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对疼痛介质的影响

2021-10-13 04:05郑小虎李娟占翔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罗哌吗啡卡因

郑小虎,李娟,占翔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河南 焦作 454000)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伴有剧烈疼痛,会影响母婴结局,增加剖宫产发生率[1]。近年来,分娩镇痛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其中以硬膜外分娩镇痛中最为常见,罗哌卡因是硬膜外麻醉的常用药物,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一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局部阻滞镇痛中;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常用于复合麻醉中,能够有效辅佐镇痛;氢吗啡酮属于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是半合成的吗啡类衍生物,药物起效较快,作用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3]。本文对96例产妇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对疼痛程度及疼痛介质的影响,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年龄23 ~37 岁,平均年龄30.56±2.34) 岁;孕周37 ~40 周,平均孕周(38.53±0.62) 周;身体质量指数(BMI)26 ~31 kg/m²,平均(29.37±0.71) kg/m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分级:Ⅰ级33例,Ⅱ级15例;初产妇28例,经产妇20例。观察组年龄22 ~38岁,平均年龄(30.64±2.28) 岁;孕周37 ~41 周,平均孕周(38.45±0.66) 周;BMI 25 ~31 kg/m², 平均(29.43±0.68) kg/m²,ASA 分级:Ⅰ级32例,Ⅱ级16例;初产妇27例、经产妇21例。两组年龄、孕周、BMI、ASA 分级、产次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产妇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产妇均符合阴道分娩指征,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②年龄≥18 周岁;③单胎妊娠;④ASA分级Ⅰ~Ⅱ级;⑤产妇意识清晰,临床资料完整,无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②孕周不足37 周;③合并严重感染;④对本研究麻醉药物过敏;⑤存在麻醉禁忌证;⑥脏器功能异常。

1.2 方法

产妇均建立静脉通路,对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产妇宫口开放情况进行观察,当宫口开放3 ~4 cm 时,将产妇送入产房,并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在L3—4 间隙进行穿刺,头侧置管,长度约为4 cm,确认导管置于硬膜外腔,使用利多卡因对全脊麻情况进行观察。

对照组实施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56) 复合罗哌卡因( 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81) 镇痛。首剂量为镇痛泵中原液15 mL,连接镇痛泵,使用罗哌卡因110 mg、舒芬太尼40 µg 及0.9% 的生理盐水进行配制,得到120 mL 药液。

观察组实施氢吗啡酮(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94) 复合罗哌卡因镇痛。首剂量为镇痛泵中原液15 mL,连接镇痛泵,使用罗哌卡因110 mg、氢吗啡酮2 mg 及0.9% 的生理盐水进行配制,得到120 mL 药液;设置镇痛泵参数为9.9 mL/h,单次剂量为8 mL,将锁定时间设置为15 min。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对两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其中无痛为0 分,剧烈疼痛且难以忍受为10 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②对比两组疼痛介质水平,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采集产妇肘静脉血3 mL,离心后将上层清液分离,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P 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进行测定。试剂盒由南京赛泓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VAS 评分对比

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对比(N=48,± s )单位:分

表1 两组VAS评分对比(N=48,± s )单位:分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5.43±1.27 4.18±0.56 2.27±0.43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7.82±1.19 6.32±0.84 3.95±0.61 t 9.514 14.686 15.596 P<0.001 <0.001 <0.001

2.2 两组疼痛介质水平对比

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SP、PGE2、N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介质水平对比(N=48,± s )

表2 两组疼痛介质水平对比(N=48,± s )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 <0.05。

SP/(ng·mL-1) PGE2/(pg·mL-1) NE/(ng·m组别 L-1)观察组第一产程 90.25±10.42① 47.64±7.18① 57.63±7.31①第二产程 105.36±15.31① 62.35±6.92① 66.84±8.23①第三产程 95.37±10.28① 56.49±7.53① 61.35±8.67①对照组第一产程 114.53±14.67 67.54±8.63 78.67±9.62第二产程 141.28±17.31 89.51±10.54 91.68±10.57第三产程 129.42±15.56 81.47±9.75 85.73±9.85

3 讨 论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疼痛的出现,对分娩产生恐惧,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4]。分娩镇痛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产妇舒适度,减轻分娩疼痛,提高顺产率[5]。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麻醉药物,属于酰胺类局麻药范畴,因其感觉神经阻滞效果较好,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常用于硬膜外镇痛中,但药物进入人体后起效较慢,单一药物使用有着一定局限性,在分娩镇痛中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从而得到更好的镇痛效果[6]。氢吗啡酮其本质是吗啡的半合成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中,其吸收途径较多,在进入硬膜外腔后能够快速穿过硬脊膜。与吗啡相比,氢吗啡酮在发挥药理作用的同时不会产生瘙痒、呕吐等副作用,安全性较高,且不会对产妇哺乳产生不利影响[7]。舒芬太尼是在芬太尼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与氢吗啡酮相同,二者均为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能够有效减少疼痛,常用于分娩镇痛中[8]。本文中,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究其原因,氢吗啡酮起效更快、药效持续时间更长,药物吸收途径更多,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此外,氢吗啡酮属于水溶性药物,能够快速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更好地发挥镇痛效果,降低VAS 评分[9]。

SP 是一种神经肽类疼痛介质,能够促进疼痛向中枢神经的传导;PGE2 是一种炎性神经递质,能够促进痛觉敏感性的增加;NE 是一种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对痛觉信号起到导介作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使应激反应激活,SP、PGE2、NE 水平异常增加[10]。本文中,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SP、PGE2、N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的应用能够降低疼痛介质水平,究其原因,氢吗啡酮进入人体后能够更好地发挥镇痛效果,缓解产妇疼痛,降低疼痛介质水平。

综上所述,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能够降低疼痛程度,促进疼痛介质水平下降。

猜你喜欢
罗哌吗啡卡因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储药盒中氢吗啡酮浓度稳定性与临床意义
氢吗啡酮与吗啡滴定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治疗癌痛的效果比较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治疗癌痛 吗啡注射液到底该怎么用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