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脑梗死患者LPA、MDA、SOD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10-13 04:05秦树巧马勇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肠溶片软胶囊丁苯

秦树巧,马勇

(郑州颐和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7)

近几年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最常见于中老年人。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老年痴呆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造成病人生活无法自理[1]。多项研究显示,劳累过度、降压过度、情绪不稳、抽烟酗酒等均有可能造成脑梗死[2]。脑梗死是由于血液成分改变导致血管动脉硬化,血液黏度升高,产生凝血块阻塞血管,血细胞破裂引发脑出血或并发症[3]。本文通过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以下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24±6.38)岁。研究组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92±8.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未实行其他物理治疗。

排除标准:对肝素钠过敏;因西药产生荨麻疹或皮疹;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患家族性脑部遗传史;脑出血者。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 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22) 治疗。疏血通针:6 mL,静脉输注,1 次/日;神经节苷脂针:40 mg,静脉输注,1 次/日;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 次/日。

研究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国药准字H20050299) 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 次/日;丁苯酞软胶囊:0.2 g/ 次,3 次/日,持续4 周。

两组患者均实行调脂、降糖、调控血压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 分别于治疗前后的14 h,在病人保持空腹时采集病人静脉血5 mL,选取羟胺法测量病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选取硫代巴比妥算法测量病人丙二醛(MDA) 含量。选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病人溶血磷脂酸(LPA) 含量。(2) 血液流变学治疗测量。针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测量病人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含量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变化。(3) 临床疗效。根据尼莫地平法统计病人治疗后疗效情况:基本痊愈为≥85%,显著改善为50% ~85%,改善为20% ~50%,无效为<2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LPA、SOD、MDA 含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PA、MDA、SOD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OD含量显著增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LPA、MDA含量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PA、SOD、MDA含量对比(N=35,± s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PA、SOD、MDA含量对比(N=35,±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 <0.05。

别 SOD/(U·mL-1) MDA/(µmol·L-1) LPA/(µmol·L-1究组治疗前 65.94±8.78 11.33±1.54 3.58±0.63组)研治疗后 103.41±13.87①② 5.67±0.78①② 1.78±0.27①②参照组治疗前 66.54±9.24 11.87±1.86 3.74±0.72治疗后 89.45±12.51① 7.86±0.95① 2.45±0.37①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

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含量及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含量及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N=35,± 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N=35,±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 <0.05。

别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比黏度 纤维蛋白含组量研究组治疗前 8.06±1.45 25.07±3.87 2.03±0.44 7.32±0.86治疗后 5.27±0.75①② 18.25±1.08①② 1.46±0.28①② 3.37±0.33①②参照组治疗前 7.93±2.07 22.87±4.21 2.27±0.29 7.37±0.64治疗后 5.86±0.92① 21.67±1.28① 1.83±0.27① 6.04±0.93①

2.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35,n(%)]

3 讨 论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变化而导致血液成分改变,致使血液黏度升高,产生凝血块阻塞血管。脑梗死有着极高发病率及死亡率[4-5]。阿司匹林肠溶片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为环氧酶抑制剂,经本身的不可逆作用控制血小板环氧酶,降低血栓素A2 的形成,以起到抗血栓及抗血小板凝集的功效[6]。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种新型、多作用靶点药物,可有效改善病人内皮细胞,加大一氧化氮及脑血管内皮水平[7-8]。此外,丁苯酞软胶囊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改善人体脑循环,加大脑部的血流量[9];还可保护人体脑细胞内线粒体,加快脑细胞能量的代谢,使梗塞面积进一步缩小,缓解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0]。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SOD 含量显著高于参照组,MDA、LPA 含量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病人控制自由基及舒张血管作用显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含量及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提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加快抗血小板聚集,加快细胞流速,减轻血液黏度。此外,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肠溶片软胶囊丁苯
软胶囊崩解迟缓问题及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肠溶性软胶囊的研究进展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阿司匹林怎么吃
天然维生素E真的“天然”吗?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
“肠溶片”该怎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