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ar量表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

2021-10-13 04:06申瑜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子痫血栓产后

申瑜

(周口市中医院 产科,河南 周口 466000)

重度子痫前期为妊娠期多发疾病,可引起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可诱发胎盘早剥等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和胎儿严重发病、长期致残及死亡的重要原因,适时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大多数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产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易导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是影响产后恢复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Autar 量表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防治工作中,在评估患者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指导临床开展针对性预防、治疗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针对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较常规护理更细致化、个性化。基于此,本研究首次将Autar 量表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应用于周口市中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旨在探究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9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入院,46例) 和研究组(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入院,47例)。对照组经产妇16例,初产妇30例;年龄20 ~34 岁,平均(27.51±3.24) 岁;学历:初中及小学13例,高中及中专21例,大专及以上12例。研究组经产妇18例,初产妇29例;年龄20 ~34 岁,平均(28.40±2.79) 岁;学历:初中及小学15例,高中及中专23例,大专及以上9例。两组经产情况、年龄、学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重度子痫前期相关诊断标准[3];均行剖宫产分娩;自然受孕、单胎妊娠;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高龄产妇;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者;肢体功能障碍者;沟通交流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饮食、运动指导,遵医嘱给予硫酸镁、硝苯地平、酚妥拉明等药物治疗。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积极与其沟通交流,发放本院自制“重度子痫前期围产期自我管理手册”,常规开展口头宣教,产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增加下肢运动,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Autar 量表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入院后,安排专业人员采用Autar 量表评估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Autar 量表内容包括患者年龄、孕周、既往疾病史、体质量指数、活动能力、床上风险、手术因素等方面,各项得分相加为总分,总分低于10 分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低风险,10 ~14 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度风险,15 分及以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度风险。根据患者Autar 量表不同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①下肢深静脉血栓低风险患者: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结合患者对自身疾病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制定个体化健康宣教措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微信平台、抖音短视频等,以图片、短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讲解重度子痫前期自我管理技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等,必要时可采取一对一深入讲解模式,充分提高患者健康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②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度风险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低风险患者护理基础上,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健康宣教,并教会家属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最大化家庭支持;加强心理干预,多对患者进行鼓励、安慰,产后帮助患者采取舒适、合理体位,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每日按摩双下肢3 次以上,每次15 min 以上。③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度风险: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度风险患者护理基础上采用气垫铺床,使用弹力袜或加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应用外力加快血流运行速度,防止血液凝聚,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康复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4]评估自我管理能力,其中包括自我管理认知(14 个条目)、自我管理环境(10 个条目)、自我管理行为(14 个条目)3 部分,每个条目1 ~5 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②比较两组产后第3 d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采用B 超检测患者双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检测3 次计算平均值。③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均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第三版)》[5]中相关标准进行。④比较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部分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环境、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s )单位:分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s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①P <0.05。

自我管理环境 自我管理行为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5.17① 35.56±4.81 44.52±4.39① 50.38±5.29 62.11±4.76①5.54 36.27±5.03 38.91±5.36① 51.54±5.50 55.87±5.74①组别 例数 自我管理认知 干预前 干预研究组 47 52.38±5.42 61.26±对照组 46 53.19±5.28 55.43±t 0.730 5.230 0.696 5.527 1.037 5.712 P 0.467 <0.001 0.488 <0.001 0.303 <0.001

2.2 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产后第3 d,研究组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s )单位:cm·s-1

表2 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s )单位:cm·s-1

例数 股静脉 腘静脉组 47 25.63±4.01 21.36±3.42组别研究对照组 46 21.10±3.58 16.43±3.35 t 5.743 7.021 P<0.001 <0.001

2.3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3%(1/47)低于对照组17.39%(8/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33)。

2.4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对比(± s )单位:d

表3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对比(± s )单位:d

数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组别 例研究组 47 1.10±0.47 9.85±2.16对照组 46 1.59±0.52 11.79±2.45 t 4.769 4.053 P<0.001 <0.001

3 讨 论

相关研究指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产妇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6]。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依赖于护士临床经验,缺乏针对性,且并发症预防观念不强,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面难以取得理想效果。Autar 量表是目前防治静脉血栓的常用量表,其研制的理论基础为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可通过对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明确患者潜在的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有效评估术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从而指导相关治疗、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7]。叶敏等[8]研究指出,Autar 量表能准确评估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据此制定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钱松丽[9]研究显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能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产后第3 d 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13%) 低于对照组(17.39%)(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Autar 量表能准确评估患者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并根据评分将其分为低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3 个等级,根据患者个体特征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如下肢按摩、应用抗凝药物等,可良好规避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从而有效改善产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此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认知水平,从而显著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有效措施;且能有效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产后恢复。两种有效护理方法的有机结合,可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是一种合理有效、可行性高的护理模式。

综上可知,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围产期开展Autar 量表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且能明显改善产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产后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子痫血栓产后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子痫前期是什么病?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如何防范子痫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