝名相禇遂良的一幅“倪宽赞”的书法大作,更使倪宽独领风骚;宋朝倪思作为一位伟人,将自己的读书札记命名为“经锄堂杂志”,这就更为后代所仿效与推崇,于是后人将自己倪氏祠堂的堂号取名为“经锄堂”和“锄经堂”就比比皆是。长期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理念、“耕读世家”的诱导,使多少农家子弟“一心攻读圣贤书”,期待金榜题名,希望光宗耀祖。倪宽“带经而锄”的典故,早成为了读书人中的一种希望、一种向往、一种力量和一种感召!

从制作工艺水平及款识来看,文盘是一名叫钟馥的刻铜艺人在庚寅年所刊,其书画白描线刻,铜质发白,包浆熟旧,应为晚清风格,约为庚寅年即清光绪十六年(1890)所制作。因款识草书异体,许多字难于断定,初将“嘉定”两字识别为“素容”名款,但后据我收藏的此艺人另一件刻铜作品,知晓其为上海居住,才恍然大悟, “嘉定”是地名款。如上图所示:山寺黄寒雨,垂帘坐小窗,相思人不见,中夜泪双双。右录于申江寓,钟馥刊。此“申江”就是上海旧称,因此有此结论文盘款识为“嘉定”地名。延展个人想法,上海嘉定竹刻在清代早负盛名,此刻铜艺人是不是竹刻艺人转行或兼刻,还待相关作品印证,以后再表。

收藏的快乐,其实也是品读文化的快乐。从探本求源这刻铜文房用品,我们似可以追寻早期南方刻铜艺人的文人情怀与精神寄托。当时文人曾使用的文房器物流传至今,终将唤醒我们这群收藏爱好者血液中沉睡的文化基因并引发共鸣,成为收藏者的荣光和教育的史鉴,在赏玩之外,也为文明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

猜你喜欢
款识嘉定树根
世界上最深的树根
巧夺天工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愿望巴士 10疯狂的树根
清 李觶 花草虫鸟册页
小记者在行动
——小记者在超市宣扬“感恩环卫”系列活动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
土观呼图克图驻京期间的贡献探析——从摩利支佛母像款识谈起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