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通口服液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其对脂蛋白、炎性因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2021-10-13 04:06轩玉昕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口服液颈动脉例数

轩玉昕

(睢县中医院 中西医内科,河南 商丘 476900)

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其不定时发作,又可服药后缓解,常被患者忽略而延误治疗,但其频繁发作更视为发展为心肌梗死的“前兆”,故而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极具临床意义,有可能延长患者寿命预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1]。大量研究证实,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下称“二级预防”) 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患者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且减少“支架”后的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2]。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中药治疗也起到了较为理想的作用,可作为二级预防的补充治疗[3]。心通口服液具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功,并且可稳定动脉斑块,常用于冠心病的辅助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心通口服液联合二级预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睢县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心血管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及二级预防组,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0 ~73 岁,平均年龄(62.84±7.15)岁;病程5 ~12年,平均(8.26±2.33)年;同时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者21例,患有2 型糖尿病者26例。二级预防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2 ~75岁,平均年龄(63.67±8.84) 岁;病程4 ~12年,平均(8.63±2.41)年;同时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者25例,合并2 型糖尿病患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睢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4],静息时发作心绞痛,休息后仍持续20 min,并且可与劳力性心绞痛并存,心电图显示ST 段明显下移;年龄>50 岁;心功能Ⅰ~Ⅱ级;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由患者本人或直系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无清晰认知或思维混乱者;合并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者;中途退出或接受其他临床研究者;突然心肌梗死或其他情况死亡者。

1.2 治疗方法

二级预防组给予规范二级预防治疗,给予拜阿司匹林( 拜耳药业,批号20190130,规格:100 mg/s)、阿托伐他汀钙片(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90201,规格:20 mg/s)、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90120,规格:20 mg/s),当出现心绞痛相关时硝酸甘油片( 北京益民药业公司,批号20190215,规格:0.5 mg/s) 舌下含服,在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允许且患者自觉无不适症状下给予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治疗,患有原发性高血压、2 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在二级预防组基础上给予心通口服液( 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90815,规格:10 mL×6支)10 mL/ 次,3 次/d,口服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3 个月。

1.3 临床评价指标

心绞痛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心绞痛症状积分共由4 个主要项目积分组成,每个主要项目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0、2、4、6 分[5]。(1)发作次数:无发作、1 ~6次/周、1 ~3 次/d 及≥3 次/d 分别为0、2、4、6 分;(2)持续时间:无发作、持续时间<5 min、5 min ≤持续时间<10 min 及持续时间≥10 min 分别为0、2、4、6分;(3) 疼痛性质:无疼痛、轻微刺痛为、较强刺痛、绞痛、疼痛难忍记分别为0、2、4、6 分;(4)疼痛程度:无胸痛症状、休息即可缓解、服药后缓解及需口服硝酸甘油方可缓解分别为0、2、4、6 分。临床疗效:心绞痛症状积分降低幅度≥30% 为有效;心绞痛症状积分降低幅度≥70% 为显效;心绞痛症状积分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以评估动脉斑块稳定性,探头下以强回声为主,并且纤维帽稳定且厚,帽部圆滑则记为稳定性斑块,反之斑块纤维帽薄且有破损,以低回声为主则记为不稳定斑块。

脂蛋白检测。于患者治疗前后抽取全血3 mL,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达水平。

血清炎性因子检测。使用1.4.3 分离后血清,采用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含量;采用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水平,操作流程严格参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均采用SPSS 22.0 软件系统分析,心绞痛症状积分、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并发症、临床疗效及斑块稳定性等计数资料以采用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二级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项积分均低于二级预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数 持续时间 疼痛性质 疼痛程度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① ① ① 组别 例数 发作次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4.27±0.86 1.26±0.324.41±0.73 1.84±0.254.15±0.52 2.14±0.274.52±0.69 1.83±0.36①二级预防组 50 4.18±0.94 2.33±0.45① 4.35±0.84 2.75±0.41① 4.22±0.46 3.73±0.57① 4.49±0.81 2.85±0.64①t 0.499 -13.702 0.381 -13.399 -0.713 -17.826 0.199 -9.822 P 0.619 <0.001 0.704 <0.001 0.478 <0.001 0.842 <0.001

2.3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斑块稳定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二级预防组比较,观察组斑块稳定患者例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结果比较[n(%)]

2.4 两组患者血清HDL-C 及LDL-C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DL-C 及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LDL-C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趋势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比较(x± s ) 单位:mmol·L- 1

2.5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 及MCP-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6、TNF-α 及MCP-1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降低趋势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s )

表5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 IL-6/(pg·mL-1) TNF-α/(pg·mL-1) 组别 例数 hs-CRP/(mg·L-1MCP-1/(pg·m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2.85±0.31 1.36±0.21① 26.39±2.42 12.83±1.46① 20.54±2.67 10.4±1.06① 64.23±8.21 31.28±3.85①二级预防组 50 2.79±0.42 1.77±0.16① 26.81±3.29 18.64±1.25① 20.83±3.76 16.52±2.08① 65.12±7.33 36.16±4.66①t 0.813 -10.981 -0.727 -21.375 -0.445 -18.537 -0.572 -5.708 P 0.418 <0.001 0.469 <0.001 0.658 <0.001 0.569 <0.001

3 讨 论

规范二级预防治疗,是冠心病患者改善疾病转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6]。本研究发现,单纯应用二级预防治疗与心通口服液联二级预防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积分及总有效率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这可能因为规范的二级预防,能在使用抗凝药物的同时,尽量减少其他并发症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降低心脏负荷,因此,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达到80%以上。通过对入组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超声检测,发现两组治疗后斑块稳定患者例数均有所提高,分析原因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二级预防中,减少脂肪摄入、提高机体运动耐量及调脂类药物的应用,对于冠心病患者调节血脂,抑制动脉斑块生长起重要作用。

心通口服液是中药理血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心通口服液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有10 种有效活性成分,其中阿魏酸、葛根素、丹参酮ⅡA等有效成分[7],其中阿魏酸本身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可明显抑制斑块氧化应激反应[8]。葛根素可通过影响钠、钾、钙等跨膜转运离子,改善心肌细胞膜电位及心律失常,同时促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微循环[9]。丹参酮ⅡA 是国家十一五重点研发药物,具有抗炎、扩血管、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多重生物学作用,同时又兼具保护血管内皮的功效[10]。本研究发现,心通口服液联合二级预防后可进一步降低心绞痛症状积分,并大幅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并且稳定斑块患者例数增加,说明心通口服液与二级预防联合应用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可能起到辅助增强的作用。为入探究心通口服液联合二级预防稳定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机制,我们对患者血清脂蛋白和炎性因子变化进行了检测。是LDL-C 的升高和HDL-C 的降低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而炎性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抑制斑块炎症发生,降低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可对稳定斑块产生积极意义。hs-CRP、IL-6、TNF-α 是经典的血清炎症因子,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11]。MCP-1 是单核或巨噬细胞有趋化因子,在其作用下有巨噬细胞分泌IL-6[12]。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和二级预防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LDL-C、hs-CRP、IL-6、TNF-α 及MCP-1 水平均降低,HDL-C 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趋势更加明显,一方面二级预防中阿托伐他汀本身具有抗炎[13]、调脂[14]的作用;另一方面心通口服液可能通过其中药有效成分[7],在抗炎、调脂作用方面与阿托伐他汀起到协同或叠加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心通口服液联合二级预防可提高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增加斑块稳定性的原因。

综上述所,心通口服液联合二级预防可有效增加斑块稳定性,改善心绞痛相关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改善脂蛋白含量有关。

猜你喜欢
口服液颈动脉例数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口服液要喝温的
听话的小瓶
口服液最好温着喝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