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洛尔+尼可地尔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2021-10-13 04:05程希富刘学谦李学晋王会珍魏法权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比索洛尔

程希富,刘学谦,李学晋,王会珍,魏法权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经皮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介入治疗发展迅速,介入病例数明显增加。介入术能在短时间内开通闭塞的冠脉,恢复冠脉循环,解除心绞痛[1]。但介入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心绞痛病因,加之术后再灌注损伤、支架再狭窄及机械性梗阻等因素,均会导致心绞痛的发生[2]。比索洛尔作为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是一种β1 受体选择阻滞剂,能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减少心绞痛发生[3]。但单独药物的应用,起效慢,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因此联合用药在短时间内恢复血液灌注,减轻心绞痛是研究热点。尼可地尔是硝酸盐的烟酰胺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心绞痛作用,可显著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但在介入术后心绞痛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比索洛尔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选择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 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5 ~73岁,平均(59.34±5.61) 岁;冠心病病程3 ~15年,平均(8.90±1.63)年。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5 ~73 岁,平均(60.15±5.74)岁;冠心病病程3 ~15年,平均(9.13±1.65)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在本院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术;②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相关疾病标准;③术前未使用抗血小板、他汀类、糖皮质激素等其他药物治疗;④未合并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室内传导阻滞等影响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的疾病;⑤精神良好,认知清晰;⑤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炎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有感染、凝血异常;③近期发生脑血管意外事件、恶性肿瘤者;④肝肾不全;⑤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患者在本院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术,术后常规用药,进行抗感染,行双抗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患者入院后即口服比索洛尔( 成都苑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008),每次5 mg,每天1 次。

观察组患者给予比索洛尔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服用比索洛尔的时间、剂量、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尼可地尔( 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517),口服,每次5 mg,每天3 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参照相关文献[5]进行判断,显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时间较治疗前降低90% 以上,静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时间降低60% ~89%,静息时,心电图缺血ST 段回升0.15 mV,未恢复正常;无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时间降低不足60%,心电图无变化。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相关指标水平,即有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③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

hs-CRP/(mg·L-1) PCT/(ng·mL-1)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6) 9.82±1.35 4.65±1.17 1.14±0.36 0.46±0.19对照组(n=43) 9.79±1.41 8.62±1.39 1.12±0.35 0.86±0.24 t 0.580 15.262 0.115 15.079 P 0.282 <0.001 0.454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 论

当前,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因冠心病病死例数在100 万以上。经皮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尤其是介入术迅速发展,介入术数量明显增加。介入术能快速恢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血流,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介入术后心绞痛是介入术后常见表现,可能是介入术会导致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使血管被微小斑块堵塞,进而诱发心绞痛症状;同时术后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会进一步造成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以此诱发心绞痛症状。比索洛尔作为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是一种β1 受体选择阻滞剂,在进入机体后,通过对人体β1 受体结合肾上腺素过程的阻断,使儿茶酚胺的释放途径被抑制,以此减轻儿茶酚胺对心肌组织的刺激,减少心肌组织的耗氧量,促使患者恢复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心肌血液灌注量,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进而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而且比索洛尔的单独应用,虽然能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但药物起效速度慢,长期应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此时联合用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血液灌注,减轻心绞痛是研究重点研究方向。

尼可地尔是硝酸盐的烟酰胺衍生物,作为一种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性药物,具备与硝酸酯类药物相似的特性,其具体药理作用:①含有硝酸镁活性成分,能促进细胞质内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以此提高其表达水平,减少细胞质内的钙离子水平;②能阻断钙离子内流,减少钙离子表达,松弛血管平滑肌,恢复冠脉血流循环,进而改善心肌功能;此外尼可地尔通过对钾离子外流的作用,提高静息膜电位负值,以此能缩短其作用时间,改善心肌功能;③具备的硝酸脂样作用,能减轻患者的心脏前负荷;且具备的开放性钾通道作用,可缓解心脏后负荷,减轻患者心绞痛;④尼可地尔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过程,减少血液黏稠度,恢复血液循环,减轻心绞痛程度[6]。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恢复总有效率(93.48%) 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王彩云[7]研究相一致,其数据显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 高于参考组的71.43%(P<0.05)。多个研究均证实了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经比索洛尔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获得理想效果,可能是两药联合,起到协同机制,促使患者疾病转归。

血清hs-CRP、PCT 是反映机体炎症水平的重要指标因子,当机体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后,会大量释放炎症因子,进而加重心血管功能损伤;同时介入术会促进T 淋巴细胞活性,产生大量的氧化应激产物,进而生成hs-CRP、PCT 等炎性因子;而炎性因子与不稳定斑块的生成、进展过程密切相关,其水平越高,炎症反应越严重。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PCT 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5%、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比索洛尔联合尼可地尔可降低介入术后患者炎症表达,且并未增加用药副作用。

综上所述,比索洛尔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有明显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比索洛尔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普萘洛尔修复即刻消退产生的二次创伤*
阿根廷货币汇率暂时止跌
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观察
尼可地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ST—T段的影响
2014年4月墨西哥米却肯州油梨价格上涨
宠物猫教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