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隐源性组织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13 04:06邹辉鑫杜伟鹏翟素平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吸烟史降钙素性肺炎

邹辉鑫,杜伟鹏,翟素平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隐源性组织肺炎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为病因尚未明确的特殊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将会进展至灶性机化性肺炎[1]。该病症具有亚急性起病的特点,发病早期以发热、全身乏力、肌肉关节酸痛、流涕等症状为主,最常见症状为干咳、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此点与社区获得性肺炎十分相似容易混淆[2]。隐源性组织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方案不尽不同,而要想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就需要予以明确诊断。降钙素原为目前临床检验工作中常用的项目,对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寄生虫感染灵敏度高,病毒感染则几乎不会升高或者是仅轻度上升,使其在诊断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然而,目前很少有降钙素原应用于隐源性组织肺炎鉴别诊断中的报道,其应用价值如何尚需研究证实,故本研究对此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隐源性组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5 岁~74岁,平均年龄(58.79±3.41)岁;病程15 ~40 d, 平 均 病程(30.24±7.05) d;症状表现:干咳42例、呼吸困难18例;吸烟史:有吸烟史51例、无吸烟史9例;饮酒史:有饮酒史37例、无饮酒史23例;经济收入水平:≥5 000元22例、<5 000 元38例。另选同期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8岁~76 岁,平均年龄(59.11±3.39)岁;病程3 ~11 d,平均病程时间(6.40±1.10) d;症状表现:干咳40例、呼吸困难20例;吸烟史:有吸烟史53例、无吸烟史7例;饮酒史:有饮酒史34例、无饮酒史26例;经济收入水平:≥5 000 元20例、<5 000 元40例。两组患者除病程时间外其余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①隐源性组织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均获得临床诊断;②近期(1 个月内)未接受过对症治疗者;③认知功能及精神功能良好,能够配合临床诊治者;④如实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年龄<18 岁者;②合并终末期恶性肿瘤者;③合并未经控制的重度感染灶或者是其他肺部疾病者;④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捂热综合征、多发伤、术后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收入院后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置于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TD-5M-I 医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 收集血清。利用深圳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S-23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进行测定;利用西化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JP1-KT618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计数进行测定。所有检测步骤均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执行。

1.3 观察指标

选取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AUC、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绘制ROC 曲线评价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鉴别诊断隐源性组织肺炎的效能,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比较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 s )

n 白(细×胞1 0计9/L数)/C( 反mg应·蛋L-白1)/降(μ钙g·素L原-1)/60 8.82±1.02 48.85±2.35 0.16±0.04分组 观察组 对照组 60 10.24±1.07 113.77±3.43 5.02±0.32 t 7.441 120.945 116.733 P <0.05 <0.05 <0.05

2.2 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鉴别诊断隐源性组织肺炎的效能

ROC 显示:降钙素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0.66) 及C 反应蛋白(0.64)。见表2、图1。

表2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鉴别诊断隐源性组织肺炎的效能

图1 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鉴别诊断隐源性组织肺炎的ROC

3 讨 论

隐源性组织肺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报道,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内、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以及终末细支气管炎腔内有肉芽组织形成的间质性肺疾病,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将该病症归类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4]。隐源性组织肺炎发病率较低,高发年龄段集中于40 ~65 岁人群,部分可以达到80 岁以上,且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极其容易与细菌性肺炎相混淆[5]。目前该病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显著的影像学改变、病理改变且排除其他类似间质性肺炎后才可以做出明确诊断,由此使其诊断难度较大[6]。尽管隐源性组织肺炎发病率低,但近些年来患者数量却呈现出明显增加态势,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成为当务之急。

炎症性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十分常用,也是鉴别诊断多种疾病的重要参照依据。本研究中发现,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上指标在区分隐源性组织肺炎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具有较好的参照性。ROC 显示:降钙素原的曲线下面积(AUC) 为0.88,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0.66)及C 反应蛋白(0.64),由此结果提示,在鉴别诊断隐源性组织肺炎中降钙素原的效能较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更大,故可以作为今后临床检验及诊断工作的重要参照指标。总结原因如下:C 反应蛋白属于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正常生理状态时含量较低,而当感染、外伤、肿瘤等发生后将会迅速升高,一般情况下72 h 左右即可以达到峰值,使其成为当前医学界所公认的对炎症反应最敏感的炎症性生物标志物之一,但其特异性却相对较低,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结果失真,故很少单独应用,而是与其他指标联合使用。白细胞计数具有吞噬病原微生物、形成抗体等作用,对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但该指标数值升高并非一定意味着疾病表现或者是炎症反应,当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酷暑或者是严寒、过饱、情绪剧烈波动、处于月经期/ 排卵期/ 妊娠末期等也会升高,使其对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低。降钙素原为降钙素前肽物质,正常生理状态下因无激素活性含量处于极低水平,但当机体出现严重感染或者是创伤后将会迅速升高,半衰期长达24 h,而病毒感染则不会造成降钙素原升高,故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特异性[7]。在排除影响降钙素原异常升高的因素后使其能够准确鉴别隐源性组织肺炎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临床诊疗提供详实的依据。

综上所述,降钙素原能够准确区分隐源性组织肺炎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其所具有的效能较白细胞计数和C 反应蛋白更大,不失为一种具有广阔推广使用前景的生物标志物。

猜你喜欢
吸烟史降钙素性肺炎
正常血清降钙素和大肿块甲状腺髓样癌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降钙素原临床检测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吸烟可能增加发生抑郁的风险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