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2021-10-13 04:06夏丽晔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黄褐斑血瘀皮损

夏丽晔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科,河南 洛阳 471000)

黄褐斑也被称为肝斑,是一种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的皮肤病,患病者面部多表现为对称性面部色素沉着症状,且边界清晰,无明显不适症状;但这种皮损改变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加之病情的反复发作和病情的迁延难愈更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对于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尚未有统一的定论,故而在治疗方面也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多采用维生素配合多色剂或者抑制黑色素形成的药物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欠佳,还具备较高的发病率[2]。而在中医的认知中,黄褐斑属于“肝斑”“黧黑斑”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与脏腑失调学说和血瘀气阻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肾虚血瘀作为黄褐斑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在《外科正宗》中曾有记载:“黧黑斑者,水亏不能抑火、血弱不能华内,抑制火燥结成斑黑,色粘不泽”,因此对于肾虚血瘀证黄褐斑患者应给予补肾活血法治疗[3]。对此,本研究选取78例患者展开分组研究,观察补肾活血法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78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采用随机排列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对比[n=39]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肾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4-5];②均为女性,且年龄范围在18 ~50 岁;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④参与研究前1 个月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案。

排除标准:①因其他疾病诱发的色素沉着;②合并内分泌或血液系统疾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④存在消化系统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⑤皮损区域并发感染或溃疡。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早晚洗脸后涂抹氢醌乳膏(生产企业:广东人人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88;规格:10 g:0.2 g),连续涂抹2 个月,且涂抹范围需略大于色斑面积。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剂治疗,选用消斑饮每日1 剂口服治疗,其方剂主要成分包括15 g 山药和菟丝子,12 g 熟地黄,10 g 浮萍、当归、丹参、桃仁、泽泻、红花、茯苓和枸杞子,6 g 桂枝,由本院药剂科统一煎制,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样连续服药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 黄褐斑程度: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 个月后参考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 评价其黄褐斑程度,共分为皮损面积(A)、色素沉着的颜色深浅(D)和均一性(H) 三方面,其中A 评价标准为0 分代表无皮损、1 分代表皮损面积<10%、2 分代表皮损面积在10% ~29%、3 分代表皮损面积在30% ~49%、4分代表皮损面积在50% ~69%、5 分代表皮损面积在70% ~89%、6 分代表皮损面积在90% ~100%;D 评价标准为0 分代表颜色不加深、1 分代表轻微加深、2 分代表轻度加深、3 分代表中度加深、4 分代表重度加深;H 评价标准0 分代表不一致、1 分代表轻度一致、2 分代表中度一致、3 分代表显著一致、4 分代表几乎一致。分为前额、左颧部、右颧部和颏部四个区域进行评价,前三个区域的计算方式均为0.3×(D+H)×A,第四个区域计算方式为0.1×(D+H)×A,总分范围在0 ~48 分,分值越高表示黄褐斑程度越严重[6]。

(2) 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 个月后对患者肾虚血瘀证的症状表现进行量化积分,其中斑色褐黑、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等症状以0 ~6分表示症状的无、轻度、中度和重度;而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胸肋胀满、五心烦热、舌质黯淡、苔薄白、脉弦细等症状以0 ~3 分表示症状的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重。

(3) 治疗有效率:参考MASI 和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的减分率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前者减分率在80% 以上、后者减分率在75% 以上表示显效;前者减分率在50% ~79% 之间、后者减分率在45% ~74% 之间表示有效;前者≤49%、后者≤44% 表示无效,以前两者相加百分比表示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减分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 个月后采集其空腹血液5 mL,以3 500 r/min 的速度离心15 min 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MASl 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ASI 和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MASI 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MASI 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ASl 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单位:分

表2 两组MASl 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单位:分

MASI 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9 24.63±3.71 17.49±2.55 9.905 0.001 21.58±2.82 14.29±2.05 13.058 0.001研究组 39 24.71±3.85 10.36±2.13 20.368 0.001 21.63±2.90 7.62±1.50 26.797 0.001 t 0.093 13.401 0.077 16.398 P 0.926 0.001 0.939 0.001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VEGF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VEGF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EGF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VEGF水平比较(± s )单位:ng·mL-1

表4 两组VEGF水平比较(± s )单位:ng·mL-1

治疗前 VEGF 水平治疗后 t P 组别 例数对照组 39 90.27±10.39 98.21±10.54 3.350 0.001研究组 39 90.32±10.42 115.54±12.30 9.770 0.001 t 0.021 6.681 P 0.983 0.001

3 讨 论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复杂,致病因素较多,临床对其也始终缺乏规范化的治疗。西医对此多采用维生素和脱色剂或抑制黑色素形成药物联合治疗,不仅疗效有效还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中医辨证论治理念的普及,临床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方面也显著提升[7]。中医认为,黄褐斑的病变在表皮,与人体的肝脾肾之间联系密切,其中肾为先天之本,对女性而言,生产、哺乳等生理活动均会造成肾精亏虚、津液不足,而因脉络亏虚造成的血流缓慢更易引发血瘀,瘀久生热、上熏于面,从而形成黑斑,故而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与肾虚血瘀有着密切联系,在治疗时应给予补肾活血、祛瘀消斑的方剂治疗[8]。

本研究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氢醌乳膏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消斑饮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MASI 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该方剂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分析原因:山药具有补肺益肾、益气养阴的功效,菟丝子具有补肾养血活血功效,二者均为君药;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功效,枸杞子具有调补肝肾的功效,当归和丹参君药活血、养血和补肾的功效,四者均为臣药,可以增强山药和菟丝子补肾活血的功效;桃仁和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泽泻具有泻浊利湿的功效,二者配伍一方面可利补药健运,另一方面可防补药滋腻困脾;在此基础上配以桂枝引诸药入脉络,浮萍轻轻上行的功效,可以有效疏通面部经络,维持气血畅通。全方共奏补肾精、消瘀血的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9],菟丝子对下丘脑- 垂体- 性腺有兴奋作用,可以在促进造血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熟地黄具有较弱的抗凝血酶作用,可以活化纤溶系统;当归则有助于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促进造血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而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还可以保护心脑系统,具有活血化瘀,增强耐缺氧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功效;加之桃仁具有抗凝血、改善血流的功效;红花具有改善外周微循环障碍和抗凝血的功效,更进一步证实,消斑饮可以有效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此基础上联合氢醌乳膏抑制黑色素沉着的功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证实,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以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治疗后VEGF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推测其与患者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有关。众所周知,VEGF是人体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当其水平升高时,不仅有利于新血管的生成,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强患者血管的通透性,改善机体微循环障碍,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对黄褐斑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可以充分体现辨证施治的优势,在改善患者症状表现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补肾活血法治疗还有助于提升患者VEGF 表达水平,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黄褐斑血瘀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话说血瘀证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面对黄褐斑,中西医治疗有方法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