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13 04:06王雷杨浩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病灶脑梗死常规

王雷,杨浩

(1.南召县云阳镇卫生院 CT室,河南 南阳 474670;2.南阳市张仲景医院 影像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共计失调,偏瘫,失语等常见的临床表现[1]。脑梗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功能障碍, 多仅表现为恶心、呕吐或头痛。本病的病死率约为10%,致残率可达50% 以上,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对脑梗死患者早期筛查非常重要[2]。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功能成像逐渐增多,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是功能成像的一种,能准确无误的评估脏器及血流状态[3]。脑灌注成像是利用CT(CTP) 和磁共振(MRCP) 进行的灌注影像是检查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的常规手段[4]。本研究探讨MSCT 灌注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市张仲景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5例,其中男81例,女74例;年龄40 ~75 岁,平均(57.84±4.57)岁;病程0.5 ~6 h,平均(3.25±1.16) h。本研究经医学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CVA 诊断标准[5];②疾病发作时间<6 h;③既往无脑卒中发作;④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者;⑤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颅脑外伤者;②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合并恶性肿瘤、免疫或血液系统疾病;⑤精神或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检查。

1.2 方法

首先行常规CT 扫描,摆放好患者头部位置,选定主动脉弓上缘至颅顶的成像范围,进行扫描,观察患者脑血管有无异常,以排除患者脑出血情况。然后行MSCT灌注成像,根据临床症状和普通CT 扫描结果,选定患者灌注层面水平层面进行扫描[6]。选择西门子64 排、128层螺旋CT,包括脑部灌注CT 成像软件CTP 和MRCP。扫描参数:扫描时间0.8 s/360 度;扫描层厚:0.625 mm;扫描野:50 cm;扫描范围:160 mm;矩阵:512×512。经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后,经患者前壁静脉留置针注射非离子对比剂碘( 碘帕醇370 mg/mL)40 mL 和0.9% 氯化钠注射液20 mL,注射速度5 mL/s。对比剂在脑血管内达到药物峰值时,即开始MSCT 同步动态扫描[7]。选择临床定位或CT 发现的病变层及健侧正常参照区,以中线为界,运用MSCT,以4 层/s 的速度连续扫描50 s,层厚5 mm, 间隔5 mm, 管电压80 kV, 管电流220 mA, 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部静脉5 mL/s 的流量快速推注加热至379 C 的碘帕醇40 mL, 延迟5 s 后启动快速动态扫描程序,重建得200 幅动态图像。扫描结果可发现梗塞部位的脑实质密度呈低密度的改变,同时该区域出现脑肿胀,灰质和白质界面消失,相邻的脑沟脑裂变浅甚至消失,另外供血血管密度增高,在供应血管对应的区域,可看到白血管现象[8]。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比较常规CT 平扫与MSCT 灌注成像确诊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 价值。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MSCT 灌注成像与常规CT 扫描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2) 比较患者病灶中心区和健侧对照区灌注参数值,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 和血流达峰时间(rTTP)。rCBF 正常值:80 mL/(100 g·min), 小 于48 mL/(100 g·min)可提示脑缺血;rCBV 正常值4 ~5 mL/(100 g),小于2.5 mL/100 g 提示脑梗死;rCBV 正常值小于8 s,大于8 s 提示侧支灌注受损、可疑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SCT 灌注成像与常规CT 扫描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

MSCT 灌注成像的阳性率(88.31%) 明显高于常规CT 扫描(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SCT灌注成像与常规CT扫描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n(%)]

2.2 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区和健侧对照区的灌注参数值比较

病灶中心区rCBF、rCBV 低于健侧对照区,病灶中心区rTTP 高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区和健侧对照区的灌注参数值比较(± s )

表2 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区和健侧对照区的灌注参数值比较(± s )

项目 [mL/(1 rC 00B F g·/ min)][mL r/C(B 10V 0/ g)] rTTP/s病灶中心区 38.57±9.13 1.67±0.38 13.23±2.37健侧对照区 81.31±12.72 4.31±1.25 6.24±1.86 t 33.980 25.157 28.886 P<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脑梗死患者初期一般意识清醒,临床症状与患者梗死灶的大小以及梗死的部位有关,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随着病情进展,可以发展为脑疝或者脑死亡[9]。目前,临床上常采用CT 诊断脑梗死,但很难在脑梗死早期发现异常,漏诊率高,严重耽误治疗的黄金时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MSCT 诊断早期脑梗死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0]。MSCT 能够选定层面做多层动态扫描和快速同层扫描,为医生提供更多参考数据,同时能够在发病6 h 内发现脑梗死[11]。为了进一步寻求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本研究评估了MSCT 灌注成像诊断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 灌注成像的阳性率(88.31%)明显高于常规CT 扫描(65.38%)(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常规的CT 扫描在诊断早期脑梗死具有局限性,常在脑梗死后22 h 才能发现异常显影,检测准确性不能满足临床的治疗需求,容易漏诊。而MSCT 在患者脑梗死6 h 内即可发现梗死病灶,同时可以采集多层投影数据,扫描覆盖范围更大、时间更短,Z 轴分辨率更高,可以得到清晰的三维重建图像。而且MSCT 结合灌注成像,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具体梗死部位,对后期的治疗意义重大[12]。说明MSCT 灌注成像诊断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经及时治疗后不仅提高了生存率、生存质量,而且减少了诊疗成本。本研究还表明,病灶中心区rCBF、rCBV 低于健侧对照区,病灶中心区rTTP 高于健侧对照区(P<0.05)。有研究提出[13],rTTP 大于8 s,即可提示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故rTTP 被认为是判断脑灌注异常的敏感指标,随着rTTP 延迟时间增加,脑灌注量逐渐下降,脑灌注储备受损。而rTTP 延迟,伴rCBF 和rCBV 轻度下降时,可提示脑组织灌注压降低,但血管调节机制尚保存;若rTTP 进一步延迟,rCBV 和rCBF 显著降低,则提示进入脑梗死阶段。病灶中心区与健侧对照区相比,rTTP、rCBV 和rCBF 数值变化明显,反映患者血流量和血管的形态学变化,提示患者存在脑缺血、脑梗死[14],这说明MSCT 灌注成像能够灵敏的反映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灌注异常,能够更早的诊断脑梗死。

综上所述,MSCT 灌注成像诊断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和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病灶脑梗死常规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常规之外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